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企业竞争图谱:2024年磁性元件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头豹研究院·2025-01-15 19:53

行业投资评级 - 磁性元件行业市场规模从2019年的622.55亿人民币元增长至2023年的935.11亿人民币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0.71% [36] - 预计2024年至2028年,磁性元件行业市场规模将从1,014.10亿人民币元增长至1,401.61亿人民币元,年复合增长率为8.43% [36] 核心观点 - 磁性元件作为电能与磁能转换的核心部件,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光伏等领域,市场需求大幅增长 [5] - 未来AI算力提升和5G通信市场将成为磁性元件行业的新增长点 [5] - 行业正向高频化、高功率、微型化、节能化方向发展,对全流程自动化生产技术提出更高要求 [5] 行业定义与分类 - 磁性元件是以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为原理,由磁芯、铜线、基座等组件构成,实现电能和磁能相互转换的电子元器件 [6] - 磁性元件可分为信号类产品和电源类产品两大类,广泛应用于网络通讯、消费电子、汽车电子、安防电子、新能源、智能家居和智能仪表等领域 [6] - 磁性元件主要包括电感器和变压器两大类 [6] 行业特征 - 磁性元件行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行业参与者需提升全流程自动化生产技术 [10][12] - 随着碳化硅(SiC)、氮化镓(CaN)等第三代半导体功率器件的应用,磁性元件向高频化、高功率、微型化、节能化方向发展 [13] 发展历程 - 20世纪60年代,C型、环形卷绕式铁心变压器诞生,中国磁性元器件行业开始萌芽 [14][15] - 20世纪90年代,R型圆截面变压器研制成功,逐渐取代传统的E型、C型和环形变压器 [15] - 21世纪初,中国磁性元件产品发展标准化,大规模企业逐渐兴起 [16] - 2013年,中国磁性元器件行业开始自动化转型,新兴市场如云服务器、5G基站、智能快充、智能家居、新能源汽车、光储充等市场推动行业创新发展 [17] 产业链分析 - 磁性元件行业产业链上游是原材料,包括漆包线、磁性材料、电子线、绝缘材料、IC芯片、二极管/三极管、电容、电阻等 [18] - 中游是磁性元器件制造环节,下游应用广泛,包括网络通讯、消费电子、汽车电子、安防电子、新能源、智能家居和智能仪表等领域 [18] - 上游直接材料占磁性元件成本比例较高,通常在70%以上,磁芯是磁性元件主体,高端磁芯核心技术主要由国外厂商掌握 [19][24] - 中游中国企业已开始从OEM向ODM转型,光伏领域磁性元件基本实现国产化 [20][27] - 下游中国磁性元件在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和光伏储能等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且关键 [33][34] 行业规模与预测 - 2019年—2023年,磁性元件行业市场规模由622.55亿人民币元增长至935.11亿人民币元,期间年复合增长率10.71% [36] - 预计2024年—2028年,磁性元件行业市场规模由1,014.10亿人民币元增长至1,401.61亿人民币元,期间年复合增长率8.43% [36] - 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储能等下游需求高增长带动磁性元件行业发展 [37] - AI算力为磁性元件行业带来新增量,硅光技术正成为AI和高性能计算领域的关键技术方向之一 [38] - 5G通信市场拉动磁性元件需求增长 [39] 竞争格局 - 中国磁性元件行业的竞争格局呈现出多元化和复杂化的特点,既有规模庞大的跨国企业,也有众多中小型企业和初创企业 [45] - 跨国企业在磁性元件行业中占据重要地位,凭借先进的生产技术、丰富的研发经验和完善的销售网络,满足高端市场需求 [45] - 中国磁性元件行业呈现梯队情况,第一梯队公司有村田、TDK、普思电子、顺络电子、可立克、京泉华等 [45] - 全球磁性元件产业向中国转移,中国企业自主研发掌握核心技术 [48] 上市公司速览 - 深圳可立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磁性元件销售40.6亿元 [48] - 深圳顺络电子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电子元器件营收50.40亿元,片式电子元件营收50.03亿元 [48] - 深圳市京泉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磁性元器件销售7.98亿元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