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的核心观点 - 强调制定针对东亚和东南亚地区重新调整的工业战略的必要性,将数字化整合到工业和发展政策中以促进创新,通过应用经验知识和循证决策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助力亚洲实现可持续经济发展 [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1. Introduction - 二战后亚洲部分经济体实现经济起飞,如“东亚奇迹”,随后其他东盟成员国效仿调整政策,如今亚洲成为世界经济驱动力和增长中心,2020年东盟、中国、日本和印度合计占全球GDP约30%,未来全球经济重心将进一步向亚洲转移 [3] - 亚洲面临诸多挑战,包括COVID - 19疫情导致经济衰退和加剧经济差距、俄乌战争引发地缘政治风险和成本推动型通胀、中美贸易战带来经济安全问题、数字技术发展引发产业和技术转型、气候变化和环境破坏等长期挑战 [6][7][8][9][10] - 本文旨在分析亚洲问题和政策响应,提出潜在产业政策以实现实质性经济发展 [10] 2. 产业政策辩论 - 全球对产业政策的兴趣与日俱增:关于工业政策有效性的辩论始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80年代华盛顿共识使产业政策遭忽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产业政策再次成为解决问题的方法,美国、中国、日本等国纷纷出台含工业政策要素的计划,研究显示约25%的政策相关文本涉及工业政策且比例自2010年有所增加 [14][15][17][19] - 学术界产业政策的复兴:基于Dimensions科学研究数据平台搜索,“工业政策”相关文献数量从2000年的219条增加到2023年的1,635条,与所有经济学论文相关的被引次数比例从2000年的0.9%上升到2023年的1.5%,但关于亚洲特别是东南亚和南亚地区的工业政策研究仍在发展阶段 [23][25] - Defining Industry Policy:学术研究对产业政策大致有新古典经济学家和发展型国家两种观点,尚无统一认可的定义,本文采用经合组织研究定义,即涵盖改善国内企业部门绩效的工具,包括技术和支持企业政策,适用于所有商业领域,竞争政策可视为产业政策一部分,宏观经济政策和部分扩展定义的工业政策不在本文狭义讨论范围内 [26][28][29][30][34][35][36] - 产业政策的意义及其措施:关于工业政策价值存在争论,为纠正市场失灵政府干预有合理性,常见措施如婴儿工业保护有争议,可能导致不良后果,技术发展政策因正外部性获支持,产业政策还可促进资源合理配置、解决金融市场不完善和协调失败问题,但可能抑制新进入者,需与竞争政策结合 [38][39][40][42][43][44] - 横向和纵向(目标) 政策:政策制定者和学者辩论应采取横向还是纵向工业政策,工业政策可分为直接影响企业绩效、影响行业动态、影响需求侧的工具,关键是根据目标选择合适工具 [46][47] - 循证决策:EBPM方法在发展经济学研究进展对实际经济政策有重要影响,主张应用于产业政策,其证据基于实证验证的政策因果效应,随机对照试验证据质量高但在工业政策中操作困难,许多研究基于自然实验和准实验,未来推动亚洲工业政策和发展战略应整合EBPM核心要素 [48][50][51][52][54] - 产业政策实证研究综述:2000年前实证研究强调支持产业和企业政策措施,但忽略选择偏差,只能解释相关性;2000年后出现新趋势,可估算工业政策对全国各行业效应、研究基于地点的工业政策案例、从历史事件提取制度变革经济影响,垂直和水平工业政策有效性存在争议,政策制定需考虑多方面因素 [55][56][58][59] - 产业政策的宏观经济评估:使用宏观经济模型评估产业政策可考虑一般均衡效应进行成本 - 效益分析,宏观经济研究表明资源配置低效率使全要素生产率较低,部分研究质疑产业政策实效性,也有研究强调促进国内劳动力自由流动的产业政策重要性 [63][64][66] 3. 东盟成员国发展战略与数字化 - 二战后日本和新兴工业化国家经济发展基于物理和人力资本积累,由工业化和出口扩张驱动,东盟成员国早期实施保护性进口替代工业化策略增速下滑,后采用依赖外国资本、以出口为导向的工业化策略,深化与全球价值链经济整合,实现经济增长、减贫和中等收入群体扩大 [67][69] - 东盟成员国需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数字转型是关键,可实现从“渐进式创新”到“颠覆性创新”转变,带来跨越式经济发展,如智能手机开拓新商业领域 [70][72] - 东盟成员国计划将现有行业与数字化融合,如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推出相关政策和计划,实施发展策略需纳入产业政策工具,同时要考虑利益相关者合作和工业政策治理,政策应量身定制 [73][74][75][76][77] 4. 可持续经济发展框架 - Digital Start - Ups:中小企业和初创企业是经济增长动力,产生知识溢出效应,数字化进程使发展中经济体关注初创企业,亚洲出现成功数字化初创企业,政府应发展基础设施和制度环境,同时建立法规和制度框架应对垄断、数据治理、劳动保护等问题,参与国际数字企业税收问题讨论,工业政策应普惠 [80][81][82][83][84][85] - 环境问题和灾害:环境问题是市场失败,政府可通过补贴、税收或监管减少污染,解决“公地悲剧”问题,气候变化和灾害受关注,预防和减轻灾害受市场失灵干扰,工业政策可激励企业开发环境和能源技术,建立灾害保险市场,政府可应用垂直工业政策应对 [86][87][88][89][90] 5. Conclusion - 强调制定新策略推动亚洲可持续经济发展的重要性,重新考虑工业政策作用,实证审查产业政策知识,确认EBPM需求,研究亚洲发展战略历史和未来发展,将数字化纳入发展战略,东盟成员国需平衡市场和政策力量实现可持续经济发展 [91][92][93]
实现亚洲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产业政策
东盟与东亚经济研究所·2025-02-20 1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