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讨论论文系列第545号:全球性疫情冲击、外资暴露与公司生产率:来自韩国企业层面数据的证据

报告核心观点 - 研究利用2016 - 2021年韩国企业级数据,分析COVID - 19大流行对企业总要素生产率(TFP)的影响,发现大流行对不同企业TFP产生异质性影响,跨国企业受冲击小于纯出口商,部分跨国企业能减轻冲击甚至提高TFP [3][6] 各部分总结 引言 - 新冠病毒大流行影响全球企业,美国多数企业申请财务援助,但关于大流行影响异质性及企业反应的研究较少,研究旨在探讨大流行冲击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及在不同类型企业特征中的变化 [5] - 地区性疫情冲击使TFP下降,对出口商影响更显著,跨国公司TFP下降幅度小于国内公司,能更好应对不确定性,部分跨国公司可通过资源重新分配应对冲击 [6] - 疫情导致全球价值链中断,供需冲击同时发生且重叠,可根据政府政策差异区分,研究旨在理解不同冲击如何根据公司运营特征影响公司 [8][9] 理论与假设 疫情对公司总产出(TFP)在纯粹出口商和跨国企业(MNEs)之间的调节作用 - 对出口企业的负面暴露:COVID - 19大流行引发全球健康危机,导致国内外人员流动受限,贸易中断,对出口企业造成双重需求冲击,政府应对措施加剧负面需求冲击,假设纯出口企业生产率下降幅度大于非纯出口企业 [15][16][19] - 可能成为跨国公司的缓冲区:跨国企业可通过跨越国界的供应链缓冲负面需求冲击,国际或地理市场多元化对企业整体利润有积极影响,不同国家封锁限制时间不一致为跨国企业提供缓冲,假设国内企业生产率下降幅度大于跨国企业 [20][21][29] 为什么跨国公司在疫情期间更具韧性 - 企业可通过重新分配资源提高生产力,跨国企业更能从资源分配中受益,假设跨国公司通过有效资源配置(裁员)更可能减轻生产率下降 [30][31][33] - 大流行加速技术创新和数字化转型,持续关注研发的企业更能应对中断,研发投资可帮助企业获取资源,假设跨国公司在全球疫情前研发强度高,更可能抵消生产力下降 [33][34] - 跨国企业多元化战略可带来竞争优势,国际多元化可减轻风险,拥有更多子公司可提高跨国企业反应能力,假设跨国公司在全球疫情期间,拥有更多外国子公司的企业生产力下降幅度较小 [35][36] 数据与方法 数据 - 研究引入2016 - 2021年韩国制造业企业公司层面面板数据集,涵盖销售、出口、进口等信息,确定公司区域位置及子公司投资信息 [37][38] - 引入衡量新冠疫情强度的数据,将2020年和2021年定为全球疫情冲击期,通过区域 - 年度变化考察COVID - 19对企业TFP的影响 [39][40] - 通过行业估计企业层面的TFP,采用Wooldridge(2009)的方法,行业异质性和企业独特特征对TFP有重要影响 [42][43] - 列出变量定义和描述性统计,约31.5%的企业为纯出口商,约31%的企业为跨国企业,构建相关虚拟变量进行研究 [56] - 成对相关矩阵结果显示,纯出口虚拟变量与企业生产率负相关,跨国公司地位与企业生产率正相关,进行双重差分回归模型分析因果关系 [57] 实证模型设定 - 采用描述性和计量经济学方法,用双重差分法检验COVID - 19的影响,追踪样本期TFP,关注持续存在的公司,以2019年的纯出口商虚拟变量和跨国企业虚拟变量为处理变量 [62] - 建立模型分析区域COVID - 19措施的影响,引入公司、行业和区域固定效应,仅对连续存活6年的公司进行分析,通过双重差分模型进行稳健性检验 [63][64] 实证结果 - 疫情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取决于企业运营特征,优先分析2016 - 2021年存活的企业 [66] - 主要结果支持假设1和假设2,纯出口公司在全球大流行期间生产力下降幅度大于其他公司,跨国公司能更好应对危机,拥有更多子公司的跨国公司生产力下降较小 [70][71] - 双重差分稳健性检验结果显示,跨国公司更适合适应危机,在危机中甚至可展现积极的总要素生产率增长 [76] - 对跨国企业的分析支持假设3 - 1、3 - 2和3 - 3,跨国公司通过裁员、高研发强度和拥有更多子公司可减轻疫情负面影响,提高生产率 [80][82] 讨论和结论 - 纯粹出口企业在生产力上承受更严重负面影响,跨国公司能更好抵御负面冲击并提高TFP [83] - 跨国公司通过有效管理资源、研发倾向和拥有更多子公司更具韧性,战略子企业管理及资源分配对增强企业韧性重要 [84][85] - 研究为管理层提供见解,企业应实施资源分配策略、投资研发和技术创新、走向跨国化,政府应制定政策促进跨国公司发展 [86][87] - 研究存在局限性,未来研究可比较各国政府干预级别和不同国家对政府补贴的劳动力市场反应 [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