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处于快速发展期,规模较小但未来增长潜力显著,受益于中医药产业政策利好和老龄化加剧带来的保健需求增长 [1] 核心观点 - 白芷类保健食品行业以传统中医药理论为基础,具有抗炎、镇痛、美白、抗氧化及抗肿瘤等多重功效,产品定位为健康促进而非疾病治疗,监管环境相对宽松 [2][9][11] - 行业规模从2019年2.50亿元增长至2023年2.6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75%,预计2024年至2028年将从2.99亿元增长至3.6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5.37% [31][35] - 产业链上游以川白芷为主导品种,2024年原料价格显著下降(安徽统个白芷单价同比下降61.54%,四川统个白芷单价同比下降57.14%),为中游企业带来成本优势 [20][24] - 下游渠道以线上直营为主,但面临监管趋严,部分平台超范围及无证经营比例超60% [29][30] - 竞争格局中,东阿阿胶和华润三九等企业凭借品牌影响力和研发实力占据领先地位,但行业整体存在产品同质化问题 [41][43] 行业分类总结 - 按保健功能分为祛黄褐斑(占比62.20%)、抗疲劳(占比12.20%)、免疫调节(占比9.76%)、改善痤疮(占比9.76%)及其他功能(如润肠通便、改善皮肤水分等,各占3.66%) [3][26] 产业链分析总结 - 上游:白芷品种以川白芷为主(年产4,000吨),其他品种包括杭白芷(年产200吨)、禹白芷(年产400吨)和祁白芷(年产300吨),原料价格下降为企业提供成本优化空间 [20][22][24] - 中游:产品剂型以胶囊为主(占比59.76%),其次为口服液和片剂(各占9.76%),功能以祛黄褐斑为主导 [25][26] - 下游:线上直营渠道重要性提升,但监管趋严,部分平台合规问题突出(超范围及无证经营比例超60%) [29][30] 行业规模驱动因素 - 历史增长受益于胶囊剂型适配消费者偏好(占比59.76% vs. 整体中药保健食品胶囊剂型占比62.34%)和政策支持(如《中医药法》实施) [32][33] - 未来增长动力包括新增产品注册量提升(2024年白芷保健食品注册量占比0.39%,超过2019年0.38%)、原料价格下行以及消费者对功能(41.0%关注)、安全性(31.5%关注)和成分(12.9%关注)的重视 [35][36] 政策环境总结 - 多项政策支持行业发展,包括《保健食品原料目录》(2024年)规范人参、西洋参和灵芝的保健功能声称,《中医药法》(2017年)强化产业地位,以及广告审查、标志规范和新功能评价等监管措施 [39][40] 竞争格局总结 - 第一梯队企业如东阿阿胶(有效专利量579件)和华润三九(保健食品注册量60件)凭借品牌和研发优势领先,第二梯队包括完美(中国)和交大昂立,第三梯队有益佰制药等 [41][43] - 企业竞争力取决于品牌影响力、渠道建设、原料供应链控制(如自有中药材基地)和研发创新(如交大昂立有效专利量20件 vs. 美成科技无专利) [42][44][45] 重点企业财务摘要 - 东阿阿胶:2023年营收14.5亿元,同比增长36.0%,毛利率71.8% [46] - 华润三九:2023年营收186.1亿元,同比增长53.6%,毛利率51.8% [46][48] - 益佰制药:2023年营收17.1亿元,同比下降19.8%,毛利率62.2% [46] - 交大昂立:2023年营收2.5亿元,同比下降5.1%,毛利率35.1% [46][48] - 亿帆医药:2023年营收13.3亿元,同比增长41.3%,毛利率47.4% [47]
2025年头豹词条报告系列:白芷类保健食品:中医药产业方兴未艾
头豹研究院·2025-03-13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