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减碳绿途:通向中国高质量 林业碳汇交易之路
绿色和平组织·2025-01-09 16:30

核心观点 - 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启动和CCER机制的重启为林业碳汇发展提供了机遇,但部分地区和企业存在开发过热和不规范开发的问题,导致林业碳汇交易面临信用危机 [8][9] - 高质量林业碳汇的开发应坚持科学有序的原则,避免盲目开发,确保碳汇项目的真实性、唯一性和保守性 [9][10] - 林业碳汇交易的高质量发展面临认知偏差、合格土地供给有限、林地权属复杂、开发成本高等挑战 [9][100] 高质量林业碳汇与应对气候变化 - 林业碳汇通过植物光合作用将温室气体积累在植被和土壤中,可用于抵销碳排放,但其使用应作为直接减排的辅助手段 [19][20] - 高质量林业碳汇需满足额外性、真实性、唯一性和保守性等原则,并确保项目对环境和社区的正面效益 [25][28] - 国际林业碳汇市场近年来遭遇信用危机,部分碳信用项目被质疑夸大减排量,导致市场信任度下降 [22][23] 中国林业碳汇政策与市场回顾(2005-2021) - 中国林业碳汇交易始于2005年的CDM机制,随后转向国内CCER机制,但早期CCER林业碳汇项目签发量仅占CCER总签发量的1.07% [37][43] - 地方碳交易试点中,林业碳汇交易初具规模,但存在认知不清、政策体系和监管机制不健全等问题 [47][52] - 林业碳汇项目开发过程中,林地权属不清、项目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影响了项目的实施效果 [53][54] CCER重启后林业碳汇供给、需求及挑战分析 - CCER重启后,地方和企业对林业碳汇项目的开发热情高涨,但部分地区存在盲目开发的现象 [60][74] - 全国碳市场对CCER的需求预计为每年2.55亿至3.5亿吨,但林业碳汇的供给量有限,2017年CCER林业碳汇签发量仅为82.3万吨 [77][79] - 林业碳汇的需求主要来自履约需求、企业社会责任和司法碳汇等领域,但高质量林业碳汇的有效需求有限 [77][95] 减碳绿途-中国高质量林业碳汇交易的建议 - 政府应科学评估林业碳汇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定位,坚持能源结构转型优先,林业碳汇抵销为辅 [10][11] - 加强对林业碳汇交易的规范与监管,确保碳汇项目的信用质量,避免过度依赖林业碳汇 [10][11] - 建立协调机制,确保林业碳汇项目开发所需的林地确权和数据支持,支持社区利益分配协调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