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背景与政策支持 - 航天测控管理和航天数字仿真行业属于航天产业范畴,涵盖通信、导航、遥感等多个领域,产业链包括卫星研制、火箭发射、卫星运管及应用等环节 [9] - 国家及地方层面已推出一系列航天产业扶持政策,航天测控管理和航天数字仿真将从航天产业快速发展中受益 [3]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打造商业航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信部等七部门发布《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重点推进未来信息、未来空间等产业发展 [36] - 地方政府进一步出台政策推动航天产业发展,多省市的"十四五"规划均明确提出发展航天产业及相关应用 [39][40] 航天测控管理 - 航天测控是航天器升空后天地通信的关键链路,主要功能包括跟踪测量、接收星上遥测数据、发送遥控指令等 [10] - 航天测控网由多个测控站、测控中心和通信系统构成,分为地基测控网和天基测控网 [12][15] - 航天测控管理呈现"远高精低"、智能化和商业航天测控标准统一化的发展趋势 [21][22] - 航天测控管理为航天器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测控管理服务,是提升太空资产使用效能、降低航天任务执行成本的关键手段 [45] 航天数字仿真 - 航天数字仿真是基于物理效应模型或数学模型进行模拟试验与分析的研究工作,广泛应用于航天任务优化 [25] - 航天数字仿真可分为火箭发射仿真、卫星轨道运行解决方案和飞机飞行仿真解决方案 [28] - 全球航天系统复杂度不断增加,航天数字仿真技术精准度和计算效率不断提高 [31] - 航天数字仿真行业涉及航天产业上中下游,覆盖航天任务全生命周期,产品或服务定制化程度较高 [32][34] 地面段服务市场 - 地面段是航天系统的地面组成部分,主要由地面站、任务控制中心和地面网络构成 [45] - 截至2024年8月15日,约13,030颗卫星处于在轨状态,太空碎片已达35,940个,测控地面系统需求旺盛 [3][46] - 2020-2030年非静地轨道地面站数量预计由不足2000个增长到5000个以上,2026-2030年期间地面段服务规模将达到350亿美元 [3][55] - 地面设备在全球航天产业规模中占比约50%,2021-2025年全球地面段市场将达到300亿美元规模 [55][57] 国内航天产业发展 - 2023年,我国航天器发射次数为67次,发射个数为221个,商业航天领域新增企业数量为113万家 [3][60] - 我国航天发射实力不断提升,航天器研发周期不断缩短,商业运载火箭发射次数呈攀升态势 [60][68] - 国内主流企业陆续推出星座建设计划,如中国卫星网络集团的GW星座计划、上海垣信卫星的G60星链计划等 [76][77] - 预计中国商业航天市场规模将突破2.3万亿元,2023年至2028年将进入发展黄金期 [80][81] 特种领域与民商领域 - 特种领域航天测控管理是国防信息化、现代化建设的关键发展方向之一,预计到2025年,中国国防信息化开支将增长至2513亿元 [4][87] - 特种领域航天数字仿真是军用仿真的细分领域,预计2025年行业市场规模将达280.4亿元 [89][90] - 民商领域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预计2024年我国商业航天市场规模将达23,382亿元,年增长率保持在20%以上 [4] - 特种领域与民商领域技术要求存在差异,前者前瞻性预研需求较多,后者对商业化具体应用需求较多 [4][91] 卫星互联网 - 世界各国加紧布局卫星互联网,预计2024年全球在轨卫星将达到8000颗体量 [4][29] - 2022年国内卫星互联网产业市场规模为314亿元,预计2025年将达447亿元,2021-2025年CAGR达到11% [4] - 美国SpaceX公司计划建造近4.2万颗卫星的超巨型星座,英国OneWeb公司计划布局6,372颗LEO卫星 [74][75] - 国内主流企业如中国卫星网络集团、上海垣信卫星等也推出了星座建设计划,稳步推进卫星互联网建设 [76][77]
北交所行业主题报告:卫星互联网已成潮流,航天测控&仿真需求高增将孕育新星
开源证券·2025-01-22 0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