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信息化与软件产业研究2024年第4期(总88期):关键软件领域产业人才需求预测报告(2024年度)
赛迪·2025-02-05 13:3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软件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灵魂,是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关键支撑,人才是软件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培养高素质人才队伍对软件产业发展至关重要。报告系统梳理关键软件及细分领域人才现状、岗位人才需求,预测2024 - 2030年关键软件人才需求缺口,分析高校人才培养和校企合作环节问题,并对政府、企业、高校提出工作建议,以引导人才流向关键软件领域,助力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3][10]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关键软件基本概念 关键软件指开展软件核心技术突破、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突出支撑作用的软件产品,包括关键基础软件、大型工业软件、行业应用软件、新型平台软件、嵌入式软件五大类型,报告按关键软件产值占比 =[1 - (信息技术服务收入 / 软件产业收入)]*100%计算关键软件产值[11] 产业发展现状 - 全球 IT 行业稳步增长,2023 年规模达 4.69 万亿美元,增速 3.8%,企业软件增速近十年高于硬件设备和 IT 服务,2023 年达 12.6%,2022 年规模首次超过设备,2023 年达 1.04 万亿美元,展现更强发展潜力[13] - 我国软件产业长期保持两位数增长,2001 年至今年均增长率 27.05%,2023 年全国软件业务收入达 12.4 万亿元,同比增长 14.7%,约占电子信息制造业总额的六成;2023 年关键软件产值规模达 41881.6 亿元,同比增长 12.61%,比 2022 年下降 0.74 个百分点,近十年规模、增速整体低于信息技术服务,且规模差额有扩大趋势,2023 年约占信息技术服务的五成,嵌入式软件、行业应用软件占比 77.96%[18] 人才发展现状 软件产业从业人员现状 - 人才规模:近五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从业人员数量从 677.5 万人增长到 759.4 万人,但 2023 年软件产业研发人员为 288.3 万人,同比增长 -1.74%,近五年来首次负增长,A股 354 家软件上市企业总人数和研发人员数量 2023 年均首次下降[22][24] - 人才质量:自 2019 年起软件产业人均产值突破百万元,近五年年均增速 10%左右,2023 年达 162.8 万元/人;近五年年度应付职工薪酬总额和人均薪酬不断增长,2023 年人均薪酬达 24.27 万元/人,但增速放缓,2023 年增速分别为 4.00%、1.01%,同比分别下降 17.67、15.90 个百分点[27] - 学历分布:近年来软件从业人员以本科学历为主,学历分布结构基本稳定,2023 年大专及大学本科学历占比约 65.15%,硕士及以上学历占比 14.05%,相较 2022 年提高 0.37 个百分点,A股 354 家软件上市企业中硕士、本科学历占比稳步提升,博士占比始终维持在 0.2%左右[30] - 人才集聚:2023 年广东、北京、江苏和山东四个省市集中了全国 55.2%的软件人才,北京占比最高达 14.33%;天津、贵州等部分省市人均产值高于全国,海南、北京等部分省市从业人员平均薪酬高于全国,海南、贵州等省市展现后发优势[34] 关键软件及细分领域人才现状 - 人才规模:2023 年我国关键软件领域从业人员达 257.24 万人,嵌入式软件、行业应用软件占据近 80%的从业人员规模,基础软件、工业软件从业人员数量较少,分别为 23.97 万人、11.31 万人[43][44] - 学历分布:2023 年关键软件本科学历人数占比约 71.39%,高于全国从业人员本科占比,硕博学历占比低于全国,2024 年硕博比例开始回升,工业软件、嵌入式软件、基础软件硕士学历占比 2024 年分别达 11.65%、11.19%、10.04%,工业软件、基础软件博士学历占比 2024 年为 0.24%、0.20%[47] - 专业分布:关键软件活跃人才主要分布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等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占比较高,分别为 21.31%、13.10%;硕博人才中软件工程专业人数占比最高,本科人才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占比最高,专科人才中软件技术专业占比最高;工业软件人才专业背景多元化,2023 年硕博学历工业软件、嵌入式软件人才中机械工程专业人数占比高达 9.15%、13.82%[50][51][52] 关键软件当前岗位人才需求 - 关键软件人才岗位需求整体保持稳定,岗位分为十一类专业技术岗位,前 7 类岗位技术含量更高,有跨学科、跨领域等人才需求特征[56] - 基础软件领域新增 AI 相关岗位需求,涉及核心技术“深水区”,操作系统产品技术密集性最高,前 9 类岗位技术含量更高[57][58] - 工业软件领域岗位序列呈现结构性变化,突出行业算法、应用交付和系统解决方案等用人需求,产品经理职能转变,未来行业经理岗位重要性将提升,算法工程师职责重要,产生系统实施工程师岗位[61][62] - 关键软件领域岗位需求交叉性、实践性愈发强烈,企业对复合型人才需求旺盛,大型工业软件开发人员需具备多方面知识和能力[63][65] 人才预测分析 关键软件产值规模预测 - 软件产业规模预测采用 ARIMA 模型,得出 2024 - 2030 年预测值[67] - 关键软件占比预测采用 Forecast.ETS 函数,结果显示关键软件占比基本保持稳定[68] - 预计 2030 年我国关键软件规模达 6.4 万亿元[69] 关键软件人才需求预测 - 人均产值预测采用 ARIMA 模型,预计 2029 年开始软件产业人均产值将突破 200 万元[71][72] - 预计 2030 年我国关键软件人才需求规模将达 308.08 万人[75] - 预计 2030 年关键软件新增人才需求为 50.84 万人,未来关键软件缺口将“由正转负”,需从更精准维度分析新增人才需求情况,还对五大细分领域人才需求比例进行测算[77][78][79]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高校人才培养环节 - 资源投入不足:高校关键软件相关学科专业在资金、编制、硕博招生指标等方面有资源缺口,符合企业需求的复合型高端人才不足,高校对产教融合服务有需求但难以兼顾[79] - 学科交叉性不足:高校学科专业交叉性有待提升,培养方案需优化,部分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毕业生难以应对底层、大型软件实战项目[80] - 课程迭代不足:课程改革“增课易、减课难”,课程体系庞杂,实践课少且部分专业课程内容陈旧,难以满足新技术发展需求[81] - 思政开展不足:面向工科专业的思政课程及内容对软件价值认识和就业引导不足,学生对关键软件人才培养积极性低,企业招聘高学历毕业生困难[81][82] 校企合作环节 - 企业预期收益不明朗,对人才培养工作投入偏保守,联合培养人才流向不确定,削弱企业长期参与合作意愿[82] - 企业团队成员稳定性弱,校企合作连续性较差,人员变动导致工作脱节、对接不畅[83] 对策建议 政府侧 - 以特软学院为试点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包括加大复合型人才培养资源投入、调整招生计划、增加师资编制[83] - 加强软件相关专业毕业生就业引导,包括开展思政课、举办活动、建立供需对接机制、设置人才就业补贴期[84] 企业侧 - 深度探索符合自身实际的校企合作模式,包括完善合作管理模式、选取多样化合作模式、深化开源领域产教融合[86] - 提前布局人才培养、技术攻关、生态建设等校企合作方向[86] 高校侧 - 加强人才培养体系改革,包括加强课程体系改革、推进国产软件进校园[87] - 深度服务产业人才需求、技术攻关和生态建设全进程,包括推动人才培养方案升级、科学设置科技人才评价机制、拓展国际交流合作渠道[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