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宏观: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解读-财政加力、科技引领
交银国际证券·2025-03-06 15:28

经济目标 - 2025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赤字率4%左右(上年3%),财政赤字规模达5.66万亿元,较上年增加1.6万亿元,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4.4万亿元,较上年增加0.5万亿元,CPI涨幅下调至2%左右(上年3%)[2] 财政政策 - 2025年赤字率提升至4%左右,为2018年以来新高,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达4.4万亿元,较上年增加5000亿元[5] - 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1.3万亿元,结合发行5000亿元特别国债支持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补充资本,2025年合计新增政府债务总规模11.86万亿元,较上年增加2.9万亿元[5] 货币政策 - 延续宽松基调,适时实施降准、降息等措施,强调货币政策工具在总量和结构维度发挥协同作用,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5] - 预计降准降息具体时点可能推迟至年中或下半年,政策操作更注重精准性和时效性[5] 扩内需 投资端 - 中央预算内投资规模达7350亿元,较上年7000亿元增加,投向国家战略性项目和民生领域[8] - 发挥1.3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撬动作用,支持“两重”建设,预计数字和绿色能源基础设施领域形成新投资增长点[8] - 延续制造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支持政策,加大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支持力度,激发民间投资活力[8] 消费端 - 延续3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用于支持以旧换新计划,覆盖汽车、家电等领域[8] - 提出推动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减负举措,如提高养老金标准、完善工资增长机制、发放育儿补贴等[8] 稳地产、稳股市 稳地产 - 需求端因城施策调减限制性措施,加力实施城中村改造工程;供给端合理控制新增供应,加大存量消化,关注新增专项债券资金分配细节[8] 稳股市 - 强调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改革优化股票发行上市和并购重组制度[9] 产业政策 软科技 - 推进“人工智能+”行动,政策从支持研发向支持广泛应用转变,出台促进AI大模型落地政策,支持智能终端产业发展[12] 硬科技 - 推动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培育生物制造、量子科技等前沿领域[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