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消费行业:中国消费品企业如何抵御中美贸易战带来的冲击?
浦银国际证券·2025-02-04 18:2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对李宁、九毛九、青岛啤酒、伊利股份、光明乳业、澳优、华熙生物、贝泰妮、锦江酒店、首旅酒店等公司给出“持有”评级;对燕京啤酒给出“卖出”评级;对安踏体育、宝胜国际、滔搏、奈雪的茶、百胜中国、海底捞、特海国际、瑞幸咖啡、华润啤酒、重庆啤酒、百威亚太、蒙牛乳业、中国飞鹤、妙可蓝多、优然牧业、现代牧业、巨星传奇、泡泡玛特、珀莱雅、巨子生物、上美股份、亚朵集团、华住集团等公司给出“买入”评级 [20]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美国对中国加征10%关税,使中国出口美国商品关税税率平均达29%,冲击中国消费品企业,企业可通过调整供应链、降低出口美国比例、加大产品创新和品牌建设等方式抵御冲击,贸易战全面开打或影响部分企业原材料成本 [1][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中国出口的产品在美国市场的竞争力将受到挑战 - 美国加征10%关税加大中国商品出口美国成本,企业若涨价会降低产品竞争力和市场需求,若维持原价则影响利润,出口美国规模较大的消费品类有电子产品、家电、服装和玩具等 [1][8] 调整供应链是规避关税影响的主要途径 - 将生产和供应链转移至东南亚或其他海外地区是消费企业规避关税影响的主要途径,如泡泡玛特将美国订单转移至东南亚基地,申洲国际美国订单100%由东南亚工厂生产,裕元美国订单基本由海外工厂生产,海外产能和供应链体系成熟度决定企业防御能力 [2][11][12] 降低出口美国的比例,聚焦其他海外市场 - 出口型消费企业短期内可降低出口美国比例,聚焦日韩、东南亚及欧洲等关税风险较小的市场,中美贸易战或使中国消费品企业远离美国市场并向其他海外市场转移 [3][13][16] 倒逼出口型消费品企业加大产品创新和品牌建设 - 美国加征关税使出口美国商品成本增加,打击产品力和品牌力较弱的产品,低价策略不可行,倒逼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品牌营销提升产品附加价值,如海底捞与瑞幸采取高价策略并产品创新 [3][6][17] 贸易战如若全面开打,可能影响部分企业原材料成本 - 贸易战升级中国可能采取反制措施,导致部分消费品行业原材料成本上涨,如饲料、纺织服饰等行业,需警惕从加拿大、澳大利亚、欧盟、印度等地区进口原材料的企业,内需主导企业提早布局本地原材料供应采购可减小风险 [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