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近二十年中国癌症病谱变化趋势与主要癌种患病情况
华福证券·2025-03-14 16:09

报告核心观点 2000 - 2018 年间中国癌症负担呈现“发病率升、死亡率降”趋势,性别与癌种差异显著,需针对性强化预防、筛查及诊疗体系建设[3] 各部分总结 癌症负担变化与男女性别差异 - 发病情况:2000 - 2018 年我国所有癌症总体年龄标准化发病率(ASIR)年均增长约 1.4%,公众癌症预防意识提高、肿瘤体检及筛查人数增加使癌症检出率上升,可能是发病率增长主因之一[9] - 男性癌症发病率:基本稳定,甲状腺癌、前列腺癌和结肠直肠癌发病率上升,食道癌、胃癌和肝癌发病率下降;2014 - 2018 年,男性甲状腺癌、前列腺癌、结直肠癌和肺癌 ASIR 显著上升[10] - 女性癌症发病率:同期内以平均每年 2.6%显著增长,受甲状腺癌和宫颈癌快速上升影响,子宫癌、肺癌和乳腺癌发病率也上升,食道癌、胃癌和肝癌发病率下降;2014 - 2018 年,女性甲状腺癌和肺癌 ASIR 明显上升,宫颈癌发病率增长缓解[11] - 死亡情况:公众肿瘤预防意识提升和医疗水平提高使癌症死亡率下降,2000 - 2008 年我国所有癌症总体年龄标准化死亡率(ASMR)年均下降 1.3%,显示癌症防治工作成效[15] - 男性癌症死亡率:全癌死亡率每年下降约 1.2%,前列腺癌、结直肠癌和胰腺癌死亡率上升;2014 - 2018 年,男性胃癌、肝癌和食管癌 ASMR 显著下降[16] - 女性癌症死亡率:全癌死亡率平均每年下降 1.3%,宫颈癌和卵巢癌有上升趋势;2014 - 2018 年,食管癌、胃癌和肝癌 ASMR 显著下降[16] 高负担癌种在我国患病情况 - 肺癌:居我国癌症发病谱和死因谱第 1 位,过去 10 余年发病率缓慢上升;2022 年新发肺癌病例约 106.05 万,新增死亡病例约 73.32 万,分别占全球肺癌发病和死亡总数的 42.8%和 40.4%;吸烟是主要危险因素,男性发病率、死亡率高于女性,生存情况更差;我国女性肺癌发病率上升,发病风险可能与病理类型、空气污染、室内燃煤取暖、厨房油烟等有关[23][25][28] - 结直肠癌:位居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第 2 位,2022 年新发总病例数约 51.71 万,男性发病和死亡例数高于女性,城市高于农村;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略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男性发病率接近高/极高 HDI 地区水平;结直肠癌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需加强健康宣教和早诊早治工作[29][31] - 肝癌:是我国第二大高死亡癌种,五年生存率仅 14.4%;2022 年新发病例约 36.77 万例,死亡病例约 31.65 万;总体人群和男性人群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于全球平均水平;72.4%的肝癌发病可归因于多种因素,非病毒因素所致病例数量攀升;70%的患者初次就诊时已处于中晚期,需落实一级和二级预防策略[32][35] - 胃癌:是我国第三大高死亡癌种,2022 年新发病例约 35.87 万,死亡人数约 26.04 万,居全球首位;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胃癌分为贲门癌和非贲门癌,不同类型有不同危险因素;我国早期胃癌诊治率低于 10%,远低于日本和韩国,确定高危人群和提高早期诊断率对改善治疗效果重要[36][40] - 甲状腺癌:中国发病率增速较快,尤其是女性;2022 年新发总病例数 46.61 万,全球超 50%的新发病例发生在中国,死亡总病例数 1.16 万,仅占全球的 24.4%,五年生存率可达 92.9%;与 2020 年相比,发病顺位从第 7 位跃居至第 3 位,女性世标发病率增长 1 倍以上;可能与颈部放射医学影像检测技术广泛应用有关,国际上仅建议对微小癌进行积极监测,我国指南不推荐在一般人群中开展筛查[4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