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标配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3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2月金融数据,受1月天量信贷透支影响,2月实体信贷边际放缓,政府融资对社融支撑明显,对冲企业及居民部门信贷放缓负面影响,1 - 2月居民信贷创五年新低需警惕,稳居民信贷迫切性或提升 [7] - 货币供给方面,在非银存款驱动下,M2增速稳定,M1增速环比小幅放缓,与企业和居民部门融资放缓相符,后续关注3月财政资金下沉积极影响 [7] - 2月企业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约3.3%,个人住房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约3.1%,与2024年Q4时水平基本稳定,与同期政策利率表现一致,现阶段负债端偏紧格局下,银行稳息差动机较强,促进贷款定价趋于理性 [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政府融资与社融增速 - 2月政府债发行节奏边际加快,新增政府债券1.69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多增1.10万亿元,新增政府债规模占新增社融比重达75%,高于近年同期,受政府融资驱动,社融增速较1月末上升0.2个百分点至8.20% [7] -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今年新增政府债务总额达11.86万亿元,较上年增加2.9万亿元,增速约32%,远高于社融7%的增速目标,为信贷需求波动提供充足对冲空间,社融或呈现“前高后低”走势 [7] 企业及个人信贷投放 - 2月实体经济人民币贷款新增6506亿元,同比少增3267亿元,企业一般信贷放缓明显,短期贷款与中长期贷款同比分别少增2000亿元与7500亿元,票据融资同比多增4460亿元,部分对冲一般信贷放缓影响 [7] - 企业信贷放缓一是因1月天量信贷对2月有透支,二是因2月政府化债进度边际加快,对企业信贷替代效应边际提升 [7] - 居民部门信贷受住房、消费需求偏弱影响,仍处于近年同期低位,2月减少2741亿元 [7] 后续信贷发力方向 - 消费价格指数目标从3%下调至2%后,社融增速目标或相应从8%下降至7%,在财政力度加大下该目标实现难度不大 [7] - 后续信贷发力方向或聚焦于优化结构,居民领域向消费、经营性信贷倾斜,对公领域向科创、绿色、小微企业信贷倾斜 [7] - 1 - 2月累计新增居民贷款仅547亿元,创近五年新低,两会期间财政部针对居民部门信贷的财政贴息政策及近期监管出台的消费信贷支持政策,体现稳居民信贷的迫切性 [7] 货币供给情况 - M2与M1分别同比增长7.0%与0.1%,2月财政性存款明显强于季节性,对M2产生分流效应,企业定期存款表现弱于季节性也对M2形成拖累,不过在非银存款驱动下,M2增速稳定 [7] - 2月非银存款表现较强,一方面是同业存款定价管理对理财及货币基金存款的影响淡化,另一方面是权益市场活跃,成交量高于近年同期,吸引资金流入保证金账户 [7] - M1增速环比小幅放缓,与企业和居民部门融资放缓相符,后续关注3月财政资金下沉的积极影响 [7] 银行息差与贷款定价 - 1 - 2月资金利率偏紧局面下,银行稳息差动机强烈,促进贷款定价趋于理性,2月企业和个人住房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与2024年Q4时水平基本稳定,与同期政策利率相符 [7] 货币政策与息差 - 宏观经济依赖宽松货币政策环境,降准及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落地优先级较高,对银行息差相对友好,后续关注关税政策落地、房地产及消费复苏进展,这些因素或为“降准降息”创造窗口期 [9] - 银行资产端收益率面临下行压力,但存款端利率调整同步性显著提升,预计2025年息差下行压力明显小于2024年 [9] 投资建议 - 关注稳定分红与复苏潜力投资主线,中长期资金入市为银行板块带来增量,两会加大对房地产、城投风险防范化解力度,加强银行估值修复逻辑 [9] - 政策力度加大,消费与投资修复将缓解银行业零售风险上升、存款定期化加剧等问题,资本市场活跃度提升,财富管理业务或迎来改善,建议关注国有大行及头部中小银行 [9]
银行业“量价质”跟踪(十一):稳居民信贷诉求上升,贷款定价趋于理性
东海证券·2025-03-17 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