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空气污染的健康影响:一般概述
WHO·2025-03-20 14:4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报告围绕空气污染对健康的影响展开,阐述了空气污染健康影响定义的演变、暴露与疾病的关系、研究证据构建方法、病理机制以及对健康的具体影响,强调空气污染危害大且长期暴露影响更严重 [16][41][11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第一单元:空气污染的不良健康影响是什么 - 1930 - 1950年代欧洲急性暴露期间流行病学研究收集数据,1993年美国首次队列研究成果公布,将空气污染与死亡率联系起来 [15][16] - 1985年美国胸科学会(ATS)首次定义空气污染不良健康影响,主要关注呼吸系统后果;2000年代社会考量等纳入定义;2004年美国心脏协会(AHA)承认空气污染对心血管影响;2017年欧洲呼吸学会(ERS)和美国胸科学会更新定义,范围扩展 [19][24][25] - 空气污染健康影响症状和严重程度呈金字塔状,顶部是疾病和早逝,底层是亚临床效应,亚临床效应是疾病第一阶段,流行病学和毒理学研究基于此 [30][32][36] 第二单元:从暴露至于疾病 - 确定空气污染对健康影响时,假设暴露与健康影响间存在连续体,无阈值,即使健康人长期接触也有害,暴露可能加速或引发疾病 [41][44][45] - 人类暴露于空气污染途径有吸入、皮肤吸收、眼暴露和摄取,主要途径是吸入,剂量受生理、污染物特征和暴露特征影响 [48][50][54] - 不同粒径颗粒物进入人体途径不同,超细颗粒可进入血液循环、穿越血脑屏障和胎盘;呼吸模式影响颗粒物沉积,气体在呼吸树中渗透受水溶性、浓度和氧化能力影响 [57][62][73] 第三单元:构建科学证据 - 流行病学研究设计有队列研究(评估长期影响)、时间序列分析(捕捉短期暴露)、病例交叉研究(研究间歇性暴露对急性结果影响)、面板研究(评估短期健康影响)和病例对照研究(评估长期暴露影响) [87][89][94] - 毒理学研究探讨空气污染物病理生理学效应,多为吸入研究,包括人体临床试验和动物研究,对推断因果关系有用,三种研究方法相互补充 [98][99][101] 第四单元:一般病理性的机制 - 空气污染影响器官主要途径是氧化应激和炎症,还有表观遗传学变化等其他途径 [106][107] - PM2.5吸入后能与并激活局部细胞,引发炎症反应,细胞因子等参与全身炎症反应 [110][111][112] 第五单元:空气的影响污染在健康 - 2019年空气污染估计导致670万人死亡,99%的全球人口居住在空气污染超标区域,2022年21亿人依赖污染能源烹饪暴露于有害空气,空气污染相关疾病包括心血管、呼吸疾病和肺癌等 [117][118][121] - 空气污染几乎可损害身体所有器官,主要健康影响有呼吸道、心血管疾病等,接触途径除吸入还有眼部暴露等 [125][126] - 短期暴露于污染物与多种疾病和症状相关,长期暴露影响更广泛,包括身体和心理健康,且长期影响大于短期影响 [128][135][145] - 呼吸/气道症状和肺功能下降与长期和短期接触空气污染有关,长期暴露可能导致哮喘发作、COPD发展和肺癌,短期接触会加剧哮喘和COPD症状 [148][149][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