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 回顾历史上三轮消费刺激,98 - 02年增收减支与地产市场化促消费但消费股表现逊色,08 - 11年补贴耐用品消费推动复苏且汽车家电基本面和股价上行,20 - 21年发消费券支持餐饮零售修复且白酒、家电龙头及新能源车表现优,25年提振消费是扩内需抓手,“两新”政策加力扩围,稳资产价格与增收入是促消费关键 [3] 各章节总结 98 - 02年:居民增收减支+地产市场化促消费 - 1998 - 2000年我国陷入通缩困境,财政政策转向积极,促消费政策聚焦居民增收减支,如多次提高机关行政人员工资标准、建立社保体系、开展农村税费改革试点、恢复征收储蓄存款利息个人所得税等 [7][8] - 政策推动居民收入回升,消费开始修复,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名义增速由1998年的5.1%回升至2002年的12.3%,消费者信心指数和社零消费累计同比均上升 [13] - 消费修复结构上,日常消费增速快于可选,地产消费增速亮眼,2000 - 02年间限额以上消费中日常消费累计同比增速均值为13.1%,地产相关消费累计同比增速均值为22.3% [14] - 99 - 01年牛市中,行情集中在科技股和资源品领域,消费板块表现略逊色,可选消费和日常消费未跑赢大盘 [15] 09 - 12年:汽车家电下乡换新促消费 - 2008年海外金融危机,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大,逆周期政策发力,货币政策转向宽松,推出四万亿基建投资计划,消费政策聚焦家电、汽车等耐用品消费 [22] - 政策多措并举提高居民收入,对汽车、家电等耐用品消费提供补贴,07 - 12年财政为家电下乡累计投入补贴765亿元,家电下乡产品累计销售2.75亿台,实现销售额6598亿元 [23][26] - 补贴政策促进汽车家电消费,推动整体社零消费复苏,09 - 11年汽车类消费当月同比增速均值为26.7%、家电类为20.4%,均高于整体社零均值的17% [26] - 受益于政策的汽车、家电基本面和股价均大幅上行,家电ROE从09Q1的6.6%上升到10Q4的18.1%,汽车从4.3%上升到21.5%,09 - 10年中汽车、家电行业相较沪深300有明显超额收益 [27] 18 - 21年:政策分别支持信息和家电汽车消费 - 18 - 19年经济下行期间,我国出台系列消费相关刺激政策,涉及汽车、家电、消费电子、文旅等行业,消费升级趋势在实体经济和股市中均有反映,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贡献率上升到60%左右,食品饮料、家电行业涨幅居前 [38][39] - 20 - 21年新冠疫情爆发,消费政策聚焦餐饮、零售等行业,发放消费券,新能源车、绿色家电等大宗消费也是支持重点,20年中央和地方政府累计发放消费券190多亿元 [43] - 尽管有政策加持,但餐饮零售消费仍未修复至疫情前水平,不过可选消费品中高端白酒等表现亮眼,新能源车销售快速放量,20、21年新能源车销量分别达136.7万辆、352万辆,增速分别为13.4%、157.5% [44] - 从股市表现上看,20/03 - 21/02期间食品饮料、美容护理、电新、社服等行业涨幅较大 [45] 25年有哪些促消费政策可以期待? - 24年四季度国内经济有所回升,但消费修复仍偏慢,25年扩大内需、提振居民消费是关键,提振消费位列25年经济工作之首,“两新”政策将加力扩围,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将扩围,品类拓展,规模扩大或拉动社零增速 [50][51] - 政策加力稳楼市,或有助于居民消费信心的修复,我国居民资产配置偏向房产,当前地产基本面数据已出现积极信号,若25年财政推动地产加速收储,居民消费信心有望提振 [55] - 促进居民增收减支,或也是消费政策的重点方向,后续政策或重视促消费和惠民生结合,促进中低收入群体增收,适当提高基层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收入、完善居民社保体系建设有助于推动居民消费增长 [56]
策略专题报告:借鉴历史,如何才能促消费?
海通国际·2025-01-24 1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