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宏观观察2025年第06期(总第578期):建设金融行业可信数据空间的相关思考与建议*
中国银行·2025-02-10 17:01

数据空间发展背景 - 2014 - 2023年,德国、欧盟、日本等开展数据空间实践探索,欧盟已形成超180个数据空间及应用案例[4] - 2022 - 2024年,中国在数据空间建设上有理论创新和实践应用,并出台多份政策文件提升其战略高度[4][5] 金融行业数据现状 - 2013年,71%的金融服务公司已采用数据分析和大数据技术[6] - 截至2023年,金融行业数据交易市场规模达535.6亿元,位列各行业第一[6] 构建金融行业可信数据空间意义 - 四川长虹工业数据空间赋能产值超90亿元,供应链金融融资总额超40亿元,中小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比市场低1.05个百分点,贷款缩短5 - 7天[9] - 数据流动量每增加10%,将带动GDP增长0.2%[10] 金融行业数据要素流通问题 - 210家商业银行中,中小银行因数据和技术问题数字化转型与大型银行差距明显[11] - 2020年,被调研银行数据治理能力自评估总体得分仅3.03分,地方中小银行2.80分[11] - 2021 - 2022年,金融行业每次数据泄露平均成本为597万美元,位居各行业第二[15] 金融行业可信数据空间建设思考 - 打造以金融为核心的跨领域数据生态,促进产业共同发展[31] - 强化算力和网络保障,完善适配金融可信数据空间的基础设施[36] - 加强国际合作和标准互认,发展跨境数据流通生态[38] 政策建议 - 加快重点领域人才培育,构建数据分析思维体系和数据挖掘孵化机制[40] - 丰富数据要素场景,推动金融赋能产业,搭建对话机制降低试错成本[40][41] - 推进软硬综合能力建设,为金融数据要素市场提供算力保障[42] - 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参与规则制定,贡献中国方案[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