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宏观观察2025年第03期(总第575期):养老金融新政策、新机遇与相关建议*
中国银行·2025-01-16 17:46

政策背景与目标 - 中国人民银行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中国式养老事业 服务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养老金融的内涵与发展意义[5][7] - 到2028年,养老金融体系基本建立,养老金融产品和业态逐步丰富,养老金融供给水平有效提升[11] - 到2035年,养老金融产品和服务更加精准高效,基本实现中国特色金融和养老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良性循环[11] 农村养老金融市场 - 2023年上海地区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水平为1400元/月,绝大多数地区不高于500元/月[17] - 全国乡村人口超过5亿,农村养老服务网络建设与养老产业发展需要金融资源支持[17][18] - 2022年全国65岁以上人口城乡比为55:45,但提供住宿的民政服务机构收养人口城乡比为66:34[18] 银发经济投融资 - 2023年中国银发经济规模约为7万亿元,占GDP的6%,预计到2035年将达到30万亿元,占GDP的10%[22] - 截至2024年12月23日,沪深京三市养老概念板块股票仅119只,占A股市场的2.21%[25] - 截至2024年9月末,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累计支持金融机构发放优惠贷款30亿元[25] 三支柱养老金业务 - 截至2024年9月底,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超8万亿元,委托投资规模仅1.9万亿元[29] - 当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机构仅21家,未来将扩大至更多符合条件的养老金管理机构[29] - 截至2024年12月25日,个人养老金产品目录中有945只产品,但特定养老储蓄产品仅44只[32] 金融机构业务拓展 - 商业银行需加强养老金融产品研发,提高农村人群养老金融产品的可及性[34] - 保险公司需创新商业保险年金产品,探索提供"医、护、康、养、居"一体化的养老金融综合解决方案[36] - 证券公司需做好银发经济股票、债券的上市发行工作,挖掘符合REITs发行条件的养老项目[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