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中国证监会印发《促进资本市场指数化投资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推动指数化投资规模和比例提升,构建主动与被动投资协同发展格局,强化指数基金资产配置功能,提升投资者回报,助力“长钱长投”生态[1][18] - 全球成熟市场中被动投资长期收益更优,国内主动权益基金面临被动指数基金挑战,主动基金难以长期稳定跑赢被动基金[1] - 全球ETF规模共振向上,中国指数基金份额和资产净值占比长期较低但发展快,ETF有长期配置价值,SmartBeta或成新增长点,多元资产配置是抵御风险、增厚收益的选择[2][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一、主动权益基金面临被动性指数基金的挑战 - 2022年以来A股主动管理型基金面临挑战,主动股基指数绝对收益回撤,超额收益下滑,而指数增强基金表现稳健[27][30] - 历史上主观多头策略与私募量化策略各有胜负,2017、2019和2020年主观多头策略优,2018、2021 - 2024年量化策略优,2025年开年权益类主动基金承压[32][33] 二、主动基金无法长期稳定跑赢被动基金 - 全球市场上90%主动股票管理人、81%主动债券管理人无法战胜基准指数收益,跟踪小盘股的主动基金跑输比例和数量少,被动基金长期收益更高,股市涨幅多由少数公司贡献,市场风格转变也使主动产品优势降低[35][37][40] - 国内市场2014年至今主动管理基金6年跑赢沪深300指数,2024年牛市期间公募股基跑输指数,原因是景气投资失效、择时与仓位管理能力欠缺,2024年主动管理型基金收益表现分阶段,不同阶段受不同因素影响[54][56][60] 三、境外市场指数和指数化投资发展 - 美国市场指数和指数化投资发展中,ETF产品创新、份额提升、重要性增强,被动ETF投资成趋势[2][7] - 欧洲市场有相关指数与指数化投资发展情况,但文档未详细阐述[7] - 境外市场指数化投资产品发展有一定趋势,境内外市场指数化投资发展存在比较差异,但文档未详细说明[7] 四、美国ETF市场发展状况 - 美国ETF产品不断创新、份额逐步提升、重要性增强,被动ETF投资成为时代主旋律[2][7] 五、日本的ETF发展经验 - 日本ETF起源于泡沫破裂时的政府救市,股票ETF居首,2000年后债券ETF份额不断压缩[2][7] 六、中国ETF市场发展状况 - 中国指数基金在全部公募基金中份额和资产净值占比长期较低,但起步晚、发展快,2003年以来股票型基金占比降、股票型ETF逆势涨,债券ETF因质押回购及融券卖出发展,2024年存在指数基金结构跑输指数情况,公募基金针对ETF价格战趋缓[2][7] 七、ETF投资的长期收益来源 - ETF具有长期配置价值,其收益源于盈利和分红,还可作满足特定需求的载体[3] 八、ETF创新之路:丰富产品矩阵 - 主动型ETF问世,有杠杆ETF收益测算、反向投资ETF兴起及弊端,SmartBeta或成新增长点,科创ETF产品扩容[7] 九、ETF再审慎:ETF真的完美无缺吗 - 探讨ETF流动性构成、与共同基金比较优势、链接基金优势、历史收益情况,提出未来牛市是否回归主动型产品为王及2025年主动投资能否跑赢被动投资的疑问[8] 十、ETF宏观大类资产配置实践 - 多元资产配置是抵御风险、增厚收益的必然选择,有静态和动态资产配置策略,包括基于ERP框架的国内股债动态配置实践、实战框架下综合景气指数构建资配组合、海外ETF资产配置、基于主被动结合的全球资产配置体系搭建、风险平价模型下的ETF配置等[3][8]
指数投资大时代专题:迎接指数基金和被动投资新浪潮
国信证券·2025-01-27 2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