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杭州六小龙背后的全国产业变迁
华创证券·2025-03-17 15:40

整体经济情况 - 疫情后地方经济增速分化明显,20 - 24年全国GDP复合增速4.9%,东部沿海部分地区放缓,制造业大省、中西部及部分资源品重镇维持高增[2][16] 东部沿海地区 - 上海、北京20 - 24年GDP复合增速分别为3.9%、4.1%,受疫情冲击服务与制造业及疫后金融地产收缩拖累[3][24] - 广东20 - 24年GDP复合增速4.1%,金融地产拖累三产且内需疲弱掣肘ToC端制造业[4][25] - 江苏、山东、浙江20 - 24年GDP复合增速分别为5.3%、5.5%、5.3%,分别依靠高端制造、技改与高新技术产业、数字经济与高端制造实现高增[4][43][53][61] 东北地区 - 近十年东北三省第二产业占比从44%降至33%,第三产业从41%提升至50%,但2013 - 2023年GDP年均增速4.7%低于全国6.2%,传统重工业拖累经济[5][69] 中西部地区 - 安徽20 - 24年GDP复合增速5.4%,新能源汽车产业跨越式发展,2024年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94.5%达168万辆[83] - 川渝20 - 24年四川、重庆GDP复合增速均为5.3%,形成“电子 + 汽车”双引擎驱动产业升级[89] 资源品重镇 - 西藏20 - 24年GDP复合增速6.2%,2024年光伏并网容量404万千瓦较2019年增长267%,能源转型推动经济高增[7][93] - 甘肃20 - 24年GDP复合增速5.5%,“十四五”以来累计新能源装机新增4067万千瓦,年均增长超1000万千瓦[7][93] - 青海20 - 24年GDP复合增速3.5%,产业转型受本地消纳能力不足、外送渠道不畅及产业结构偏重等制约[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