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贵州茅台、青岛啤酒、今世缘、五粮液、迎驾贡酒、燕京啤酒、山西汾酒、安琪酵母、海天味业、重庆啤酒、泸州老窖、水井坊、安井食品、伊利股份、东鹏饮料、口子窖、珠江啤酒、洋河股份、百润股份、舍得酒业、双汇发展、金龙鱼、老白干评级为Outperform [1] - 古井贡酒评级为Neutral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5年2月重点跟踪的8个行业中仅3个保持正增长,5个负增长;个位数增长的行业包括餐饮、啤酒和软饮料,个位数下降的行业包括次高端及以上白酒、速冻食品、调味品和乳制品,大众及以下白酒出现双位数下降;与上月相比,6个行业增速下滑,2个增速改善;因今年2月同比基数较高,加之去年下半年以来的惯性因素,数据低迷;1 - 2月累计同比看,除白酒行业外数据较为平稳 [3][8][3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HTI消费行业收入预测 - 25年2月重点跟踪的8个行业中仅3个保持正增长,5个负增长;个位数增长的行业包括餐饮、啤酒和软饮料,个位数下降的行业包括次高端及以上白酒、速冻食品、调味品和乳制品,大众及以下白酒出现双位数下降;与上月相比,6个行业增速下滑,2个增速改善;因今年春节主要在1月,去年在2月,导致今年2月同比基数较高,加之去年下半年以来的惯性因素,数据低迷;1 - 2月累计同比看,除白酒行业外数据较为平稳 [8] 消费行业收入跟踪及预测 白酒(次高端及以上) - 2月收入480亿元,同比下滑7.2%;1 - 2月累计收入990亿元,同比下滑7.0%;春节过后,宴席场景需求回落,去年同期基数较高,同比降幅扩大;供给上,越来越多企业对部分产品、部分地区控制发货;价格呈现“节前少涨节后少跌”特点;库存方面,多数名酒库存逐渐下降,但经销商打款不积极 [4][11] 白酒(大众及以下) - 2月收入160亿元,同比下滑13.5%;1 - 2月累计收入380亿元,同比下滑18.3%;从24年2月开始,连续13个月负增长;监测口径是生产企业的出厂数据,降幅不代表实际开瓶情况,偏差来自社会库存去化;与次高端及以上产品相比,经销商库存压力较小,但品牌力和渠道力弱,回款压力更大,收入降幅也更大 [4][13] 啤酒 - 2月收入145亿元,同比增长2.8%;1 - 2月累计收入328亿元,同比增长0.3%;啤酒销量同比降幅自2024年Q4起持续收窄,春节档期市场表现与往年同期持平;当前行业库存维持历史低位,3月起低基数效应显现,为全年业绩修复创造窗口期;头部企业持续深化高端化战略,注重费用额控制,费用投放效率提升;行业渠道结构正从现饮向非现饮转型,2024年市场竞争格局已显现重构端倪,头部企业市场份额动态调整加剧,未来竞争聚焦于企业渠道变革能力与品类创新效能的双重维度 [5][16] 调味品 - 2月收入376亿元,同比下滑3.8%;1 - 2月累计收入836亿元,同比持平;春节动销及开门红期间需求表现稳健,各品牌动销表现符合预期;春节期间餐饮端需求亮眼,过年时间同比提前,1 - 2月累计表现同比平稳;C端需求表现相对稳健,但竞争较为激烈,线上尤其新零售渠道表现亮眼;目前行业成本下行,渠道库存趋于良性,头部集中趋势进一步凸显;厂商方面,海天精耕细作营销策略逐步推广,中炬高新加大对渠道环节的支持并调整产品价格,对B端定制产品态度逐渐开放 [18] 乳制品 - 2月收入421亿元,同比下滑2.5%;1 - 2月累计收入876亿元,同比下滑2.3%;2025年Q1销售表现环比提振,优于2024年Q2 - 4;2月主要厂商出货端低个位数下降,今年头部厂商合理调降出货目标,渠道库存良性;经销商信心有所恢复,认为今年经营将好于去年 [5][21] 速冻食品 - 2月收入125亿元,同比下滑4.5%;1 - 2月累计收入270亿元,同比下滑0.5%;因气候及基数原因,春节备货旺季早于去年同期节奏到来,去年12月增速提升,春节期间及节后整体表现平稳;传统速冻产品需求疲软,预制菜产品需求亮眼;4Q24以来线上购物节期间速冻产品各厂商促销力度增加,出厂价有所下行;新品表现较少,行业产品结构相对稳定,促销对单品销售有提振作用;下游环节中,大B客户提价,行业内卷程度中长期有望缓解;大型商超表现较弱,中小商超表现稳定,中小餐饮表现优于大型餐饮,客单价持续承压,宴席场次减少,线上动销有所增长;头部厂商通过品牌和规模优势挤压小厂 [23] 软饮料 - 2月收入475亿元,同比增长1.5%;1 - 2月累计收入1400亿元,同比增长2.1%;春节后行业动销走弱,在去年高基数背景下表现平淡,录得低个位数增长;2月下旬开始,企业陆续进入水头时间,在陈列签约、冰冻化投放、经销商和网点拓展等方面展开工作,积极备战旺季 [6][26] 餐饮 - 2月上市公司总计收入138亿元,同比增长3.9%;1 - 2月累计收入303亿元,同比增长4.3%;春节后餐饮恢复经营,连锁餐饮品牌均有涨价情况,增速环比回升;行业整体摆脱“以价换量”的内卷竞争模式,4Q24以来,龙头餐饮品牌调整竞争策略,部分品牌上调价格或调整门店折扣率;连锁餐饮开始关注品质经营,部分品牌停止价格和规模内卷,聚焦差异化和创新,或调整开店策略 [6][28]
中国消费品2月需求报告:基数原因和惯性因素拖累增速
海通国际·2025-03-04 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