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美国优先政策旨在重塑商品金融循环,解决贫富差距、高通胀和民粹主义等问题,并非仅针对中国,而是调整美国与海外经济关系 [1][2] - 中美贸易摩擦打破东亚国家商品顺差与对美金融利差大循环,冲击全球经贸,或促使美国推动美元走弱,给中国出口产业带来挑战 [1][2] - 全球贸易正从比较优势转向均衡贸易,中国需加速出口附加值升级,A股投资者应关注品牌技术升级下的消费、娱乐和产能出口新机遇 [1][2] - 特朗普政府或通过重振制造业、缩减贫富差距和加征关税等措施维护美国利益,但推动美元贬值可能更有效 [1][3] - 解决中美商品金融循环难题需修复贸易和金融两端,中国需通过股权分割、转口贸易等应对地缘政治压力,并依赖新兴市场 [1][14] - 中国企业应借鉴日本经验,提高海外投资商业化回报率和本地化程度,关注高附加值行业出海潜力 [1][1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美国优先政策相关 - 美国优先政策旨在修正长期逆差扩张带来的贫富差距扩大、高通胀和民粹主义等问题,重塑美国与海外商品金融循环 [2] - 政策背后问题包括贸易逆差扩大和财富分化,1971年尼克松政府结束布雷顿森林体系后,美国贸易逆差不断扩大,不具比较优势产业就业人员利益受损,成为孤立主义情绪根源之一 [7] 特朗普政府措施及影响 - 特朗普政府试图通过重振制造业、缩减贫富差距、加征关税等措施确保美国利益最大化,但推动美元贬值可能更有效,其政策是短期内调整国内外经济关系,非全面逆转全球化进程 [1][3] - 特朗普首个任期内,美联储八次加息,但特朗普频繁谈及贸易逆差阻止美元上行,总统纠正贸易失衡姿态可抑制利差驱动的美元升值 [12] 美国制造业及社会问题 - 自1971年以来,美国制造业就业占非农就业比例从24.4%下降到2024年的8.1%,加剧贫富差异和孤立主义情绪,高通胀进一步削弱中下收入群体购买力 [1][8] - 高通胀导致中下收入群体实际购买力下降,罢工潮主要体现在交易领域,自媒体发展使底层民众发声机会增加,加速孤立主义情绪发酵 [9] 中美商品金融循环 - 全球化中海外生产国将商品卖给美国积累财富和逆差,再将资金投入美元资产,形成商品和美元金融循环,但中美贸易摩擦使商品端和金融端循环破裂,对两国产生直接冲击 [10][11] - 2020年疫情以来,美国前十大逆差国中国占比30%,去中国化效果有限,中国减持美债导致中美金融循环破裂,修复需解决贸易和金融两端问题 [13][14] 新贸易秩序对中国出口链影响 - 新贸易秩序使中国出口链面临全球地缘环境和政治压力,拆分供应链难度增加、成本上升,中国企业出口成本大幅增加,未来外需增量可能更多依赖新兴市场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地位更重要 [15] “一带一路”战略 - 2014年以来,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大量产能投资,放大产能输出,但短期商业回报一般,本地化程度低、产业链短,项目推动成本高且易出现地域问题 [16] - “一带一路”2.0将更强调商业化推进,提升本地化程度、拉动就业和贡献税收以缓解排外情绪,实现良性互动 [16] 中国与日本投资合作模式 - 中国在中东欧地区投资合作模式以政策驱动为主,企业跟进,结合市场导向和区域公共产品供给;日本模式以企业为主导,市场导向,政府帮扶并注重本土化和产业链融入 [17] - 中国跨境投资面临排华情绪,应借鉴日本经验,关注商业化回报率,将出海决策权下放至企业层面,提高本地化程度 [17] 日本企业海外扩张经验 - 日本企业海外扩张有泡沫破裂战略判断失误、经营周转问题、金融业海外资产认知不足、制造业缺乏本地化等教训 [18] - 中国企业应借鉴,考虑商业化回报率,下放出海决策权,提高产业链本地化程度,调整投资回报预期 [18] 中国出海潜力行业及企业应对 - 食品饮料、美妆、通信、医药、电力设备和基础化工等行业附加值高,有较好出海潜力,可应对贸易摩擦 [19] - A股上市公司海外营收占比低,统计数据有滞后性,需关注公司投资能力和效率,地缘政治压力驱动企业加速布局海外 [19][20] 中国优秀企业扩展机遇 - 具备全球布局能力和技术优势的科技类、娱乐类、零售餐饮及精益制造等行业优秀中国企业,有良好扩展机遇,能缓解地缘政治压力,持续开发投入,实现规模扩展,是重要选股方向 [21]
野村东方国际 特朗普2
野村·2025-03-12 1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