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GPU行业专注研发与生产图形处理芯片,技术壁垒高,政策推动显著,市场需求旺盛,未来市场规模将持续增长;产业链上游晶圆制造产能有望复苏、光刻机供应紧张将缓解,中游研发投入大且国际竞争格局一家独大,下游多元应用需求提升;行业竞争格局目前英伟达一家独大但华为逐步追上,未来有望重构 [1][19][4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行业定义 GPU行业专注研发与生产图形处理芯片,加速图像创建与精准输出,在多种平台上至关重要,NVIDIA与AMD领航市场,在AI等大规模计算任务中表现突出 [1][2] 行业分类 - 独立GPU:适用于图形密集型场景,配备独立显存,如英伟达GeForce RTX系列与AMD Radeon系列 [3][5] - 集成GPU:具有成本效益、低能耗和小尺寸特点,用于入门级等设备,如英伟达GeForce 6100系列与AMD - Ati X1250系列 [4][6] 行业特征 - 技术壁垒高:开发需跨多领域、积累经验,持续创新是关键,英伟达研发成本从2018年28亿美元升至2024年86亿美元 [7][8] - 政策推动显著:英国、中国政府出台政策支持,如中国景嘉微电子无锡项目预计产值超50亿元 [9] - 市场需求旺盛:2022年国内微型计算机产量4亿台,AI大模型迭代需大量GPU芯片 [10] 发展历程 - 萌芽期(1970 - 1999年):80年代相关电脑推动显示技术发展,1999年NVIDIA发布GeForce 256定义GPU概念 [11][14] - 启动期(2000 - 2015年):NVIDIA与ATI角逐市场,推动技术进步,2014年景嘉微研发出国内首款GPU芯片 [12][16] - 高速发展期(2016 - 至今):AI推动算力芯片崛起,大厂迭代产品,美国制裁为国产公司带来机遇 [13][17] 产业链分析 产业链整体情况 上游为晶圆等提供商,中游为GPU设计制造提供商,下游为互联网等领域,各环节相互反馈,共同推动产业发展 [18] 产业链核心观点 - 上游:2023年全球晶圆出货量降14%、营业额降10%,预计2025年出货量反弹增10%;2023年ASML光刻机订单完成率低于50%,2024年有望改善 [19] - 中游:国际市场英伟达出货量市占率超90%,中国市场华为昇腾系列有望领跑 [19] - 下游:AI大模型和智能汽车成需求新增长点,如Meta Llama 3.1 - 405B需大量GPU,英伟达相关收入增长 [20][21] 产业链上游分析 - 生产制造端:涉及晶圆、光刻机及EDA/IP提供商等厂商 [22] - 产能与供应:2023年全球晶圆出货量降14%,预计2024年降2%,未来有望回暖;2023年ASML光刻机订单完成率低,2024年有望缓解;中国EDA国产替代发展迅速,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达184.9亿元 [23][24] 产业链中游分析 - 品牌端:有多家GPU设计制造提供商 [26][27] - 研发与竞争:研发投入大、人才需求高,如寒武纪2023年研发投入占比157.53%;国际市场英伟达一家独大,中国市场华为有望领跑 [28][29] 产业链下游分析 - 渠道端及终端客户:包括互联网、游戏等领域 [30] - 需求增长:游戏行业发展、人工智能服务器出货量增加推动GPU需求增长;AI大模型和智能汽车是新兴领域,需求前景广阔 [30][31] 行业规模 - 历史变化:2018 - 2023年市场规模从952.61亿元增至4329.3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35.36%,此前微型计算机需求增长、2023年AI算力需求井喷带动扩张 [33][34][35] - 未来变化:预计2024 - 2028年市场规模从6451.15亿元增至31556.6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48.72%,桌面端需求增长、算力需求将维持井喷态势 [33][36][37] 规模预测 介绍了多项鼓励性政策,包括《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为国产GPU及相关产业营造良好环境、提供市场空间等 [38][40] 竞争格局 - 概况:目前英伟达一家独大,华为逐步追上,行业分三个梯队 [41] - 形成原因:英伟达技术领先且有中国市场专供芯片,华为等在政策支持下持续迭代发展 [42][44] - 变化原因:国际制裁使英伟达出口芯片性能被华为超越,后续或被其他国内厂商超越;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政策利好桌面端GPU竞争格局重构 [45][46] 上市公司速览 介绍了中科寒武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营收规模等信息,以及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企业状态、经营范围等信息 [47][48]
中央处理器GPU:性能跃迁与行业应用的深度剖析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头豹研究院·2025-01-24 1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