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高盛预测美国有效税率因贸易战升级将增加 4.7 个百分点,上调美国通胀预期,关注对欧盟汽车及全球战略产品征收关税的风险 [3] - 中国一月 CPI 受春节因素推动上升至 0.5%,PPI 基本持平,但季节性因素可能导致二月通胀回落,抗击通缩仍是重要议题 [3] - 中国央行干预人民币汇率,维持在 7.17 附近稳定,以应对中美贸易谈判不确定性及未来关税风险,预计未来几个月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将在 7.4 到 7.5 之间波动 [3] - 中国出口在 2024 年对 GDP 贡献 2.2 个百分点,与出口相关制造业拉动 1.1 个百分点,但预计 2025 年整体出口量同比增速将降至零,货物贸易顺差占 GDP 比例预计从 4%下降至 3.8% [3] - 春运前 26 天跨区域流动量达 64 亿人次,同比增长 6%,创历史新高,预计总人员流动量将达 90 亿人次,但春节消费表现平淡,人均花费低于疫情前水平,通缩压力持续 [3] - AI 投资焦点转向应用层面,中国软科技互联网股票权重增至 40%,受益最大,但 AI 资本支出减少及芯片出口管制带来不确定性 [3] - 对冲基金增持中国股票,周期板块调整,买入互联网、可选消费等,卖出医药等防御性板块,主动型海外资金配置仍较低,关注两会政策及经济增长和通胀目标 [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关税相关 - 高盛认为特朗普政府对中国的关税将在现有 10%基础上再增加 10%,总体有效税率上升 20 个百分点,取消中国永久正常贸易关系(PNTR)地位可能性为 35%,还考虑对欧盟汽车征收 60 亿美元级别关税、对全球战略性重要产品征收 6000 亿美元级别关税 [2] - 高盛通过计算有效税率量化关税变化对美国经济的影响,最新假设下美国有效税率将增加 4.7 个百分点,上调美国通胀预测,预计核心 PCE 会受一定压力 [3] 通胀数据 - 中国一月 PPI 基本持平,CPI 从 0.1%升至 0.5%,由服务业和食品价格上涨推动,春节因素使 CPI 改善约 0.3 个百分点,季节性因素可能致二月通胀回落,抗击通缩仍是重要议题 [5] 社融数据 - 2024 年底到 2025 年 1 月票据利率上行是季节性“信贷开门红”现象,不代表长期趋势 [6] 贷款和政府债券发行 - 2025 年贷款放量但可能稍逊一年前水平,政府债券发行量虽图表显示下行,但实际高于一年前,财政政策仍是中国对冲关税风险和应对通缩压力的主要手段 [7] 人民币汇率 - 央行希望短期内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通过预测人民币美元中间价与实际水平差值观测干预力度,目前该指标在历史高点附近波动,中间价在 7.17 左右,因中美贸易谈判不明朗及未来关税可能性 [8] - 回顾 2018 年贸易战,特朗普宣布关税细节后人民币贬值,2019 年市场习惯节奏后特朗普发推人民币水平上升,预计未来几个月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在 7.4 到 7.5 之间波动 [9] 国内流动性和利率 - 为维持汇率稳定,国内流动性相对紧张,去年 12 月短期债务利率下降,今年 1 月降息预期被排除,目前利率回到接近去年 12 月初位置,需关注央行是否降准或降息,银行间市场银行回购利率高于往年,央行试图阻止债券利率快速下行 [10] 进出口情况 - 2024 年中国出口对 GDP 贡献 2.2 个百分点,与出口相关制造业拉动 1.1 个百分点,四季度实际出口同比增长 14%,部分因企业担忧关税抢先出口,名义出口价格同比降幅收窄,中东、非洲、东盟及拉丁美洲国家支持出口增长,汽车等品类同比增长 [11] - 四季度名义进口同比增速为负,受进口价格拖累,进口量大体持平,从韩国、日本、台湾以外地区进口下降,拉丁美洲和中东跌幅最大,以汽车为主的运输设备进口同比降幅最大 [12] - 基准假设美国对中国加征 20%关税,中国对美出口将大幅下跌,但对其他国家出口预计稳健增长,2025 年整体出口量同比增速将降至零,名义出口价格下降减缓,进口量增速下滑,进口价格增速上升,货物贸易顺差占 GDP 比例从 4%降至 3.8%,服务贸易逆差小幅扩大 [13] 经常账户 - 预计 2025 年经常账户顺差占 GDP 的比例从 2024 年的 2%下降到 1.6% [14] 春运情况 - 截至 2 月 8 号春运 26 天,全社会跨区域流动量达 64 亿人次,同比增长 6%,创历史新高,预计总人员流动量达 90 亿人次 [15][16] - 2025 年春运节前返程时间较 2024 年有所前移,提前返乡、停工因素影响 PMI 读数,一月制造业和非制造业景气度下滑 [17] 春节消费 - 今年春节国内出游人次同比增长 6%,较 2019 年同期增长 25%,出游总花费同比增长 7%,较 2019 年仅增长 15%,人均花费低于疫情前水平,消费能力有提升空间,春节期间机票等价格同比下跌,通缩压力持续,全国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同比增长 4.1%,以旧换新补贴商品录得两位数增长,总体消费表现平淡 [18] AI 发展及投资格局 - AI 主题焦点从基础设施转向应用层面,虽存在 AI 资本支出减少等不确定性,但 AI 成本降低和应用扩展可能带动生态系统发展,中国科技股票整体表现强劲 [19] - 台湾与韩国在 AI 基础设施股票权重最高,台湾约 70%的 MSCI 指数权重集中在硬科技领域,韩国为 35%,日本约 14%,中国软科技互联网股票权重增至 40%,受益最大,且涉及多领域股票提供多样化配置机会 [20] - 过去一两个季度共同基金减少硬科技产业投资,增加软件与应用领域投资,评估低成本高性能 AI 模型发展对亚洲股市及盈利影响,长期来看广泛采用 AI 模型将促进整体市场盈利增长并提升估值,中国因互联网股票权重大具乐观前景,台湾与韩国短期内受负面影响,长期可抵消部分负面效应 [21][22] 行业配置建议 - 超配中国和日本市场,标配台湾、韩国和印度市场,自去年年底起将科技硬体和半导体从超配调整为标配,维持物联网软件板块超配,关注优质股票潜在投资机会,今年以人工智能为重要主题,各板块有独特投资机会 [23] 对冲基金和主动型资金配置 - 截至上周,对冲基金中国股票仓位从 12 月的 6.5%上升到 7.4%,主动型资金截至 12 月底配置为 6.3%,相对于指数低配 310 个基点 [25] - 一月份对冲基金周期板块调整,买入互联网等板块,卖出医药等防御性板块,仓位向贝塔更高、更敏感板块及 AI 相关部分转移 [26] - 截至 12 月底主动型海外资金配置低,高频周度数据显示 deep six 新闻发布后一周内,韩国、台湾、印度市场资金流出不到 20 亿美元,可能配置到中国 AI 相关股票 [27] 中国公司业绩预期 - 一月底公司盈利预警比例约六成,与去年持平,预期较好的行业有公用事业、券商和食品饮料,传媒、地产及软件行业表现较差,CSI300 大票全年盈利增长预计为 10%,四季度盈利增长 5%,小票整体盈利预警程度显著差于大票 [28][29] 2025 年行业盈利修正趋势 - 2025 年 EPS 前瞻数据显示,医疗健康、IT(受益于 AI 发展)及工业板块有更多盈利上修,地产等板块面临明显下行压力,主要财报机会在 3 月或 4 月底 [30] 中国市场催化剂及两会预期 - 两会期间可能出台的新政策是重要催化剂,两会前需关注关键数据 [31] - 预计 2025 年两会设定经济增长目标在 5%左右,CPI 通胀目标在 2%左右,官方财政赤字率可能达 4%,2024 - 2025 年额外财政政策刺激力度达 GDP 的 2.6 个百分点,可对冲关税影响 [32] 政策点评 - 近期央行和财政部政策点评体现反应式宽松策略,关注国内经济情况和海外政策冲击,特别是关税问题 [33] 重要事件 - 特朗普提到实施新关税,贸易战可能升级,计划二月中加征大宗商品关税,会对人民币施压,限制中国货币政策宽松,推延降息和降准预期 [34] 关键数据发布 - 本周将发布社会融资数据,若信贷扩张明显提升,有助于缓解经济通缩压力,改善企业表现 [35]
高盛闭门电话会-关税-汇率-通胀-AI-高盛把脉中国经济四大命门-原文-AI-纪要
-·2025-02-12 2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