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icon
搜索文档
房地产行业2024年信用回顾与2025年展望
新世纪资信评估· 2025-01-10 11:33
新世纪评级 房地产行业 2024 年信用回顾与 2025 年展望 房地产行业 / 房地产行业 2024 年信用回顾与 2025 年展望 工商企业评级部 周文哲 芦苇 摘要 房地产行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资本密集型行业,房地产投 资规模大且集中于住宅领域。从需求端看,2024 年以来楼市交易呈惯性 缩量状态,同比降幅维持两位数但呈现趋势性收敛。消化存量系近三年行 业工作重点,目前去化周期仍处于相对高位。房价方面,新房住宅均价缓 慢微升同时呈现区域分化,高能级城市房价相对坚挺。年内行业仍呈收缩 状态,新开工继续减量、施工放缓、竣工缩量。 当前商办及仓储物业租赁行业普遍经营承压。四大一线城市 2024 年以来 商业物业空置率虽相对持稳但租金下滑;写字楼租赁市场形势严峻,空置 率较高且单位租金均持续下行。2024 年上半年国内仓储物流行业景气度 下行,下半年呈现阶段性回暖,结合 41 城租金下行走势,仓储物业经营 压力仍存。物业管理行业则具有一定抗周期性,结合 2024 年以来 20 城 物业服务均价表现,在地产行业整体下行背景下该领域表现出一定的经 营韧性,但该子行业体量很小,影响有限。 新世纪评级版权所 ...
2024年有色金属行业信用回顾与2025年展望
新世纪资信评估· 2025-01-09 11:28
新世纪评级 2024 年有色金属行业信用回顾与 2025 年展望 有色金属 稳定 2024 年有色金属行业信用回顾与 2025 年展望 工商企业评级部 胡颖 阮犇犇 摘要 有色金属行业周期性明显,景气度波动较大且易受全球供需格局及地缘 政治局势变化影响。2023 年以来,地缘冲突持续,美联储降息通道逐步 打开,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避险情绪等因素影响下铜铝、贵金属等主 要有色金属价格震荡上行。国内方面,在各项稳增长政策调节下,电力投 资增长较为强劲,新能源汽车、光伏等新兴行业仍保持较快增长,有色金 属需求获得较强支撑;供给端海内外矿端供应偏紧,加之冶炼端产能约束, 重要有色金属产品品种供需呈紧平衡状态。各子行业景气度呈现分化,常 用有色金属如铜铝矿端均有供给扰动,铜铝价格重心上移但不及原料价 格涨幅,叠加加工费明显下行,子行业部分冶炼企业的经营及资金压力增 加;2023 年以来贵金属价格走高刺激产量增加,量价齐升下子行业景气 度相对较好;稀有金属中,钨主要受金属管控影响,供给偏紧,钨价波动 上涨,而稀土金属下游增速回落、矿端供应增加,主要稀土产品价格走弱; 新能源金属矿端及冶炼端仍处于扩产周期,而下游需求增速 ...
2024年交通基础设施行业信用回顾与2025年展望
新世纪资信评估· 2025-01-08 11:46
行业投资评级 - 交通基础设施行业信用展望为“稳定” [1] 核心观点 - 2024年交通基础设施投资规模有所下滑,但仍保持高位运行,综合立体交通网络进一步完善 [1] - 2025年作为“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行业仍有较强的投资动力,并为上下游产业协调发展筑基 [1] - 行业可获得多渠道融资支持,但资本密集特征下,投资和融资压力并存 [1] - 行业周期性较弱,盈利性偏弱,对地方政府政策与资金扶持有一定依赖 [1] - 行业进入壁垒较高,区域间基建资源效益释放存在明显分化 [1] 收费公路行业 - 收费公路网络不断完善,特许经营和收费特性支持行业收入与现金流相对稳定 [2] - 需求端增速放缓、新通车路产投资回报期拉长、造价成本高,导致行业收入增长趋缓、盈利空间收窄 [2] - 区域经济及客货运输需求增长与融资到期集中性矛盾突出,全行业还本付息持续承压 [2] - 中长期内,收费公路供需关系将持续支持行业稳健运行 [2] - 2025年,收费公路行业仍将维持高负债高投资运行态势,需关注债务循环压力及利息偿付安排 [6] - 中西部地区收费公路企业财务风险可能进一步增大,通行费对到期债务本息的覆盖能力持续承压 [6] 港口行业 - 2024年以来,港口货物吞吐量稳步增长,外贸吞吐量增幅高于内贸 [3] - 港口作业货种结构多元,平滑了单货种行业形势变化对吞吐量的影响 [3] - 水运建设投资持续扩大,内河建设投资增幅明显高于沿海建设投资 [3] - 2025年,港口行业预计保持低速增长,盈利空间因折旧、人工等成本上升承压 [7] - 港口行业信用品质较好,基本面保持稳定 [7] 民航机场行业 - 2023年民航行业需求释放,机场旅客吞吐量较快恢复,2024年呈常态化增长态势 [3] - 2020-2022年行业亏损巨大,2023-2024年机场企业经济效益持续减损但尚未扭亏 [3] - 2025年,民航机场建设将保持较大规模投入,国际枢纽类机场的国际旅客吞吐量恢复加快 [7] - 行业收入预期保持增长,但经营亏损压力依旧存在 [7] 政策环境 - 交通基础设施行业发展布局、建设规划、功能定位等需遵照国家和地方交通主管部门规定 [4] - 行业对政策及细则变化敏感度高,政策监管保障行业收入来源的稳定性和现金流的充沛 [4] - 2024年以来,全国各省市陆续启动“十五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编制,预计交通基建将与科技赋能和产业变革融合 [4] - 2025年,交通基础设施行业将发挥更有质量的效益作用和社会责任 [4] 财务表现 - 交通基础设施行业重资产投入和高负债运营属性导致财务杠杆偏高,短期偿债压力整体可控 [5] - 2024年前三季度,行业公开发行债券主体共122家,其中AAA级主体93家,AA+级主体24家,AA级主体5家 [5] - 2024年前三季度,行业内有3家发行人获得主体级别调升 [5] 投资与建设 - 2024年前三季度,我国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2.7万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5.71% [11] - 公路投资占比近60%,铁路与轨道交通投资占比近30% [12] - 2024年预计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约3.8万亿元 [11] - 2025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将继续发挥支撑作用,行业运行有望获得更强基本面支撑 [5] 区域差异 - 东部地区收费公路路网趋于稳定,通行费收入增加,偿债能力增强 [29] - 中西部地区收费公路债务压力大,收支平衡实现难度高,依赖上级资金支持 [29] 港口吞吐量 - 2024年前三季度,我国港口货物吞吐量129.7亿吨,同比增长3.4%,外贸吞吐量同比增长7.6% [32] - 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83.67亿吨,同比增长3.46%;内河港口货物吞吐量46.04亿吨,同比增长3.38% [33] - 宁波舟山港、上海港、黄骅港等港口吞吐量增速较高 [34] 民航机场吞吐量 - 2023年,我国机场旅客吞吐量12.60亿人次,同比增长142.2%,恢复至2019年的93.19% [51] - 2024年前三季度,我国机场旅客吞吐量11.06亿人次,较上年同期增长17% [51] - 浦东国际机场、白云机场、首都机场等位列全国前十大机场 [52]
2024年建材行业信用回顾与2025年展望
新世纪资信评估· 2025-01-07 15:37
新世纪评级 建材行业 2025 年度信用展望 建材 (弱)稳定 2024 年建材行业信用回顾与 2025 年展望 工商企业评级部 杨亿 袁诗怡 摘要 建材行业所涉范围广泛,本文着重就水泥及建筑玻璃行业展开分析。建材 行业系典型的投资拉动型行业,2024 年前三季度下游房地产行业景气度 持续偏弱,投资额继续下降,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增长放缓。(水泥)主要 受房地产及公共设施领域水泥需求下降拖累,2024 年以来我国水泥需求 持续收缩。水泥行业错峰生产常态化开展,执行力度有所加强,对水泥供 需矛盾持续起到缓冲作用。2024 年前三季度,我国水泥产量同比下滑, 价格先跌后涨,预计全年价格重心同比略有下移。主要成本端煤炭的价格 有所下降,7 月起水泥盈利空间边际改善,但难抵前期影响,2024 年前三 季度行业利润大幅下降。(建筑玻璃)2024 年前三季度房地产竣工规模大 幅下降,建筑玻璃需求疲弱。同期行业产能开工率先升后降,玻璃供给量 同比有所增长,玻璃库存大幅走高,价格大幅下滑,以致行业盈利显著承 压。2024 年第四季度供应缩量,价格有所回升,原料价格下跌,行业盈 利有所改善,但预计全年利润仍同比下降。 新世纪评级版 ...
2024年钢铁行业信用回顾与2025年展望
新世纪资信评估· 2025-01-07 15:37
新世纪评级 钢铁行业 2025 年度信用展望 钢铁行业 (弱)稳定 2024 年钢铁行业信用回顾与 2025 年展望 工商企业评级部 吴晓丽 包璇 摘要 2024 年以来,钢铁行业竞争格局总体稳定,兼并重组持续进行,优势钢 企通过购买产能指标扩大规模,但在减量置换政策影响下,钢铁行业产能 总体收缩。受下游需求疲弱影响,2024 年钢铁行业景气度进一步下行, 钢材产销量增速保持低位,价格继续下跌,而原燃料价格跌幅有限,行业 业绩进一步弱化,由盈转亏。钢企经营状况继续分化,部分钢企亏损加重。 2024 年,钢铁行业政策延续,实施严格的产能减量置换政策,2024 年 8 月更是结合当前经济态势暂停新增产能公示;国务院印发《2024-2025 年 节能降碳行动方案》,重申钢铁行业超低排放和节能降碳改造目标。政策 的实施有助于行业转向技术创新、绿色低碳等高质量发展路径。此外,宏 观领域方面,国家出台多项措施,助力下游行业恢复,亦有助于在一定程 度上改善钢材市场预期。 新世纪评级版权所有 样本钢企多为行业内大型优质企业,产能占到全国总产能的半数,行业地 位显著;部分钢企拥有丰富的铁矿石资源,具有较强的资源优势。2024 ...
区域研究报告:青岛市及下辖各区市经济财政实力与债务研究(2024)
新世纪资信评估· 2024-12-25 15:22
经济规模 - 西海岸新区2023年GDP首次跨越5000亿元,达到5003.83亿元,位列全国19个国家级新区前三强,占全市经济总量约三分之一 [2] - 胶州市、即墨区、市南区、城阳区、市北区和崂山区2023年经济总量均超千亿元,分别为1637.50亿元、1594.73亿元、1577.97亿元、1397.42亿元、1203.19亿元和1150.89亿元 [2] - 平度市、莱西市和李沧区经济规模依次排名后三位,地区生产总值分别为875.61亿元、686.16亿元和633.50亿元 [2] 政府债务 - 西海岸新区、城阳区和胶州市政府债务规模较高,2023年末余额分别为613.60亿元、415.49亿元和364.15亿元 [5] - 即墨区、平度市、李沧区、莱西市和市北区政府债务规模处于104-210亿元之间 [5] - 崂山区和市南区政府债务余额分别为95.14亿元和51.11亿元,规模相对较小 [5] 城投债 - 2023年和2024年前三季度,青岛市城投债发行规模分别为976.48亿元和1073.30亿元 [6] - 即墨区、市本级、西海岸新区和胶州市城投债发行规模相对较大,2023年和2024年前三季度合计发行规模分别为456.41亿元、299.35亿元、286.36亿元和232.57亿元 [6] - 截至2024年9月末,青岛市存续期城投债余额2189.82亿元,主要分布在即墨区、市本级、西海岸新区、胶州市和李沧区 [6] 消费市场 - 2023年青岛市各区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在4.80%-8.90%之间,其中西海岸新区、市南区、即墨区和胶州市增速超过全市水平(7.3%) [8] - 西海岸新区202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429.00亿元,市南区和市北区分别为780.34亿元和727.40亿元 [8] - 胶州市和即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为695.40亿元和579.50亿元,平度市和莱西市分别为366.30亿元和323.41亿元 [8] 经济结构 - 青岛市2023年三次产业比重为3.1:33.4:63.5,服务业是全市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 [12] - 西海岸新区2023年GDP突破5000亿元,占全市经济总量约三分之一,投资、消费和进出口规模在全市均处于绝对优势 [12] - 胶州市、即墨区、市南区、城阳区、市北区和崂山区2023年经济总量均超千亿元,平度市、莱西市和李沧区经济规模依次排名后三位 [12] 财政实力 - 青岛市2023年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37.86亿元,同比增长5.07%,其中税收收入1006.10亿元,同比增长14.16% [22] - 西海岸新区和崂山区2023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为231.80亿元和220.38亿元,胶州市、城阳区和即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亦超过百亿元 [23] - 平度市、莱西市和李沧区2023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为65.66亿元、62.26亿元和58.71亿元,常年处于后三位 [23] 债务状况 - 2021-2023年末青岛市政府债务余额分别为2559.07亿元、3079.63亿元和3620.01亿元,呈持续增长趋势 [24] - 西海岸新区、城阳区和胶州市2023年末政府债务余额分别为613.60亿元、415.49亿元和364.15亿元 [24] - 即墨区、平度市、李沧区、莱西市和市北区政府债务规模处于104-210亿元之间,崂山区和市南区政府债务余额分别为95.14亿元和51.11亿元 [24] 投资与消费 - 2021-2023年青岛市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增长4.1%、4.5%和5.0%,近三年增速较为稳定 [33] - 2023年青岛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6318.90亿元,同比增长7.3%,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增长30.1% [44] - 2024年前三季度青岛市固定资产投资小幅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32.2亿元,同比增长5.1% [46] 产业布局 - 青岛市已形成智能家电、轨道交通装备、新能源汽车、高端化工、海洋装备、食品饮料、纺织服装七大优势产业 [41] - 西海岸新区重点发展船舶海工、智能家电、高端化工新材料、汽车、高端装备等五大传统优势产业,聚力突破"芯屏"、海洋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67] - 崂山区重点发展虚拟现实、人工智能、海洋生物医药、智能制造及工业互联网、现代金融、软件和信息服务、文化旅游等产业 [67]
区域研究报告:海南省及下辖各市县经济财政实力与债务研究(2024)
新世纪资信评估· 2024-12-18 14:07
海南省经济实力分析 - 海南省是我国唯一的省级经济特区,地处我国最南端,具备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作为我国唯一的热带岛屿省份,海南省成为国内最受欢迎的热带滨海度假胜地,并积极打造国际旅游消费中心。依托独特的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海南省形成了以热带特色高效农业、新兴工业和旅游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其中旅游业是全省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也是全省重点发展的产业。2023年海南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551.18亿元,同比增长9.2%,增速位列全国第2位。2024年前三季度,由于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海南省经济增速有所放缓,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583.5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2% [1][7] - 海南省内各市县资源禀赋和发展战略导向不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大。其中海口经济总量稳居第一,儋州由于和洋浦实现一体化发展,经济总量位居第二,与三亚同属第二梯队;其余市县经济实力相对较弱。2023年由于旅游业复苏带动经济增长,各市县地区生产总值均实现较高增幅。2024年前三季度,海南省各市县经济增长有所放缓 [2][52] 海南省财政实力分析 - 海南省综合财力主要由一般公共预算财力和政府性基金预算财力构成,且对上级政府补助收入和债务收入有较大依赖,财政实力在全国排名靠后。2023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900.71亿元,较上年增长8.20%,收入规模位列全国第28名,其中税收收入为667.37亿元,较上年增长9.52%,税收比率为74.09%,收入质量水平较高;当年海南省一般公共预算自给率为40.05%,较上年上升0.36个百分点,自给水平仍欠佳。2023年海南省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为463.89亿元,同比下降1.06%,政府性基金预算自给率为49.11%,较上年下降4.29个百分点,支出平衡对债务收入的依赖度升高。2024年前三季度,海南省综合财力有所下滑,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666.91亿元,同比略降0.31%,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为228.64亿元,同比下降11.41% [3][32] - 2023年海南省各市县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依然差距较大,其中三亚与海口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规模远超其他市县,对地方政府财力的贡献也较大。从增速看,三亚、陵水和临高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增长幅度位居前列,其余大部分市县则呈现不同幅度下降,其中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规模排名第二的海口亦有27.01%的降幅。2024年前三季度,三亚和海口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规模分别为69.01亿元和60.99亿元,仍领先于其他市县,但均较上年同期有所下滑,降幅分别为12.20%和22.80% [5][91] 海南省债务状况分析 - 2023年以来,海南省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规模增长较快,但债务规模在全国36个省市中仍处于较低水平。2023年末,海南省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为4106.14亿元,较上年末增加619.51亿元;与财政实力相对比,是当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4.56倍,该比例较上年增加0.37倍,该指标位列全国36个省市降序排列第13位,较2022年上升2个位次,债务压力有所增大。海南省内公开发债城投企业相较于全国其他省市较少,城投债发行规模较为有限;2023年末城投企业带息债务余额为49.27亿元,城投债务规模小 [6][109] - 海南省下辖各市县政府债务规模体量差异较大,主要集中于海口市、三亚市、儋州市、文昌市、东方市和琼海市,2023年末全省各市县政府债务余额均呈增长态势。在债务规模较大的市县中,财政实力较强的海口市和三亚市债务负担相对较轻,同时其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规模较大,可对债务的偿付提供较好补充,其他大部分市县由于财力较为有限,政府债务负担相对较重。目前海南省仅儋州市和海口市各有一家发债城投企业,存续债券余额和带息债务规模均不大,偿债压力较小 [7][112] 海南省各市县经济实力分析 - 海南省内各市县资源禀赋和发展战略导向不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大,2023年各县市地区生产总值排名变化不大。省会城市海口市GDP为2358.44亿元,占全省GDP的31.23%,仍处于绝对领先地位;儋州市由于和洋浦实现一体化发展,经济总量位居第二,与三亚市同属第二梯队,当年儋州市和三亚市GDP分别为1002.84亿元和971.34亿元,合计占全省GDP的26.14%;澄迈县、琼海市、文昌市、万宁市、陵水县、东方市、临高县和乐东县8市县GDP合计占全省GDP的33.78%,位于第三梯队,GDP居于210-500亿元区间;昌江县、定安县、屯昌县、琼中县、保亭县、白沙县和五指山市7市县为第四梯队,GDP分布在40-165亿元之间 [55][77] - 2023年,海南省下辖18个市县地区生产总值均实现6%以上的正增长,其中当年经济增速最高的为三亚市和儋州市,增速分别为12.0%和11.9%,也为增速增幅最大的市县;当年海口市经济增速也较高,为9.3%,此外其余15个市县经济增速均低于海南省平均水平,其中五指山市最低,为6.0% [58][60] 海南省各市县财政实力分析 - 2023年,海南省绝大部分市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增长,收入规模基本与其经济实力相匹配。各市县财政实力仍呈明显的梯度差异,其中海口仍遥遥领先,三亚、儋州和澄迈财政实力也较强,同时收入质量及自给率排名亦处全省上游,其他大部分市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较小,同时收入质量及自给率水平普遍较弱。2024年前三季度,海南省多数市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增长,但增幅普遍不高 [79][87] - 2023年海南省各市县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依然差距较大,其中三亚与海口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规模远超其他市县,对地方政府财力的贡献也较大。从增速看,三亚、陵水和临高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增长幅度位居前列,其余大部分市县则呈现不同幅度下降,其中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规模排名第二的海口亦有27.01%的降幅。2024年前三季度,三亚和海口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规模分别为69.01亿元和60.99亿元,仍领先于其他市县,但均较上年同期有所下滑,降幅分别为12.20%和22.80% [91][97]
区域研究报告:黑龙江省及下辖各市(地区)经济财政实力与债务研究(2024)
新世纪资信评估· 2024-12-04 13:55
黑龙江省经济实力分析 - 黑龙江省是我国重要的石油和粮食产地,以能源、装备、石化和食品等传统产业为主导产业,但受资源衰竭、产业结构、人口老龄化及人才流失等因素制约,经济增长较为乏力,经济规模持续处于全国中下游水平。2023年,黑龙江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9万亿元,规模居全国各省市降序排列第25位;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2.6%,增速低于全国水平2.6个百分点,成为当年全国经济增速最低的省份[1] - 从产业结构看,黑龙江省粮食产量连续14年位居全国第一,农业对经济的贡献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工业经济则增长乏力,服务业是区域经济增长的首要拉动力。2023年,全省分别实现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增加值3518.3亿元、4291.3亿元和8074.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6%、-2.3%和5.0%[1] - 2023年黑龙江省消费市场升温,但投资和进出口增速明显下滑,同时人均可支配收入仍低于全国水平。2024年前三季度,黑龙江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8万亿元,同比增长2.3%,全省经济仍处于低速增长状态[1][29] 黑龙江省下辖地级市经济实力分析 - 2023年黑龙江省各地市经济格局变动不大,经济总量仍呈明显分化态势。其中哈尔滨作为省会城市,其经济首位度仍显著,油城大庆规模次之,当年二者地区生产总值分别为5576.3亿元和2862.5亿元,合计占全省GDP的比重达53.1%。除哈庆齐绥4市外,其余9个地市GDP规模均在千亿元以下[2] - 从增速看,2023年全省各地市经济增速总体较上年下滑,其中经济体量较小的大兴安岭转为负增长,当年增速为-0.4%,较上年下降5.6个百分点,成为当年全省唯一负增长及增速降幅最大的地区;而作为上年全省唯一负增长的大庆则转为正增长,增速较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至1.8%,是当年全省经济增速增幅最高的城市[2] - 从产业结构看,目前第三产业在黑龙江省各地市经济结构中占据重要地位,2023年全省共有10个地市三产占比超过40%,其中哈尔滨、牡丹江、大兴安岭占比过半,省内第一大工业城市大庆仍以二产为主[2] 黑龙江省财政实力分析 - 黑龙江省财政实力在全国各省市中相对偏弱,财税收入质量一般。2023年全省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96.15亿元,同比增长8.2%,税收比率为61.6%,略高出上年0.1个百分点,在全国31省市中分别排名第25位、第27位[4] - 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支矛盾仍突出,公共财政支出对上级补助收入、债务收入等依赖较大。2023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自给率仅为24.2%,上级补助收入占全省财政收入合计的比重为46.7%,对财政支出缺口形成重要补充[4] - 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对黑龙江省财力贡献较小,且2023年继续减收,自平衡能力持续减弱。当年,全省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为148.18亿元,同比下降3.1%;政府性基金预算自给率为21.8%,较上年下滑5.9个百分点[4] 黑龙江省下辖地级市财政实力分析 - 黑龙江省各地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次序大致相同。2023年,哈尔滨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仍领先其他地市,为313.1亿元;依托于雄厚的油化工业基础,大庆以170.1亿元居全省第二位,但当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有所下降;齐齐哈尔则首次突破百亿元,以112.2亿元居全省第三位[5] - 从增速看,2023年除大庆(-7.1%)仍为负增长外,其余地市呈现不同程度的正增长,增速处于4%-37%之间。从构成看,2023年全省各地市税收收入整体呈增长态势,增速均值达到10%,其中增速最高的是体量较小的伊春,增速为24.3%[5] - 各地市一般公共预算自给能力普遍偏低,除大庆(46.1%)外,一般公共预算自给率均在35%以下,对上级补助的依赖程度高[5] 黑龙江省债务状况分析 - 2023年以来,黑龙江省进一步加大政府债券发行力度,以一般债务为主的政府债务规模保持增长,在全国各省市中仍处于中下游水平,截至2023年末,全省政府债务余额为8497.3亿元,较2022年末增加1206.4亿元,位于全国31个省市降序排列第25位[8] - 由于自身财力偏弱,政府债务相对负担较重,以年末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与当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相比,2023年黑龙江省该指标为6.09倍,位列全国31个省市该指标降序排列第7位[8] - 从黑龙江省城投平台带息债务情况来看,全省城投企业2023年末带息债务合计为1039.38亿元,在全国31个省市规模降序排列中排名第26位[8] 黑龙江省下辖地级市债务状况分析 - 2023年末哈尔滨政府债务余额在黑龙江省内各地市中规模仍最大,达3253.3亿元,占全省债务规模近四成;其次为牡丹江、绥化、齐齐哈尔、佳木斯、大庆5市,政府债务余额处于500亿元-580亿元之间,压力相对较重[9] - 大兴安岭政府债务余额为46.2亿元,绝对规模系全省最小,但全省政府债务相对压力最轻的是大庆,当年末政府债务余额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及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合计数的比值为2.7倍,其余地市该比值处于3倍至9倍之间[9] - 黑龙江省城投平台债券余额在全国各省市中相对较小,截至2024年9月末仅哈尔滨、大庆、牡丹江、齐齐哈尔4市存在存续城投债,期末债券余额合计为142.6亿元,较2023年9月末继续减少39.9%[9]
区域研究报告:山西省及下辖各市经济财政实力与债务研究(2024)
新世纪资信评估· 2024-11-28 11:42
山西省经济实力分析 - 山西省地处我国中部,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和矿产资源大省,也是我国首个全国能源综合改革试点省份。近年来山西省持续推进供给侧改革,并将制造业振兴作为产业转型的主攻方向,但地方经济对煤炭及相关产业的依赖性仍较强。2023年山西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7万亿元,排名全国第20位,经济增速为5%,较上年提升0.6个百分点,略低于全国平均增速0.2个百分点[1][8] - 2023年山西省总体投资需求不足,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由正转负,同年山西省出台一揽子促消费政策,全省消费市场逐步回暖,但受重点外贸企业拖累,进出口规模持续下降[8] - 2024年上半年,煤炭价格持续震荡下行,加之安监趋严以及资源税上调等因素影响,山西省经济增速显著放缓,当期经济增长1.9%,较上年同期下降2.8个百分点[1] 山西省各地市经济实力分析 - 山西省各地市经济体量呈梯度分布,2023年规模排序与上年一致。其中省会太原综合经济实力显著优于其他地市,2023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573.74亿元,占全省GDP的21.69%,当年经济增速为3.8%,较上年微增0.5个百分点[2] - 2023年其余城市梯度差异不大,2022年排名末位的阳泉市经济体量突破千亿元后,目前各市规模均处于1000-3000亿元区间,其中排名第二的长治2023年GDP为2806.20亿元,其后的吕梁、晋城、运城和临汾均在2300亿元规模左右[2] - 从经济增速看,受益于传统工业转型升级不断推进以及煤炭产能核增红利不断释放,临汾市经济增速上升2.4个百分点至7.6%,晋城市以7%的增速维持第二位,朔州市经历上年低速增长(1%)后,2023年增速回升3.7个百分点,其余城市当年增速位于3%-5.6%区间,增速变动均在2个百分点以内[2] - 2024年上半年度,临汾和晋城保持较快经济增长,规模排序有所提升,其余地市经济呈低速或负增长,其中吕梁受上年底突发安全事故影响较大,排位下降较多[2] 山西省财政实力分析 - 山西省地方财力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主,2023年受上年高基数及煤炭价格回落叠加因素影响,山西省税收收入不达预期,同年各级财政加大了非税收入的挖潜,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略超上年规模。当年山西省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479.37亿元,居全国各省市降序第13位,较上年下降2个位次,微增0.74%[2][3] - 2023年山西省一般公共预算自给率为54.83%,较上年下降3.98个百分点,财政自给程度偏低;作为资源型经济转型试点省份,山西省可持续获得较大规模的上级补助收入,2023年为2588.47亿元[3] - 2023年山西省房地产市场行情欠佳,政府性基金收入下降4.33%至601.77亿元[3] - 2024年上半年度,受煤炭等工业产品量价齐跌等因素影响,全省税收收入大幅减收,拖累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大幅下降10.9%至1743.3亿元[3] 山西省各地市财政实力分析 - 由于经济发展不均衡,山西省各地级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分化明显,2023年受煤炭价格波动影响,多数地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大幅下降,呈现低速增长或负增长,仅运城市收入增速略有上升[4] - 2023年太原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449.24亿元,依然具有显著的规模优势,处于第二梯队的吕梁市、长治市和晋城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在270-335亿元区间,排名与上年相同,其余地市当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均不足200亿元[4] - 2023年各地市税收贡献度均有所下降,其中朔州市税收比率为86.24%,较上年略降1.67个百分点,维持较高水平[4] - 财政平衡方面,2023年运城市一般公共预算自给率虽小幅提升,但仍为全省最低(24.01%),同年其余地市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平衡压力均有所加大[4] - 2024年上半年,各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均呈下降趋势,除太原、运城和临汾外,其余地市均呈双位数降幅[4] 山西省各地市政府性基金预算分析 - 2023年房地产市场仍然承压运行,下半年太原市和大同市均加大了中心城区优质土地供应,而阳泉市近年来房地产投资规模较小导致年度间增速波动较大,三地政府性基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对地方财力的贡献度也有所提升,其余各市政府性基金收入均出现双位数降幅[5] - 绝对规模来看,2023年全省仅太原市政府性基金收入超百亿元(196.22亿元),其余地市规模均不足60亿元[5] - 山西省各地政府性基金收入对支出覆盖均不高,同年各市政府性基金自给率均不足60%,收支平衡对专项债务转贷收入依赖较大[5]
区域研究报告:陕西省及下辖各市经济财政实力与债务研究(2024)
新世纪资信评估· 2024-11-27 14:23
经济实力 - 2023年陕西省生产总值为3.38万亿元,全国排名第14位,增速低于全国水平[1][6][8] - 2024年上半年陕西省GDP为1.63万亿元,同比增长4.3%[1][6][8] - 关中地区经济占全省的60%以上,西安市GDP为1.20万亿元,占全省的三分之一[2][42] - 陕北地区GDP占全省的27.7%,榆林市GDP为7091.44亿元,排名全省第二[2] - 陕南地区经济体量较小,工业发展落后[2] 财政实力 - 2023年陕西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3437.60亿元,自给率为47.9%,依赖上级补助[3][27] - 西安和榆林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全省的71.1%,榆林税收占比最高,为82.0%[3][58] - 2023年陕西省政府性基金收入为1785.54亿元,同比下降9.3%[3][27] - 西安、安康、汉中和商洛政府性基金收入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率超过82%[4][66] 债务状况 - 2023年末陕西省政府债务余额为10855.37亿元,债务余额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率为3.16倍[4][79] - 西安政府债务余额占全省的37%,陕南地区债务压力尤为突出[5][83] - 2023年末陕西省城投债存续余额为2445.76亿元,2025-2027年到期规模较大[88][97] - 西安城投债余额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率为207.2%,城投债务负担突出[88][93] 产业结构 - 2023年陕西省三次产业结构为7.8:47.6:44.6,第二产业仍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15] - 陕西省传统产业发达,能源化工和装备制造为支柱产业,高技术制造业增长11.9%[16][18] - 2023年陕西省服务业增加值为1.51万亿元,同比增长4.1%[20] 投资与消费 - 2023年陕西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0.3%,民间投资下降8.8%[21] - 2023年陕西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0759.01亿元,同比增长3.4%[23] - 2023年陕西省进出口总值为4042.06亿元,同比下降14.9%,但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增长19.6%[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