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胃癌早筛:立足胃镜前初筛产品强优势,瞄准高危筛查前沿启新篇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头豹研究院·2025-01-16 19:57

行业投资评级 - 胃癌早筛行业技术创新能力强,政策驱动明显,终端市场需求大,预计未来将保持快速增长 [5][13][17] 核心观点 - 胃癌早筛行业专注于利用血清学检查及幽门螺杆菌感染检测等技术辅助诊断胃癌,旨在提高早期发现率 [5] - 基因检测技术的应用显著提高了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推动了行业的技术创新 [15] - 政策支持力度大,政府通过财政补贴和税收减免等激励政策降低筛查成本,提升服务普及度 [16] - 终端市场需求持续攀升,胃癌高危人群的筛查渗透率从2018年的19.7%上升至2022年的25.6%,预计2032年将增至64.3% [17] 行业分类 - 胃癌早筛技术可分为呼气检测技术、血清学免疫检测技术和分子检测技术 [7][8] 筛查技术 - 呼气检测技术主要用于检测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适用于早期胃癌风险评估 [10] - 血清学免疫检测技术通过检测血液中特定标志物识别胃癌风险,适合大规模人群筛查 [11] - 分子检测技术包括荧光定量PCR、NGS高通量测序等,具备高度精准性,适用于精准医疗 [12] 行业特征 - 技术创新能力强,基因检测技术的应用推动了从传统侵入式筛查到无创高效检测的转变 [15] - 政策驱动明显,政府发布多项政策措施支持行业发展 [16] - 终端市场需求大,筛查需求持续攀升,市场规模快速增长 [17] 发展历程 - 萌芽期(1980-2005):中国在胃癌高发区开展病因学和早期筛查研究,奠定了现代胃癌早筛的基础 [19] - 启动期(2005-2014):政府推动农村恶性肿瘤高发区癌症早诊早治项目,行业共识逐步形成 [21] - 高速发展期(2014至今):技术突破、检测方式创新化,政府政策大力支持,市场需求迅猛增长 [22] 产业链分析 - 上游原料供应商掌握强议价能力,制约中游企业成本与选择 [24] - 中游与下游协同作用,推动胃癌早筛市场快速发展 [25] - 上游核心原料酶市场长期依赖进口,国产化替代进程加速 [29] 行业规模 - 2018-2023年,胃癌早筛行业市场规模由416.74亿人民币元增长至688.61亿人民币元,年复合增长率10.57% [38] - 预计2024-2028年,市场规模将由816.15亿人民币元增长至1,298.10亿人民币元,年复合增长率12.30% [38] 竞争格局 - 胃癌早筛行业第一梯队有博尔诚等,第二梯队有觅瑞、康为世纪、艾康生物等 [46] - 博尔诚的思博卫®填补了国内外无创检测空白,成为国内唯一一款获得NMPA认证的胃癌早筛试剂盒 [48][49] - 觅瑞加速布局全球胃癌早筛市场,预计将在胃癌高发的东亚地区赢得更多市场份额 [51] 政策梳理 - 《胃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方案(2024年版)》规范了胃癌筛查与早诊早治工作,提升防治效果 [44] - 《健康中国行动--癌症防治实施方案(2023-2030年)》完善并推广重点癌症早诊早治指南 [44] - 《"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强调提高疾病预防控制能力,推动健康产业创新发展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