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报告探讨类人机器人市场的关键驱动因素、未来可能情景、面临挑战,分析竞争格局发展并给出不同策略建议 ,指出人工智能和硬件技术进展使类人机器人从科幻走向现实,为各行业和社会带来新可能与挑战 [2][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驱动因素 - 市场拉动效应:人口趋势和合格劳动力短缺为使用机器人劳动力创造条件,15至64岁年龄段预计从2020年全球人口的65%降至2050年的58%,日本、中国、德国适龄劳动力预计分别减少27%、22%、6%,类人机器人可填补劳动力供应与需求差距,提升生产率等,激励机器人领域参与者开发部署机器 [4][5] - 技术推动:人工智能、软件和硬件进步不断改善类人机器人,机器人依赖先进硬件组件实现类似人类运动,依赖半导体和先进软件模型提供低延迟和高带宽,生成式人工智能和大型语言模型使类人机器人与人类及环境互动更自然智能 [8][9] 市场发展情景 - 雄心勃勃的场景:假设类人机器人在2030年前实现通用适用性和广泛可靠性,全球类人机器人市场可能达到约5000万台机器人产出,到2050年年营收潜力达1.5万亿美元,可缓解全球劳动力短缺,改变多个行业 [14] - 保守情景:类人机器人仅限于特定应用领域,在受控或危险环境执行特定任务,全球类人机器人市场将趋于平稳,约两百万左右 [16] 当前局限性和关键技术挑战 - 硬件挑战:人形机器人在各种环境和情况下执行自然可靠移动存在困难,当前执行器在功率密度、能源效率等方面有局限性,未来开发取决于执行器技术改进创新 [20][21] - 软件挑战:类人机器人需结合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实现与人类相当的认知和沟通能力,当前在泛化、适应和交互方面存在困难,未来发展取决于软件模型的进步和整合 [24] 竞争格局 - 目前情况:大多数类人型机器人公司在美国,欧洲市场主要由研究驱动,亚太地区学术机构和业界玩家贡献大,各地区监管环境不同,类人机器人未来发展取决于社会认可、法律框架和道德准则 [27] - 未来趋势:市场增长和技术成熟后,可能出现围绕更多专业化和价值链不同环节紧密合作的新行业结构,工业企业可能作为零部件供应商或合同制造商进入市场,或与人形机器人原始设备制造商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28] 战略机遇 - 类人机器人OEM企业需建立新采购网络并提高生产能力,为工业公司进入市场开辟可能 [31] - 工业玩家可利用硬件设计和制造优势支持类人机器人行业发展,运动控制玩家需早期涉足该市场,否则可能错失机会 [31] - 所有工业企业应审查类人机器人对自身业务的影响,决定在新兴市场的定位,人形机器人原始设备制造商也需考虑与运动控制和工业机器人公司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32]
从科幻到现实:如何参与这场潜在的革命:人形机器人日益增多。
罗兰贝格·2025-03-20 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