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核心观点 无风险利率下行,叠加政策与产业预期,南向资金持续加码港股,内资定价权显著攀升;2025 年以来,消费与科技净流入靠前,防御属性的红利板块增量放缓;净流入标的具备较强超额收益,前瞻信号凸显 [1] 各目录要点总结 静态视角,金融与 TMT 是南下重仓 - 截至 2025 年 3 月 17 日,南下资金持仓市值 4.58 万亿港元,较 2024 年 12 月底上升 10295 亿港元,持股占港股市值比例 11% [4][8] - 南下投资者偏爱金融与 TMT,持仓前五板块为银行、传媒、电子、通信、非银金融,前五大行业持仓规模占比达 55.35% [4][8] - 南下投资者超配电子、医药与红利板块,低配商贸零售、社服与非银等 [4][9] 动态来看,消费与科技净流入靠前,而具备防御属性的红利板块增量放缓 - 截至 3 月 17 日,2025 年初以来南下资金净流入 3860.16 亿港元,商贸零售与传媒领衔净增持 [4][12] - 2025 年净流入 Top5 行业为商贸零售、传媒、银行、通信、医药生物,主要净流出行业为石油石化、社会服务、建筑材料 [4][12] - 相较于 2024 年对红利的青睐,2025 年南下逐步侧重于 TMT 与消费 [4][12] 南下资金的信号指引:净流入具备较强的超额收益 - 南下资金投资偏好上成长性关注度提升,成长与消费行业净流入规模边际抬升,净流入居前公司 ROE 回报显著偏高 [16] - 从选股与投资收益能力看具备前瞻性,2024 年以来“南下净流入 top10/20/30”收益率中位数分别为 76.19%、59.84%、53.59%,高于同期恒生指数表现(41.64%) [4][16] 南下资金流入的背后,内资港股定价权显著攀升 - 2024 年底,主动偏股型公募基金持有港股规模达 3675.58 亿元,港股整体仓位为 12.7% [23] - 2025 年以来,无风险利率下行,叠加政策与产业预期,南向资金持续加码港股,截至 3 月 17 日净买入超 3800 亿港元,为上一年同期 4 倍以上,2 月单月净流入规模创近四年新高 [4][23] - 港股通成交额占港股成交比例接近 50%,内资已具备对港股的定价权;原因一是无风险利率降至 2%以下,资本向权益类资产转移,港股是重要权益配置选择;二是港股市场具备估值安全边际与产业增长预期双重优势 [4][23]
南下的势头:由防守向进攻
国泰君安·2025-03-19 1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