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数据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固定资产及在建工程账面价值473.12亿元,占总资产比重58.24%[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商誉账面原值2.91亿元,商誉减值准备0.24亿元[12] - 2024年度公司营业收入334.94亿元[16] - 2024年末流动资产合计225.96亿元,2023年末为217.36亿元[30] - 2024年末流动负债合计257.42亿元,2023年末为206.21亿元[30] - 2024年末非流动资产合计586.40亿元,2023年末为602.40亿元[30] - 2024年末非流动负债合计263.20亿元,2023年末为323.62亿元[30] - 2024年末负债合计520.62亿元,2023年末为529.83亿元[30] - 2024年末所有者权益合计291.73亿元,2023年末为289.94亿元[30] - 2024年末资产总计812.35亿元,2023年末为819.76亿元[30] - 2024年末应收账款为103.94亿元,2023年末为78.07亿元[30] - 2024年末应付账款为92.89亿元,2023年末为69.70亿元[30] - 2024年末长期借款为192.06亿元,2023年末为213.16亿元[30] - 2024年营业总收入为334.94亿元,2023年为322.71亿元,同比增长3.79%[32] - 2024年净利润为 -6.91亿元,2023年为 -21.10亿元,亏损幅度收窄67.24%[32] - 2024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57.52亿元,2023年为39.58亿元,同比增长45.32%[34] - 2024年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43.81亿元,2023年为 -54.28亿元,亏损幅度收窄19.29%[34] - 2024年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34.82亿元,2023年为6.84亿元,由正转负[34] - 2024年基本每股收益为 -0.2720元/股,2023年为 -0.8535元/股,亏损幅度收窄68.13%[32] - 2024年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355.90亿元,2023年为350.33亿元,同比增长1.59%[34] - 2024年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为30.14亿元,2023年为44.03亿元,同比下降31.55%[34] - 2024年吸收投资收到的现金为9.10亿元,2023年为8.48亿元,同比增长7.35%[34] - 2024年偿还债务支付的现金为109.35亿元,2023年为131.44亿元,同比下降16.80%[34] - 2024年营业收入55.93亿元,2023年为48.77亿元,同比增长14.67%[43] - 2024年营业成本49.90亿元,2023年为42.36亿元,同比增长17.79%[43] - 2024年营业利润3534.13万元,2023年为1.30亿元,同比下降72.92%[43] - 2024年利润总额3642.54万元,2023年为1.25亿元,同比下降70.75%[43] - 2024年净利润3410.35万元,2023年为1.23亿元,同比下降72.34%[43] - 2024年综合收益总额3410.35万元,2023年为1.23亿元,同比下降72.34%[43] - 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小计123.76亿元,2023年为54.36亿元[45] - 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小计100.60亿元,2023年为72.92亿元[45] - 2024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3.16亿元,2023年为 - 18.56亿元[45] - 2024年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4.23亿元,2023年为3.94亿元[45] - 2024年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12.31亿元,2023年为14.02亿元[45] - 2024年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 8.08亿元,2023年为 - 10.09亿元[45] - 2024年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34.90亿元,2023年为64.34亿元[45] - 2024年筹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62.16亿元,2023年为64.49亿元[45] - 2024年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 27.26亿元,2023年为 - 0.15亿元[45] - 2024年所有者权益合计较年初增加3410.35万元至301.67亿元[47] 审计相关 - 审计认为公司财务报表在重大方面按企业会计准则编制,公允反映2024年12月31日财务状况及2024年度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5] - 固定资产及在建工程账面价值确认因涉及管理层重大判断被识别为关键审计事项[9] - 商誉减值因依赖管理层估计和假设、涉及重大判断被识别为关键审计事项[13] - 收入确认因是关键业绩指标、涉及结算条款且存在确认期间风险被识别为关键审计事项[16] 公司历史与股权 - 1992年公司改由中国航空技术进出口深圳公司与深圳市投资管理公司组建,注册资本6,945万元[50] - 1995年公司改组为社会募集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7,550万元[51] - 1995年3月15日公司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51] - 2014年9月公司向多方发行股份收购股权,新增注册资本436,568,842元[52][53] - 2014年公司通过非公开发行向10名特定对象发行120,932,133股新股,募集资金净额1,731,828,177.25元[54] - 2015年公司完成向境内投资者非公开发行269,360,269股股份,实际净募集资金4,718,302,459元[55] - 2018年1月公司向多方发行股份收购厦门天马100%股权[56] - 2018年收购天马有机发光60%股权,向交易对方定向发行股份,新增注册资本647,024,307元[57] - 2020年完成非公开发行409,624,610股股份,实际募集资金净额5,562,982,768.16元[5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总股本为2,457,747,661.00元[59] 会计政策 -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增加子公司或业务,编制合并报表时视同合并后的报告主体自最终控制方开始控制时点起一直存在[80] -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增加子公司或业务,编制合并资产负债表不调整期初数,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纳入购买日至报告期末数据[81] - 处置子公司或业务,编制合并资产负债表不调整期初数,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纳入期初至处置日数据[82] - 公司购买子公司少数股东股权,个别报表按支付对价公允价值计量,合并报表差额调整资本公积等[84] - 多次交易分步实现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个别和合并报表按不同规则确定初始投资成本及调整差额[85] - 多次交易分步实现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个别报表按原投资账面价值加新增成本确定初始投资成本[86] - 公司处置对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但未丧失控制权,合并报表处置价款与对应净资产份额差额调整资本公积等[88] - 公司一次交易处置对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且丧失控制权,剩余股权按丧失控制权日公允价值重新计量[89] - 多次交易分步处置子公司,分是否为“一揽子交易”按不同规则处理[91] - 因子公司少数股东增资稀释母公司股权比例,合并报表按增资前后份额差额调整资本公积等[95] - 外币业务按交易发生日即期汇率折算为记账本位币,资产负债表日外币货币性项目按当日即期汇率折算,汇兑差额计入当期损益[99] - 境外子公司外币财务报表折算时,资产负债表中资产和负债项目按资产负债表日即期汇率折算,股东权益项目除“未分配利润”外按发生日即期汇率折算[100] - 利润表中收入和费用项目按交易发生日即期汇率折算[101] - 现金流量表所有项目按现金流量发生日即期汇率折算,汇率变动对现金的影响额在现金流量表中单独列示[102] - 金融资产满足收取现金流量合同权利终止或已转移且符合终止确认条件时终止确认,金融负债现时义务全部或部分解除时终止确认[105] - 公司将金融资产分为以摊余成本计量、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三类[107] - 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采用实际利率法以摊余成本计量,利得或损失在终止确认、摊销或确认减值时计入当期损益[109] -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后续计量,利息、减值损失等计入当期损益,其他利得或损失计入其他综合收益[110] -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后续计量,利得或损失计入当期损益[111] - 金融负债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以摊余成本计量两类[114] - 衍生金融工具以签订当日公允价值初始计量并后续计量,正公允价值确认为资产,负公允价值确认为负债[123] - 公司以预期信用损失为基础,对四类项目进行减值会计处理并确认损失准备[125] - 金融工具自初始确认后信用风险未显著增加处于第一阶段,按未来12个月内预期信用损失计量损失准备[126] - 金融工具自初始确认后信用风险已显著增加但未发生信用减值处于第二阶段,按整个存续期预期信用损失计量损失准备[126] - 金融工具自初始确认后已发生信用减值处于第三阶段,按整个存续期预期信用损失计量损失准备[126] - 对于资产负债表日具有较低信用风险的金融工具,按未来12个月内预期信用损失计量损失准备[126] - 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长期应收款按相当于整个存续期内预期信用损失的金额计量损失准备[128] - 公司依据信用风险特征对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划分组合计算预期信用损失[130][131] - 逾期超过90日,公司确定金融工具的信用风险已显著增加[135] - 公司在资产负债表日评估两类金融资产是否已发生信用减值[136] - 已减记金融资产收回作为减值损失转回计入收回当期损益[140] - 金融资产转移包括两种情形,一是转移收取现金流量合同权利,二是转移资产并保留权利且承担支付义务[141] - 满足终止确认条件的金融资产整体转移,将转移资产账面价值与收到对价等金额差额计入当期损益[144] - 满足终止确认条件的金融资产部分转移,按相对公允价值分摊账面价值并将相关金额差额计入当期损益[144] - 既未转移也未保留风险报酬且未放弃控制的金融资产,按继续涉入程度确认资产和负债[145] - 保留几乎所有风险报酬的金融资产,继续确认资产并将收到对价确认为金融负债[147] - 公司以主要市场价格计量资产或负债公允价值,无主要市场则以最有利市场价格计量[149] - 公司采用市场法、收益法和成本法等估值技术计量公允价值,优先使用可观察输入值[150] - 公司存货主要包括原材料、在产品等,期末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152] - 公司根据履行履约义务与客户付款关系列示合同资产或合同负债,同一合同下以净额列示[158] - 公司直接或间接拥有被投资单位20%(含20%)以上但低于50%的表决权股份时,一般认为对被投资单位具有重大影响[166] -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合并方以支付现金等方式作为合并对价,按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在最终控制方合并财务报表中账面价值的份额确定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167] -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合并方以发行权益性证券作为合并对价,按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在最终控制方合并财务报表中账面价值的份额确定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168] -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以购买日付出资产等的公允价值确定为合并成本作为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168] - 以支付现金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按实际支付的购买价款作为投资成本[168] - 以发行权益性证券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按发行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作为初始投资成本[168] - 通过债务重组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以所放弃债权的公允价值和相关成本确定入账价值[169] - 公司能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对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170] - 采用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追加或收回投资时调整成本,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现金股利或利润,确认为当期投资收益[172] - 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小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并调整成本[173] - 投资性房地产中土地使用权折旧年限50年,年折旧率2%;房屋建筑物折旧年限35年,残值率5%,年折旧率2.71%[178] - 固定资产中房屋及建筑物折旧年限35年,残值率5%,年折旧率2.71%;机器设备折旧年限2 - 15年,残值率5%,年折旧率6.33 - 47.50%;电子设备及其他折旧年限6年,残值率5%,年折旧率15.83%;运输设备折旧年限5年,残值率5%,年折旧率19%[181] - 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购建或生产过程中,非正常中断且连续超过3个月,暂停借款费用资本化[186] - 无形资产中土地使用权预计使用寿命50年,专利权10年,专有技术3 - 10年,软件10年,均采用直线法摊销[190] - 开发阶段支出同时满足技术可行、管理层批准预算、产品有市场、有技术和资金支持、支出能可靠归集等条件时予以资本化[192] - 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等长期资产于资产负债表日存在减值迹象时进行减值测试[195] - 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和尚未达到可使用状态的无形资产至少每年进行减值测试[195] -
深天马A(000050) - 2024年年度审计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