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投资评级 - 交通基础设施行业信用展望为“稳定” [1] 核心观点 - 2024年交通基础设施投资规模有所下滑,但仍保持高位运行,综合立体交通网络进一步完善 [1] - 2025年作为“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行业仍有较强的投资动力,并为上下游产业协调发展筑基 [1] - 行业可获得多渠道融资支持,但资本密集特征下,投资和融资压力并存 [1] - 行业周期性较弱,盈利性偏弱,对地方政府政策与资金扶持有一定依赖 [1] - 行业进入壁垒较高,区域间基建资源效益释放存在明显分化 [1] 收费公路行业 - 收费公路网络不断完善,特许经营和收费特性支持行业收入与现金流相对稳定 [2] - 需求端增速放缓、新通车路产投资回报期拉长、造价成本高,导致行业收入增长趋缓、盈利空间收窄 [2] - 区域经济及客货运输需求增长与融资到期集中性矛盾突出,全行业还本付息持续承压 [2] - 中长期内,收费公路供需关系将持续支持行业稳健运行 [2] - 2025年,收费公路行业仍将维持高负债高投资运行态势,需关注债务循环压力及利息偿付安排 [6] - 中西部地区收费公路企业财务风险可能进一步增大,通行费对到期债务本息的覆盖能力持续承压 [6] 港口行业 - 2024年以来,港口货物吞吐量稳步增长,外贸吞吐量增幅高于内贸 [3] - 港口作业货种结构多元,平滑了单货种行业形势变化对吞吐量的影响 [3] - 水运建设投资持续扩大,内河建设投资增幅明显高于沿海建设投资 [3] - 2025年,港口行业预计保持低速增长,盈利空间因折旧、人工等成本上升承压 [7] - 港口行业信用品质较好,基本面保持稳定 [7] 民航机场行业 - 2023年民航行业需求释放,机场旅客吞吐量较快恢复,2024年呈常态化增长态势 [3] - 2020-2022年行业亏损巨大,2023-2024年机场企业经济效益持续减损但尚未扭亏 [3] - 2025年,民航机场建设将保持较大规模投入,国际枢纽类机场的国际旅客吞吐量恢复加快 [7] - 行业收入预期保持增长,但经营亏损压力依旧存在 [7] 政策环境 - 交通基础设施行业发展布局、建设规划、功能定位等需遵照国家和地方交通主管部门规定 [4] - 行业对政策及细则变化敏感度高,政策监管保障行业收入来源的稳定性和现金流的充沛 [4] - 2024年以来,全国各省市陆续启动“十五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编制,预计交通基建将与科技赋能和产业变革融合 [4] - 2025年,交通基础设施行业将发挥更有质量的效益作用和社会责任 [4] 财务表现 - 交通基础设施行业重资产投入和高负债运营属性导致财务杠杆偏高,短期偿债压力整体可控 [5] - 2024年前三季度,行业公开发行债券主体共122家,其中AAA级主体93家,AA+级主体24家,AA级主体5家 [5] - 2024年前三季度,行业内有3家发行人获得主体级别调升 [5] 投资与建设 - 2024年前三季度,我国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2.7万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5.71% [11] - 公路投资占比近60%,铁路与轨道交通投资占比近30% [12] - 2024年预计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约3.8万亿元 [11] - 2025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将继续发挥支撑作用,行业运行有望获得更强基本面支撑 [5] 区域差异 - 东部地区收费公路路网趋于稳定,通行费收入增加,偿债能力增强 [29] - 中西部地区收费公路债务压力大,收支平衡实现难度高,依赖上级资金支持 [29] 港口吞吐量 - 2024年前三季度,我国港口货物吞吐量129.7亿吨,同比增长3.4%,外贸吞吐量同比增长7.6% [32] - 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83.67亿吨,同比增长3.46%;内河港口货物吞吐量46.04亿吨,同比增长3.38% [33] - 宁波舟山港、上海港、黄骅港等港口吞吐量增速较高 [34] 民航机场吞吐量 - 2023年,我国机场旅客吞吐量12.60亿人次,同比增长142.2%,恢复至2019年的93.19% [51] - 2024年前三季度,我国机场旅客吞吐量11.06亿人次,较上年同期增长17% [51] - 浦东国际机场、白云机场、首都机场等位列全国前十大机场 [52]
2024年交通基础设施行业信用回顾与2025年展望
新世纪资信评估·2025-01-08 1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