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原则与限制 - 开展金融衍生业务遵循依法合规、稳健审慎、套期保值、集中管理原则[3] - 资产负债率高于管控线、连续三年经营亏损且资金紧张的公司及子公司不得开展业务[12] 人员与检查 - 操作主体交易人员至少六年轮岗一次,每年至少开展一次金融衍生业务专业讲座[8] - 财务资产部每季度组织对操作主体金融衍生业务合规性进行检查[6] 业务资质与预算 - 新纳入操作主体应在三个月内履行业务资质核准程序[13] - 金融衍生业务纳入年度预算管理,编制专项预算[15] - 专项预算审批内容包括实货规模、保值规模、套保策略等[15] 业务规模限制 - 商品类衍生业务年度保值规模不超年度实货经营规模50%,时点净持仓规模不超对应实货风险敞口50%[16] - 单机类出口业务汇率锁定比例至少达已确定订单规模50%以上[18] 审议与报告 - 预计动用交易保证金和权利金等情况需董事会审议后提交股东大会审议[16] - 每季度后次月5个工作日内组织上报金融衍生业务报告,未开展业务零申报[25] - 商品类衍生业务操作主体按规定时间上报期货分析等报告[25] - 公司按规定时间完成期货业务开展情况等报告并申报下一年度计划[25] - 开展金融衍生业务发生重大事项应及时报告[27] 信息披露 - 期货和衍生品交易已确认损益及浮动亏损达规定情形应及时披露[28] - 套期保值业务出现规定亏损情形需重新评估并披露[28] 风险处置与机制 - 审计发现问题需报告并督促整改,重大风险及时处置[30] - 建立激励约束机制,不将绩效考核与单边盈亏简单挂钩[30] - 违规开展业务等造成重大损失人员将被责任追究[30] 办法相关 - 按规定披露金融衍生业务情况[32] - 办法由财务资产部负责解释,自印发日起施行,原办法废止[32] 业务申请 - 申请金融衍生业务资质需对方案可行性充分论证[34] - 可行性论证材料包括交易品种等重要信息、管理实施细则、风险管理体系等内容[34] - 申请业务需具备与业务相适应的资金实力和抗风险能力[34]
苏美达:公司金融衍生业务管理办法(2024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