电子行业2025年投资展望 - 2024年电子行业表现活跃,行业指数(中信)上涨17.39%,跑赢沪深300指数,且在全行业指数中涨幅居前,Q3基金持仓虽较Q2有所降低,但总市值仍居前列。这主要归因于行业复苏和AI的拉动作用[2] - 建议积极关注行业层面边际变化,重视智能硬件端创新,看好方向如下: - AI眼镜:AI眼镜作为AI端侧的重要载体,处于发展探索期,众多企业纷纷布局。其具有便携与交互性强的特点,功能上注重智能化处理和人机交互,预计2035年市场规模将达高峰[2] - 高速铜连接:高速铜缆DAC具有成本低且能最大程度降低功耗的优势,在服务器内部的短距离传输场景中实现高速平行互联。英伟达的GB200 NVL72采用铜互连线缆背板实现高速平行互连,性能大幅提升,成本和能耗显著降低,高速铜缆DAC在服务器短距离传输中优势明显,2027年全球出货量有望达2000万条,海外巨头占据市场主要份额,国内厂商正加速布局[2] - HBM:HBM作为AI算力需求的关键芯片,市场需求强劲,虽由少数国际巨头垄断,但美国制裁加速了国产HBM的发展进程[3] - 投资建议:在硬件创新与AI浪潮推动下,行业发展前景广阔。AI眼镜领域,关注恒玄科技、瑞芯微等;高速铜连接领域,看好沃尔核材、神宇股份等;HBM方向,推荐精智达,关注通富微电等[3] 债券市场2025年投资展望 - 2024年债券市场表现强劲,利率债和信用债收益率显著下行,一级市场利率债供给放量,信用债净融资转负。经济呈现通缩特征,商业银行净息差收窄[3] - 2025年债券市场展望,长端利率或震荡下行。当前实际利率走高抑制经济增长,降息降准必要性高;地产投资继续磨底、通缩问题解决尚需时间,基本面仍利好债市;农商行、保险规模增长较快,配置型资金力量仍强。债市仍偏顺风,不过中美贸易摩擦等因素或带来阶段性扰动[3] - 短端利率下行空间打开。央行呵护流动性意图明显,利率传导机制进一步畅通[3] - 投资建议:利率债通过曲线中段降低组合波动,信用债选择3年左右、中高评级进行票息配置,可适当提高杠杆增厚收益,关注利率债供给扰动的交易机会。预计10年期国债核心区间落在1.7%-2.0%[3] 银行业2025年投资展望 - 回顾2024年:上市银行走出一轮估值底部提升行情,绝对收益与相对收益均显著;国有行、股份行及优质中小银行先后均有阶段性超额收益行情[21] - 展望2025年:宏观政策开启超常规逆周期调节模式;货币政策适度宽松引导广谱利率进一步下行,银行息差仍面临压力,但利率传导机制更加畅通,存款成本有望加快改善,息差降幅或收窄;财政从化债到加力稳增长,预计房地产、地方平台、区域经济尾部风险缓释有助改善银行资产质量预期[21] - 量:宏观政策更加积极,信贷增长保持平稳。银行信贷供给一直不是问题,且2025年财政部将发行特别国债进一步注资国有大行,增强信贷投放能力。信贷需求端看,好的方面是,中央财政提升赤字有助大基建投资继续平稳回升,专项债打开土储房储用途或带动房地产投资降幅收窄至-5%左右;但出口和制造业投资或受外部市场摩擦影响而高位回落。居民部门,消费补贴、低保补贴等政策有助社零增速提升,但对零售贷款需求传导作用有限,居民加杠杆仍需观察资产负债表修复、收入预期改善进程。综合来看,政府和央企信贷需求或是2025年信贷加力项;尚需观察的是涉及制造业出口经济的民营企业、资产负债表待实质性修复的居民部门信用需求情况。预计2025年信贷增量同比基本持平(19万亿左右)、增速在7.4%左右;新增社融33万亿左右、增速8%[21] - 价:存款成本改善兑现+利率传导畅通,净息差降幅收窄。测算现有存款挂牌降息、同业活期降息提振25年息差14bp左右,叠加资产端影响、预计息差收窄10bp左右。尽管25年货币政策或有较大幅度降息,但央行进一步畅通利率传导机制,负债成本下降将更加敏捷,下半年息差或边际企稳[22] - 质:资产质量保持稳定,房地产、小微企业风险预期改善。近年来银行持续大力度处置不良、消化存量风险,资产质量保持稳定。在地产风险化解、地方政府化债、小微续贷扩容、贷款利率持续下降等政策组合拳下,25年房地产、小微企业风险预期改善、不良生成有望趋稳[22] - 非息:债市偏顺风、资本市场回暖,非息收入贡献或稳定。我们预计2025年政策面、基本面仍利好债市,或无需过度担忧银行其他非息收入走弱。另外,随着前期减费让利政策扰动减小、低基数逐步走低;伴随资本市场回暖,中收增速有望转正[22] - 投资建议:银行股"后周期性"特征明显,估值仍有向上空间;2025年主线逻辑来自①长线资金推动配置价值增强、②基本面预期改善带动估值修复[23] 煤炭行业2025年投资展望 - 2024年以来,国内经济缓慢修复,煤炭板块涨幅明显。2024年年初至12月6日,煤炭板块累计涨幅8.62%。由于近期美国降息,国内政策加码,一系列组合拳出台,沪深300指数累计跨越式涨幅15.80%,煤炭跑输沪深300指数7.18个百分点,在30个申万一级行业分类中排名第十九[26] - 基本面展望:煤炭行业未来盈利稳定性有望增强。2024年前三季度煤炭价格先降后升,第四季度整体下跌。长协政策稳定煤炭价格,未来煤炭板块盈利的稳定性增加。需求端:即使受新能源发电方式的冲击,煤炭发电依旧是发电主力,发电量上升带动电煤需求增加,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煤炭发电极有可能依旧将维持在发电主力
东兴证券:东兴晨报-20241219
东兴证券·2024-12-19 1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