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美对弈下产业链的忧与解
长城证券·2025-03-19 11:02

报告核心观点 中美关系变化对全球产业链尤其是科技、汽车等复杂产业链产生深远影响,中国通过产业转型升级、海外产能布局和智能化工厂建设提升对潜在贸易壁垒的抵御能力,未来中国产业链的自主可控和AI竞争是应对中美对弈的关键[5]。 各部分总结 中美产业链的静态联系和动态变化 - 经常账户方面,2018年贸易战以来中国对美净出口比重从92.45%降至2024年的36.90%,中国对美净出口/GDP与中国净出口/GDP的差值走阔[9]。 - 金融账户方面,2023年中国企业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实施并购项目111个,并购金额121.3亿美元,占并购总额的59%,产业链向东南亚逐步迁移[12]。 - 研究中美产业链联系需传统贸易统计方法和全球价值链视角,前者适合简单较短产业链,后者适合复杂较长产业链[17]。 - 对美敞口较大的行业包括消费电子、轻工制造、汽车零部件、基础化工、电力设备等,中美关系变换或影响这些行业[18]。 - 分析行业受影响程度可从对美敞口、与美国客户粘性、自身业务、提价能力、美国产能、贸易战后调整措施等方面入手[26]。 - 贸易壁垒对出口企业的影响主要在于侵蚀毛利率,出口型企业优选毛利率较高和处于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向[30]。 - 电子、汽车行业与全球产业链绑定较深,美国对其影响较重,电子行业自主可控尤为重要[34]。 - 拜登政府第14017号行政令提出的4类供应链可能是美国建立贸易壁垒的密集区[38]。 科技,中美角逐之地 - 我国电子行业真正风险在于美国是否严格落实中国电子产品高关税,过去征税有赦免情形,目前海外产能建成不多[41]。 - 特朗普2.0或仍以科技制裁为主,推荐国产光刻机、先进封装应对“卡脖子”问题[45][46]。 - AI浪潮有望重塑电子产业增长曲线,国内AI产业趋势明显,投资机会需把握稀缺性与不确定性[49][50]。 - 投资建议关注算力、AI应用和AI Agent、AI端侧等方向[52]。 汽车产业链:欧美共筑贸易壁垒下新能源车的抗衡 - 2019年起中国新能源车成长使汽车在全球市场份额扩大,2023年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55][59]。 - 新能源车整车出口难度大于零部件,整车面临高贸易壁垒,零件出口相对宽松[55][62]。 - 2023年对美整车出口占比2.18%,汽车及零部件对美出口占比10.44%,美国是中国汽车零部件主要出口国[55][72]。 - 美国对华汽车相关产品征收关税通过301条款等实现,中国车企通过海外产能布局规避关税压制[78]。 - 2025年汽车产业链关注智能化与自动驾驶、汽车零部件全球化布局等细分领域[84]。 其他产业链:化工、家电、机械、电力设备 - 电力设备受中美关系和美国能源政策影响较大,基础化学细分行业受影响分化,家电对贸易壁垒有抵抗能力,机械设备受影响较小[87]。 - 基础化工中农药、塑料受美国关税影响大,维生素受影响小[88]。 - 家电早期通过并购和产能建设具备抗贸易壁垒能力,推荐白电[90]。 - 机械设备对美出口少,推荐工程机械[92]。 - 电力设备受美国能源政策影响多,光伏电池组件受影响较大[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