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新“国十条”有望开启保险机构“引进来”与“走出去”新篇章,“引进来”是金融开放一环,或为中小机构化险提供方案;“走出去”是形成有国际竞争力保险业新格局的举措,或提升境外资产配置化解利差损风险 [3] - 保险机构国际化布局有收购境外公司股权/设立境外子公司两种方式,在新市场开拓具挑战性 [3] - 中资保险机构“走出去”中,保险公司成功案例有限,保险资金境外投资规模占比低,新“国十条”或使头部公司境外资产配置边际放松;外资保险机构对中国大陆市场探索成功案例稀缺,友邦人寿表现亮眼 [3] - 境外保险公司国际化业务实践策略分化,有喜有忧 [3] - 中资公司境外扩张和外资公司布局中国时,需前瞻性规划布局,充分评估自身实力、了解境外市场、明确经营定位、评估潜在风险、理性评估境外资产配置优缺点 [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新“国十条”引领保险业“引进来”与“走出去”步入新阶段 - 2024年9月11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标志第三个“国十条”落地,明确保险行业到2035年基本形成有国际竞争力的保险业新格局的长期目标 [6][7] - 政策放松超预期,境外资产配置或放松,产品形态拓宽,支持“引进来”与“走出去” [7] - “引进来”是金融高水平开放重要一环,取消港澳金融机构入股保险公司资产限制,或为中小机构化险提供新思路,参考日本经验,引入外资股东或成潜在解决方案 [10] - “走出去”是形成有国际竞争力保险业新格局的重要举措,人保财险开展合作助力中国企业“走出去”;同时或为化解利差损风险提供新方案,截至2023年末保险资金境外投资规模占比远低于监管上限 [12] 外资保险公司对中国大陆市场的探索 - 中国保险市场开放与金融市场开放紧密相关,呈小步快跑态势,1992年重启开放,2001年全面开放,2019 - 2020年放宽外资持股比例限制 [15][16][17] - 外资在中国市场的“保 - 保”“保 - 企”模式未长足成功,“保 - 保”模式因股权更迭、股东意见不同未成功;“保 - 企”模式面临沟通障碍、文化差异、决策流程长等挑战,部分引入本土管理人员但团队易分化 [19][20] - 友邦人寿与中国渊源深厚,发展前期独资分公司模式限制区域扩张,但聚焦高净值客群、发展高质量代理人队伍策略成效显著,2010 - 2013年代理人数量降35%,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上升,2019年高出平均水平33.2pct [22][23] - 友邦人寿代理人策略迭代,从1992年的代理人1.0到2010年的代理人2.0再到2018年的代理人3.0,不断提升队伍素质和服务水平 [25] - 2020年友邦上海分公司“分改子”,提升经营效率,在决策、运营、投资、业务拓展等方面优势提升,中国大陆有望成业绩增长重要驱动力 [27][28] - “分改子”后友邦人寿聚焦二、三线城市扩张业务版图,2021 - 2024年多地分公司开业或获批;2022年入股中邮人寿,借助邮储银行资源布局银保渠道 [29] - 近年来中国大陆成友邦保险核心业绩增长来源,2023年OPAT、NBV/ANP增长显著;下阶段业务增长有版图扩张、市占率提升、布局银保渠道三大动能 [34] - 中意财险是中外合资财险公司,管理层趋于本土化,股权多次流转,2024年忠利保险拟收购全部股权;经营范围覆盖2直辖市及5省份,保费收入稳健增长,2007 - 2023年CAGR达42.0%,利润表现波动,2023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16% [36][38][39] 中资保险机构“走出去”的尝试 - 中资保险机构“走出去”呈“依托中国香港,布局全球”趋势,除QDII渠道外还探索多种外汇资金筹集渠道,境外分支机构有子公司和办事处两种形式,进入新市场方式有独立设分支机构和并购 [48][49] - 16家中资保险公司中11家在境外设分支机构,中国太平、中国平安等10家设境外分支机构扩张,复兴集团境外并购布局,中国太平境外分支机构最多 [51] - 复星集团2011年发展保险业务,2012 - 2015年收购多家境外保险公司,收购复星葡萄牙保险后保险板块资产及利润占比提升,2013年资产占比从3.0%升至34.8%,2023年保险板块归母净利润占集团57% [52][54][59] - 复星葡萄牙保险保费收入稳定,寿险和财险市占率居葡萄牙第一,2014 - 2020年财险综合成本率下降,2020年后上升,投资回报率受利率影响下降,2023年为2.7% [62] - 中国人寿1984年在香港成立子公司,1989 - 2018年拓展港澳及东南亚业务,2023年增资;截至2023年末总资产4767.06亿港元,2023H1保费、新单保费等指标增长;积极服务“一带一路”,全集团支持投资超1200亿元 [64] - 我国保险资金运用分起步、规范、发展、改革四个阶段,境外投资分初步探索、稳步发展、优化调整三个阶段 [66][67] - 险资境外投资呈区域全球分散化、资产类型多元化、资金来源多样化趋势,截至2023年末投资规模4760亿元,占比1.9%,QDII为核心渠道,固定收益类配置比例提高,股权投资结构变化 [68] - 险资配置海外资产有应对利率下行等优势,中国香港因金融优势成险资布局境外第一步,资管规模增长快,人才、投资、资产配置能力优势明显 [70] - 中国人寿富兰克林是中国香港第一家保险背景中外合资资管公司,2005 - 2016年获牌照,2014年后拓展境外投资,资产管理规模年均增超30%,2020年超2750亿港币,第三方业务收入占比近50% [74] - 国寿富兰克林有专业投研队伍、科学投资管理体系、长期稳健投资收益、立足香港辐射全球投资能力、债券市场定价谈判优势和完善风控体系 [76] - 平安海外控股1996年在香港成立,是平安集团海外投资及资管平台,子公司持相关牌照,搭建全球性投资平台;2018 - 2024年通过多种模式探索境外投资机会 [79][81] - 太平资产管理(香港)、中国人保香港资产管理、新华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分别为中国太平、中国人保、新华保险的境外资管公司,开展相关资管业务并具备一定资格和规模 [83] 境外保险公司国际化业务的实践 未提及 中资保险公司布局境外业务的建议 未提及
保险行业“最前瞻”系列报告之一:如何看待保险行业的“引进来”与“走出去”?
申万宏源·2025-03-09 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