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2025全球汽车消费者研究报告(英)2025
德勤·2025-02-17 18:15

好的,这是根据您提供的2025年全球汽车消费者研究关键发现报告,以资深行业研究分析师视角进行的总结。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给出具体的行业投资评级(如买入、持有、卖出)[1] 报告核心观点 - 全球汽车行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经历巨大变革,消费者对出行体验的期望迅速演变,品牌忠诚度成为焦点,新兴制造商正威胁传统厂商的主导地位 [2] - 电动汽车销售势头放缓,但向零排放交通转型的长期需求依然明确,软件定义车辆、互联功能、高级驾驶辅助系统和人工智能正在重塑行业 [3] - 车辆交易价格因疫情导致的库存短缺和供应链冲击而创下新高,持续影响成本意识强的消费者 [4] - 制造商面临运营阻力,需要通过“合作竞争”来优化资源并降低风险 [5] - 全球贸易紧张局势、关税和政策变化可能改变制造商对供应链、生产布局和增长机会的看法 [6] 分章节总结 1 车辆电气化 - 多数市场消费者对纯电动汽车的兴趣持续低迷,对内燃机和混合动力汽车的兴趣有所上升,例如美国消费者对ICE的偏好从2024年的38%升至2025年的67% [15][23] - 选择电动汽车的主要原因包括降低燃油成本(德国52%、日本61%)、环保关切(德国54%、印度63%)以及驾驶体验(中国53%) [24] - 绝大多数电动汽车意向用户计划主要在家充电(英国80%、美国79%),但其中许多人在家中尚无充电桩(德国62%无充电桩,英国58%无充电桩) [26][29] - 公共充电投资需求在亚太市场(如东南亚、中国、印度)可能更集中,这些地区消费者每月驾驶超过100公里的频率更高(印度65%的消费者至少1-2次) [31][33] - 充电体验中,快速充电时间被列为最重要因素(英国37%、印度36%),消费者普遍可接受最多40分钟的等待时间(美国50%的消费者接受21-40分钟) [36][39] - 支付方式上,多数市场消费者偏好使用信用卡/借记卡(德国52%、美国50%),但中国消费者更倾向于充电网络App(48%) [41] - 对纯电动汽车的最大担忧包括充电时间、续航焦虑、成本、缺乏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和电池安全 [46] 2 未来购车意向 - 品牌转换意向在许多市场呈上升趋势,中国消费者意向转换率从2024年的73%升至2025年的76%,日本消费者品牌忠诚度相对最高(2025年转换率39%) [56][58] - 影响下次购车品牌选择的最重要因素是价格(德国62%、英国62%)、产品质量(印度62%、东南亚65%)和车辆性能(韩国59%、英国57%) [60] - 对本土制造商的品牌亲和力在日本最强(76%),在东南亚(19%)和英国(13%)最弱 [62] - 本地生产的重要性因市场而异,在印度(41%认为非常重要)和中国(33%认为非常重要)受到更多重视 [65] - 印度(76%)和中国(72%)的消费者对从制造商直接购车表现出较高兴趣,对直接购买保险的兴趣也类似(印度82%、中国76%) [67][69] - 然而,完全在线购车流程在许多市场可能难以实现,因消费者强烈要求购车前能与车辆进行物理互动(中国88%、美国86%) [72] 3 互联功能 - 对自动驾驶车辆的担忧依然存在,印度(63%)和英国(52%)的消费者对完全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在其居住地运营表示担忧 [77] - 人工智能在车辆系统中的应用被认为在印度(82%)和中国(77%)等市场最有益,但在德国(25%)、美国(26%)和英国(26%)仍有相当部分消费者持怀疑态度 [82] - 车辆与智能手机(通过Apple CarPlay/Android Auto)的连接在印度(87%)和中国(80%)等市场非常重要 [86] - 发展中市场的消费者更愿意为互联车辆服务支付额外费用,尤其是紧急援助(印度86%)和防盗追踪(印度88%)等功能 [87] - 在数据管理方面,汽车制造商是最受信任的实体(日本30%、韩国40%),但在德国(26%)、英国(30%)和美国(31%),多数消费者不信任所列任何实体 [90][91] 4 出行即服务 - 印度(51%)、东南亚(49%)和美国(49%)的消费者每日用车频率约为日本(23%)和韩国(25%)的两倍 [94][95] - 印度(70%)和中国(54%)的18-34岁年轻消费者更愿意放弃车辆所有权转向MaaS,而德国(35%)的意愿最低 [97][98] - 目前,私人车辆在出行需求中占主导,但消费者预计五年内私人车辆的使用将略有下降,MaaS的使用将增加 [100][101] - 相当数量的年轻消费者对放弃车辆所有权转而采用车辆订阅模式感兴趣,尤其是在印度(66%)和中国(56%) [10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