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文档
Managing Trade Terms to increase commercial performance in OTC
罗兰贝格· 2025-03-28 08:5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在竞争激烈的非处方药(OTC)市场,建立良好商业关系对药企至关重要,优化贸易条款管理可平衡盈利与激励客户,采用整体方法结合行业基准、定制策略和财务模型,能提升药企毛利到净利表现并保持竞争力 [1][5][3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商业政策对OTC药企的重要性 - 建立与客户的商业关系对OTC药企成功至关重要,OTC药物为常见健康问题提供解决方案,也是药剂师业务的重要驱动力 [1] - 药企商业政策对商业利润率有重大影响,实施精心设计的商业政策可加强商业联系,但折扣、回扣和营销运营支出会影响三重净绩效 [2][4] OTC市场贸易条款管理的复杂性 - 优化贸易条款管理需考虑多种因素,包括不同客户需求、监管限制、竞争动态和数据整合分析 [6][7][8] - 需采用整体方法应对复杂性,从定价结构、回扣政策到客户细分和运营效率等方面进行优化,并利用外部基准确定差距和优先事项 [9] 贸易条款优化的整体视角 - 贸易条款优化包括商业条款、监控工具、客户利益、合同管理、治理和流程、目标客户和订单渠道、制造商优势和会计政策等多个支柱 [10] 高效贸易管理的好处 - 从发票内折扣转向发票外折扣可提高透明度,使激励与销售结果更紧密结合 [11] - 关注销售出库绩效可提高库存周转率,降低库存积压风险 [12] - 增加贸易营销投资可提高客户参与度,推动终端用户需求 [13] - 简化贸易条款和激励结构可简化财务规划和预测 [13] - 提供定制贸易条款可加强客户关系,建立长期忠诚度 [14] Roland Berger的贸易条款优化方法 - 为支持药企优化贸易条款管理,Roland Berger开发了综合方法,通过项目证明可带来显著财务效益,客户在几年内三重净盈利能力最多可提高20% [15][16] - 具体建议包括快速见效的措施和需要数年时间的措施 [17] - 方法的关键特征包括对当前绩效进行全面诊断、行业基准分析、定制优化路线图和财务影响建模 [18][19][20] 案例研究:为全球制药客户优化贸易条款 - 挑战:客户虽努力优化毛利到净利投资,但减少销售回扣后分销商销售出库下降3%,商业政策与市场标准不一致,分销结构复杂阻碍优化 [24][26] - 解决方案:包括产品层面、分销商层面、药店层面的优化以及流程改进等七个杠杆 [27][28][29] - 结果:实施七个杠杆后,客户在两年内释放了约20%的毛利到净利投资,提高了销售出库,推动了可持续销售增长 [32]
从科幻到现实:如何参与这场潜在的革命:人形机器人日益增多。
罗兰贝格· 2025-03-20 21:0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报告探讨类人机器人市场的关键驱动因素、未来可能情景、面临挑战,分析竞争格局发展并给出不同策略建议 ,指出人工智能和硬件技术进展使类人机器人从科幻走向现实,为各行业和社会带来新可能与挑战 [2][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驱动因素 - 市场拉动效应:人口趋势和合格劳动力短缺为使用机器人劳动力创造条件,15至64岁年龄段预计从2020年全球人口的65%降至2050年的58%,日本、中国、德国适龄劳动力预计分别减少27%、22%、6%,类人机器人可填补劳动力供应与需求差距,提升生产率等,激励机器人领域参与者开发部署机器 [4][5] - 技术推动:人工智能、软件和硬件进步不断改善类人机器人,机器人依赖先进硬件组件实现类似人类运动,依赖半导体和先进软件模型提供低延迟和高带宽,生成式人工智能和大型语言模型使类人机器人与人类及环境互动更自然智能 [8][9] 市场发展情景 - 雄心勃勃的场景:假设类人机器人在2030年前实现通用适用性和广泛可靠性,全球类人机器人市场可能达到约5000万台机器人产出,到2050年年营收潜力达1.5万亿美元,可缓解全球劳动力短缺,改变多个行业 [14] - 保守情景:类人机器人仅限于特定应用领域,在受控或危险环境执行特定任务,全球类人机器人市场将趋于平稳,约两百万左右 [16] 当前局限性和关键技术挑战 - 硬件挑战:人形机器人在各种环境和情况下执行自然可靠移动存在困难,当前执行器在功率密度、能源效率等方面有局限性,未来开发取决于执行器技术改进创新 [20][21] - 软件挑战:类人机器人需结合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实现与人类相当的认知和沟通能力,当前在泛化、适应和交互方面存在困难,未来发展取决于软件模型的进步和整合 [24] 竞争格局 - 目前情况:大多数类人型机器人公司在美国,欧洲市场主要由研究驱动,亚太地区学术机构和业界玩家贡献大,各地区监管环境不同,类人机器人未来发展取决于社会认可、法律框架和道德准则 [27] - 未来趋势:市场增长和技术成熟后,可能出现围绕更多专业化和价值链不同环节紧密合作的新行业结构,工业企业可能作为零部件供应商或合同制造商进入市场,或与人形机器人原始设备制造商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28] 战略机遇 - 类人机器人OEM企业需建立新采购网络并提高生产能力,为工业公司进入市场开辟可能 [31] - 工业玩家可利用硬件设计和制造优势支持类人机器人行业发展,运动控制玩家需早期涉足该市场,否则可能错失机会 [31] - 所有工业企业应审查类人机器人对自身业务的影响,决定在新兴市场的定位,人形机器人原始设备制造商也需考虑与运动控制和工业机器人公司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32]
蓄势而行:2040年全球汽车行业前景展望:为“马拉松”式变革做好长期准备
罗兰贝格· 2025-03-17 14:16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汽车行业正处漫长变革期,未来十五年新技术和地缘政治将改变市场、扰乱供应链,行业重心会转移 [2] - 决定汽车行业变革的四大关键趋势为多极化、自动化、互联化和电气化,简称“PACE” [2] - 到2040年全球纯电汽车新车销量渗透率基准场景下达68%,保守场景下达63%,不同区域电气化水平决定不同场景 [2] - 销量和收入来源正转向中国和“全球南方”市场,成熟市场新车销售已达“峰值” [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汽车行业经历深刻变革,但变革内涵颠覆传统认知 - 汽车行业正经历重大变革,产业内部话语权平衡被重塑,新势力抢夺市场份额,技术发展快,宏观经济和地缘政治格局复杂 [11] - 出行模式转变速度低于预期,主要集中在大城市,且新出行方式渗透未达预测,私家车在郊区/乡村和长途出行中仍占主导 [12][16] - 未来十五年,全球多数地区出行需求预计年复合增长率2% - 3%,大型都市区域新交通方式对汽车销售整体影响有限 [15] 重塑汽车行业的四大关键趋势 多极化——从全球化到区域化 - 不同区域将按不同方向和速度发展,行业将更具多极化,与全球化趋势形成对比 [22] - 北美、欧洲和中国仍为核心市场,“全球南方”增长强劲但市场购买力低于西方和中国,汽车市场以入门级和大众化车型为主 [26] - 监管推动可持续发展转型,但各区域存在差异,地缘政治不稳定,全球化格局将改变,企业需强化产业链本土化战略 [27][28] 自动化 – 从人工到人工智能 - 自动驾驶普及面临技术、监管、消费者接受度和经济可行性等挑战,预计到2040年多种自动驾驶车辆将上路,但过程渐进且有区域差异 [35][36][37] - 人工智能在汽车行业应用处于早期,预计到2040年车企将广泛采用,应用于各职能部门提升效率等,但不同车企获益程度因数据获取、法规和组织架构而异 [46][47] - 人工智能对主机厂、零部件供应商和汽车后市场企业影响不同,企业需学会利用人工智能管理业务并提高效率 [48] 互联化——从“马力到字节” - 到2040年所有新车预计遵循软件定义汽车(SDV)模式,对用户和主机厂有利,主机厂需调整电子电气和软件架构以保持竞争力 [53] - 主机厂目前专注自研电子电气和软件架构,正在兴起的生态系统有半导体主导、科技企业主导和主机厂主导三种发展路径,最终将形成全行业通用标准体系 [57][60] - SDV模式普及将重塑汽车电子价值链,主机厂、电子电气一级供应商和半导体供应商将面临不同机遇和挑战 [61][62] 电气化——从燃油车到电动车 - 电气化是重要议题,纯电汽车崛起不可逆,到2040年全球纯电汽车渗透率将超68%,不同区域增长速度和渗透率存在差异 [64][65] - 供应链脱离化石燃料,对“全球南方”和中国产生依赖,下游业务面临挑战与机遇,“全球南方”市场有商业机会但也面临挑战 [66][67] - 纯电汽车可在车 - 家(V2H)和车 - 网(V2G)系统中充当储能单元,催生新商业模式,但发展潜力可能受监管限制 [71] - 替代燃料在乘用车市场难成主流,氢能主要应用于商用领域,合成燃料不会大规模使用 [72][73] 产品演化与区域差异 更加本土化的产品 - 2040年主流车型与现在不同,约68%为纯电汽车,20%为混动车型,区域差异显著,车辆将采用SDV模式,自动驾驶渗透渐进 [76] - 客户购买行为因地区而异,“全球南方”市场以入门级和大众车型为主,未来十五年不会大量出现简配车型 [76] 中国和“全球南方”崛起,传统成熟市场地位依然稳固 - 全球汽车行业增长缓慢,预计未来年均增长1.1%,各地区增长速度差异显著 [91] - 中国和“全球南方”是主要增长市场,成熟市场新车销量已达或接近“峰值”,随后将缓慢下降 [92] - 中国将驱动收入增长,成熟市场仍有机遇,各市场战略重点不同,企业需根据市场特点制定策略 [93][94] 驾驭变革 主机厂 — 中国主导还是西方复苏? - 主机厂持续承压,需采取果断战略行动,话语权天平向中国主机厂倾斜,西方主机厂前景不明 [101][102][103] - 假设2040年有两种场景,场景一中国主机厂强化主导地位,西方主机厂陷入困境;场景二西方主机厂迎来复苏,全球汽车格局仍有竞争 [105][110] - 主机厂战略重点包括更灵活的本土化战略和加强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西方主机厂做好这些可稳住或夺回市场份额 [114][115] 零部件供应商 — 收入池和话语权的转变 未提及 迎接“马拉松”式变革 未提及
20242025年电池产业监测报告:市场发展概述及价值链的战略选择(英)2025
罗兰贝格· 2025-02-24 15:40
BATTERY MONITOR 2024/2025 The tense economic situation throughout the EU is coming to a head in Germany. Several carmak- ers are faltering or already in the throes of a full-blown crisis as record production of electric vehicles is met with weak demand. The result? Overproduction of electric cars, announced factory closures, looming strikes by the workforce. Elsewhere, big-name battery manufacturers are experiencing a major disappointment as they have to cut back or even face serious financial difficulties. ...
2024-2025年电池产业监测报告:市场发展概述及价值链的战略选择(英文版)
罗兰贝格· 2025-02-19 14:1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电池行业过去一年动荡,需求波动、挑战升级,中国产能过剩给西方市场带来压力 [11] - 降低成本是当前电池市场主导主题,可持续性、技术性能、竞争力和创新是行业关注重点 [17] - 不同电池材料、生产、产品性能等环节面临不同挑战和机遇,需各方采取相应策略应对 [21][22][2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前言与介绍 - 电池行业过去一年动荡,新进入者生产爬坡困难,中国产能过剩给西方市场带来压力 [11] - 报告沿电池价值链分析,涵盖可持续性、技术、竞争力和创新等方面,各章有简要总结和战略启示 [13] 总体市场观点 - 降低成本是当前电池市场主导主题,可持续性目标可通过多种优化手段实现,技术发展注重成本与性能平衡,市场竞争激烈,创新技术有望塑造未来市场 [17][18][19][20] - 监管者应提供本地激励措施;电池制造商需重新评估扩张计划,整合新技术;汽车原始设备制造商要降低成本,采用新技术;投资者需确保有稳定的承购协议,投资低成本、灵活技术的目标 [21][22][24][26] - 2023年成本上升使可持续性优先级下降,但欧洲行业仍在努力实现长期碳排放目标,通过多种手段可实现碳足迹降低目标,但存在供应安全风险和其他环境挑战 [28][32][37] - 近期电池应用注重降低成本,LFP及相关技术市场份额有望增加,但也存在局限性,不同电池化学需求变化影响整个价值链 [41][43][53] - 中国电池市场产能过剩,低价出口给欧美市场带来压力,市场需求波动和产能过剩影响竞争力,欧美采取不同保护措施,中国电池在欧盟仍有成本优势,创新对保持竞争力至关重要 [58][59][74][81][83] - 低阴极化学、硅阳极材料、工艺改进、干涂层、单周期形成、减少老化和电池到包装技术等创新有望降低成本、能耗和排放,但大多依赖外部因素 [87][90][94][96][97] 电池材料 - 电动汽车销售放缓给电池材料供应链带来压力,未来供应可能紧张,推动了新创新,可持续性方面可通过优化价值链降低碳足迹,技术上不同阴极化学针对不同市场细分,阳极化学关注硅阳极技术,竞争力受电动汽车采用率下降影响,创新集中在LMFP、硅阳极和固态电池 [100][101] - 监管者应促进新兴技术发展,提供稳定监管框架;电池制造商和汽车原始设备制造商需保持弹性价值链,产品组合多样化;投资者需确保投资的成本优势,警惕供应缺口风险 [102][104][105] - 优化电池材料价值链可大幅降低碳足迹,关键在于阴极活性材料、阳极材料、其他电池材料、二次效应和运输等方面 [106][107] - 锂离子电池市场主要由镍基和L(M)FP化学主导,不同化学适用于不同市场细分,钠离子电池在某些领域挑战锂离子电池,阳极化学改进集中在硅阳极技术 [112][113][119][121] - 电动汽车采用率下降导致电池材料需求波动,价格下跌给矿商和精炼商带来压力,供应可能收紧,电池参与者需建立弹性供应链 [123][124][133] - 创新集中在LMFP和富锰阴极、硅阳极和固态电池,这些技术有望提高性能和降低成本,但面临技术挑战 [137][138][142][148] 电池生产 - 欧洲通过创新生产工艺、优化效率和采用可再生能源来解决可持续性和竞争力问题,但在扩大创新规模、确保人才和减少依赖方面仍面临挑战 [156] - 监管者应激励可再生能源采用,设定碳中和目标,解决技能差距;电池制造商应优先采用创新技术,提高整体设备效率;汽车原始设备制造商应与电池制造商建立战略伙伴关系;投资者应关注能有效缩小技能差距和提高生产效率的公司 [160][163][164][170] - 可持续电池生产面临成本、能源需求和废物管理挑战,激光干燥和干涂层等创新可降低能源需求和成本,采用可再生能源和优化废物管理有助于实现碳中和 [166][171][172][173][174] - 优化电池生产技术需关注降低周期时间、提高整体设备效率、减少废品率和早期缺陷检测等关键指标,实时跨过程控制系统对新制造商至关重要,质量控制和废物减少策略可降低生产成本 [175][176][177][178] - 全球电池生产市场由亚洲公司主导,欧洲和美国公司正在增加产能,欧洲制造商注重可持续性、质量和创新,与亚洲和美国公司形成差异化竞争,但面临人才竞争和市场挑战 [179][182][183] - 激光干燥、干涂层、跨过程控制系统和自适应电池形成等创新有望提高效率、质量和可持续性,但扩大规模面临挑战,全固态电池是下一代电池的发展方向 [189][190][194] 产品性能 - 电动汽车采用受成本节约和环境效益驱动,但仍面临成本、充电和电池安全等挑战,电池技术、替代化学和设计管理系统创新对提高性能、竞争力和可持续性至关重要 [198] - 监管者应支持快速充电基础设施发展,实施电池生命周期可持续性标准,更新安全标准,平衡关税政策;汽车原始设备制造商应多样化产品,提高安全性能,采用先进材料和技术;
2024年AI在制药领域的应用报告
罗兰贝格· 2025-02-17 18:1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AI可提升制药企业的营收和利润,在制药价值链中释放巨大价值,应用得当时能同时提高效率和收益,在更短时间内为患者提供更好的药物,但企业需考虑大量因素使AI实施有效,罗兰贝格可提供模块化方法满足不同公司需求 [2][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获取AI收益 - AI应用得当可提高有效性和效率,为患者带来更好药物,但效率和收益提升潜力因价值链环节而异,需合理管理AI预期以调整投资 [4] - AI在研发环节主要应用于产品组合优化、药物发现等;运营与生产环节应用于化学、制造和控制等;商业化环节应用于市场研究、营销组合优化等 [5] AI如何助力研发 - AI可在计算机模拟研究、医学洞察和湿实验室支持等领域为研发增加价值,加速从药物发现到临床前候选阶段的进程,帮助药物发现环节变革 [7] - AI在研发中的应用可通过更快的数据分析和计算机模拟测试加速开发过程,增强数据处理能力提升质量,在多靶点药物研发中提高质量,预测性设计生成提升创新力 [8] - AI推动从药物发现到临床前候选阶段的全面变革,一些机构发现该阶段时间最多可缩短50%,成本也可实现类似程度下降,如重新利用现有分子通过AI赋能后,时间从三到五年缩短至两到三年,成本降低30%-50% [10] AI在研发环节的挑战 - 企业实施AI需考虑数据可得性、企业能力和监管框架等因素,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和欧洲药品管理局已发起多项举措为药物发现环节使用AI提供指导方针,了解方针及其未来趋势对可持续实施AI至关重要 [14] 广泛收益 - AI的最新发展赋能新用例显著改善各种生产关键绩效指标,最多可提高25%的收入和缩短10%的上市时间,还能在人工、物料、机器等方面实现成本节降 [17][19] 独到的商业洞见以最好满足患者需求 - 在产品上市阶段,AI可在监管和医学事务及商业职能等方面提供支持,如自动追踪监管变化和合规性预测、提供批准后真实世界数据增强追踪等,还能为销售、营销和市场准入环节提供独到见解,制药公司倾向于收购或独立开发AI工具或服务 [21] AI与医务人员互动 - 使用AI工具直接协助与医务人员互动的应用日益增多,但团队需接受全面培训才能发挥最佳效果 [25] 采用AI - 将AI整合进公司流程为制药公司提供提升营收和利润的潜力,创建运营防护机制和合理的内部治理架构可实现AI的规模化应用,制药公司需应对监管压力并扩展AI应用案例 [28] 我们的解决方案 - 罗兰贝格根据每家公司的AI发展成熟度,提供模块化方法满足不同公司需求,定制化解决方案可帮助企业量身打造AI应用之旅,提高企业应用适配性和影响力 [31] - 罗兰贝格模块化AI解决方案组成要素包括评估当前AI完备度和表现等基线工作,举办用例识别工作坊等用例识别、开发与实施工作,建立AI工作小组和卓越中心等组织和运营模式设立工作,IT完备度评估等高阶IT架构开发工作,协助供应商识别和选择等落地支持工作 [33]
2023ESG报告:影响行动
罗兰贝格· 2025-02-13 11:01
报告核心观点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秉持可持续且包容的增长理念,阐述自身组织内部实现ESG目标的措施及对客户推广这些目标的方式,关注2023年举措影响并说明2024年强化影响的计划,致力于构建净零世界 [2] 分组1:公司概况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成立于1967年,是唯一源自欧洲的全球咨询公司,拥有超50个办公室、超3500名同事,活跃于主要市场,2023年收入约10亿欧元,同比增长16%,由约350名合伙人拥有 [8][16] - 公司核心价值观包括创业、卓越和移情,致力于可持续和包容性未来,目标是2028年前实现净零气候影响并已获验证 [19][20] 分组2:利益相关者参与 - 公司利益相关者包括员工、客户、供应商、社会和地球,与他们沟通倾听需求是决策关键,也是企业成长基础 [27] - 公司倾听客户需求,交付卓越成果,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支持客户走向可持续未来 [27] - 公司与环保组织合作,减少生态足迹,推广可持续实践,应对环境挑战,将可持续性融入业务 [28] - 公司与供应商建立牢固关系,促进可持续发展,推动负责任采购,鼓励环境管理 [32] 分组3:重要性分析 - 公司回顾2022年重要性分析,确认2023年相关可持续性问题仍重要,正根据欧盟CSRD更新评估,结果将纳入2024年ESG报告 [34][35] - 公司重要性矩阵按内外部重要性对关键议题排序,方法论详情见2021年ESG报告 [36] 分组4:赋权的人 员工培训与发展 - 公司为员工提供广泛培训和发展机会,包括必修培训bootcamps、可选虚拟和现场课程、定期开放访问培训课程等,还与BetterUp合作提供个性化培训和辅导 [64][65][66] - 挑战俱乐部为期两年,加速下一代领导者发展,促进知识转移和网络建设,参与者有领导力培训、辅导和交流机会 [68][69] - 欧洲女性人才计划吸引女性毕业生和专业人士,高潜力候选人接受24个月培训和活动,提升女性职业发展和公司包容性 [75] - 我的方式@RolandBerger为女性高级咨询师提供发展空间,参与者与项目赞助人讨论 [77] 多元化、公平和包容 - 公司致力于打造多元化、公平和包容的工作场所,在多方面促进多元化,通过企业、当地实体和亲缘团体行动和政策兑现承诺 [82][84] - 公司开展无意识偏见和不歧视培训、提高跨性别和非二元性别意识活动、消除残疾活动等,推动多元化管理的人力资源培训 [85][87][94] - 公司有多个亲缘团体,如黑色@RolandBerger、JustBe、女人@RolandBerger等,促进员工联系和多元化发展 [98][99][100] 以人为本的工作文化 - 公司新的工作方式倡议围绕提高意识与透明度、转变思维与共同拥有展开,目标是创建可持续工作文化,让员工灵活工作 [106] - 公司提供灵活工作地点和时间,包括远程工作、兼职模式等,推出YourWorkation项目,计划扩展到其他欧洲国家 [108][113] - 公司重视员工职业健康与安全,提供安全工作环境,组织校友活动,有全球职业健康与安全政策和在线学习模块 [116][117][118] 社会福利与社区影响 - 公司的Social和创业奖学金让员工支持非营利组织或实现商业想法,如Alena支持土著亚马逊可可种植者、Mona参与法国妇女权利项目等 [120][121][122] - 公司的B&me计划帮助顾问成长,学生俱乐部保留优秀咨询实习生,雇主品牌宣传活动吸引人才 [125][127][129] - 公司致力于社区项目,通过无偿咨询和志愿服务为社会做贡献 [130] 未来规划 - 2024年公司计划扩大发展计划,加强DEI治理,设立全球平台和领导委员会,促进盟友关系 [132][133] - 公司将增加培训范围,融入可持续性,强化积极行为激励,支持公司文化,扩大灵活工作选择,培育多样性 [134][135][136] 分组5:气候行动与可持续性 自身气候影响与措施 - 2023年公司绝对排放量40547吨CO2e,按收入计算排放强度较2019年基线年减少30%,范围1排放占4%、范围2排放占1%,通过电动化车队和增加可再生能源使用减少排放 [145] - 2023年4月公司将内部可持续性活动重组到全球ESG部门,团队负责实施可持续发展雄心,得到专家和大使支持 [144] - 公司更新2028年SBTi目标,有望实现目标,目前范围1和2排放量已减排45%,可再生能源占比达90%,人均商务旅行排放量减少25% [154][155][156] 帮助客户与外部参与者 - 公司帮助客户减少碳排放,利用解决方案和去碳化工具箱,开发实施技术创新,实现可持续性货币化,参与公共气候行动辩论 [142] 未来计划 - 公司需寻找减少旅行排放的新方法,如优化本地产能平衡、减少碳排放 [161] - 公司参与WWF项目,保护巴西塞拉多热带木草原和波罗的海海草草甸,准备购买可持续航空燃料证书 [163][164][165] - 公司激励绿色商务旅行,提供"德国票",开展最小化周活动,推广在线培训课程 [172][173] - 公司延长IT硬件租赁期,提供翻新设备选择,扩大CO2仪表板,自动化激励方案 [176][177][178] - 公司举办可持续性周活动,提高员工气候变化意识 [179]
AI和可持续性:孪生转型如何成功
罗兰贝格· 2025-02-13 10:57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世界正处于数字化、AI和可持续性转型的关键时期,企业推动AI和可持续性的双重转型能产生强大协同效应,带来多方面成果,但也面临诸多挑战,需采取结构化方法推进转型 [3][1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变革的驱动力 - 消费者72%优先考虑环保产品,64%担心气候变化,73%希望AI推动积极变化 [12] - 投资者超50%计划明年促进可持续发展投资,生成式AI或使熟练工人性能提高40% [12] - 员工70%重视雇主可持续发展计划,44%认为集成AI和自动化是当务之急 [12] - 政府通过欧盟人工智能法案、CSRD和加利福尼亚环境质量法案等推动可持续性和道德AI [12] 成功的潜力 - 人工智能与可持续性整合有端到端可见性和转型、更好更快创新、优化资源利用率、提高ROI可持续性投资、目的驱动组织变革管理五大成果 [15] - 社会方面跨国软件公司开发AI应用赋能视力受损个体,应用超150个国家和地区 [15] - 环境方面零售和餐饮连锁企业用AI视觉技术减少食品浪费,超30个国家和地区400家门店食品浪费减少超50% [15] - 治理方面全球制药公司将AI伦理融入战略框架,采用AI风险管理工具提升治理水平 [15] 共享的成功标准 - 人工智能和可持续性转型共同成功因素有变更承诺、领导力买入、稳健治理、数据准备、员工敬业度和文化、平衡效率和创新 [17] - 人工智能转型突出因素有技术专长和基础设施、AI适应性和可扩展性 [18][19] - 可持续性转型因素有管制对齐、利益相关者协作 [20][21] 公众对AI和可持续性的看法 - 总体AI和可持续性乐观情绪中立或积极,多数关注社会维度,2024年10月起环境关注增加 [23] - 英语新闻情绪最积极,社交媒体是积极情绪主要驱动力 [25] - 德语讨论正负情绪更均衡,负面集中在环境和监管障碍 [25] - 法语讨论主题多样,正负情绪平衡,网络安全有挑战 [26] 导航复杂性 - AI环境盲点方面数据中心冷却增加能耗,硬件创新产生电子废物,不到14%回收,可用Scope3方案应对 [30][31] - 伦理AI治理方面需实施全面框架,优先考虑透明度、问责制和公平性 [32][33] - AI进步与可持续发展差距方面AI增长超越可持续努力,整合两者可释放变革潜力 [34] 双胞胎转型下一步 - 整合双转型四步骤为设置优先级、计划和措施、为每个人设定目标、转化确定协同作用杠杆 [38]
Twin Transformation: How AI and sustainability can drive competitive advantage
罗兰贝格· 2025-02-12 08:5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组织同时进行人工智能和可持续性转型可产生强大协同效应,实现双转型 [1] - 人工智能与可持续性的联系不仅是理论,更是实际战略机遇,在环境、社会和治理方面均有应用 [2] - 双转型虽面临挑战,但潜力巨大,组织需采取结构化方法开启转型之旅 [4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研究方法 - 分析社交媒体和新闻情绪,评估谷歌趋势数据,涵盖2024年1月至10月,分析德、英、法内容,处理原始数据并手动审核约3000条高影响力帖子,识别ESG维度模式 [5][7] 双转型的变革驱动因素 - 消费者优先选择有影响力品牌,推动人工智能和可持续性发展 [10] - 投资者关注可持续性和技术进步,将其视为生产力和增长关键驱动力 [11] - 政府通过严格法规,推动可持续性和人工智能道德使用 [11] - 员工重视工作场所对人工智能和可持续性的采用 [12] 双转型的潜在成功成果 - 提高可持续性投资回报率,人工智能增强效率,更好利用数据并易于扩展 [16] - 实现以目标为导向的组织变革管理,使团队与清晰、有影响力的愿景保持一致 [18] - 实现端到端可见性和转型,更好的数据和见解促成全面变革 [18] - 实现更好、更快的创新,人工智能带来以前认为不可能的突破 [18] - 优化资源利用,人工智能优化资源使用,助力气候目标并降低成本 [18] 双转型的成功案例 - 环境方面,一家大型零售商和餐厅连锁店与人工智能视觉公司合作,减少食物浪费超50%,项目已扩展到30多个国家和400多家门店 [19] - 社会方面,一家跨国软件公司与初创公司合作开发人工智能应用程序,帮助视力受损者,应用程序在150多个国家可用 [20] - 治理方面,一家全球制药公司将人工智能伦理纳入战略框架,增强问责制和透明度,采用人工智能风险管理工具提高洞察力 [21] 双转型的共同成功标准 - 承诺变革,成功转型的公司需有真正的变革承诺 [25] - 领导支持,成功转型依赖领导团队的积极支持和参与 [25] - 健全治理,有效治理结构对指导和监督项目至关重要 [25] - 数据准备,全面集成的数据湖是同步转型的关键推动因素 [25] - 员工参与和文化,员工上下参与且组织文化支持创新时,转型更易成功 [25] - 平衡效率和创新,找到运营效率和创新实践的正确平衡是成功转型的标志 [26] 对人工智能和可持续性的公众认知 - 总体情绪大多为中性或积极,社交维度讨论最多,环境方面自2024年10月起关注度增加 [28] - 社交媒体对ESG话题的情绪比传统新闻媒体更积极,是塑造公众舆论的关键平台 [31] - 英语内容积极情绪最多,社交媒体推动积极情绪;德语内容正负情绪较均衡,负面讨论集中在环境和监管方面;法语内容主题多样,正负情绪较平衡,但网络安全和数据隐私仍受关注 [33][34][35] 双转型旅程中的挑战 - 人工智能的环境影响不透明,数据中心冷却系统增加能源消耗,硬件创新产生大量电子垃圾,全球回收率低于14%,需准确分类和跟踪排放,与供应商合作优先考虑节能系统和绿色创新 [39][40] - 人工智能需要强大的道德监督,否则会加剧不平等、强化偏见和恶化环境影响,组织需实施全面框架,确保透明度、问责制和公平性 [41][42] - 全球人工智能发展速度超过可持续性努力,造成不平衡,需将人工智能与可持续性目标整合,使技术进步与环境优先事项保持一致 [43] 双转型的实施步骤 - 为人工智能集成和可持续性倡议设定明确可行的目标 [47] - 了解人工智能在可持续性旅程中的优化作用,以及可持续框架对人工智能负责任使用的指导作用 [47] - 根据潜在影响、可行性和与长期战略的一致性对倡议进行排序,确保利益相关者的全面支持 [47] - 从头制定转型路线图,或整合现有的人工智能和绿色转型 [47]
Roland Berger ESG Report 2023
罗兰贝格· 2025-02-11 08:5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Roland Berger认为可持续发展是机遇,通过与客户合作及自身行动推动可持续发展,实现净零经济目标 [11][14] - 公司在2023年取得一定进展,如减少排放强度、加强ESG单元建设等,未来将继续推进各项举措,包括更新减排目标、加强透明度等 [13][25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第一章:Empowered people - Driving change from within - 公司通过提供学习发展机会、营造多元包容工作环境和以员工为中心的文化,激发员工潜力 [72] - 提供多种培训,如定制培训、bootcamps、BetterUp coaching等,还有Challenge Club等项目加速人才发展 [75][82] - 开展多个促进多元化的项目,如欧洲女性人才计划、My Way@RolandBerger等,还通过多种活动和培训提升多元化意识 [87][94] - 实施新的工作方式倡议,包括灵活工作地点和时间、Workation项目等,提升员工工作生活平衡和参与度 [123][127] - 开展社会和创业奖学金项目,让员工支持公益事业或实现商业想法 [137] - 2024年计划扩大发展项目、增加培训范围、加强多元化和包容性治理等 [155][157] 第二章:Climate action and sustainability - Building a net zero world - 2023年气候问题严峻,公司采取综合气候行动,包括自身减排和帮助客户脱碳 [163][165] - 重组可持续发展活动,成立全球ESG单元,2023年绝对排放量为40,547 t CO2e,排放强度较2019年降低30% [167][170] - 设定2028年近期SBTi目标,包括减少Scope 1和2排放、增加可再生电力使用、减少商务旅行排放等,目前进展良好 [174][179] - 面临减少Scope 3排放挑战,计划购买可持续航空燃料证书、参与WWF项目等 [177][190] - 采取多种措施减少商务旅行排放,如Minimize Weeks倡议、扩展CO2 Dashboard、开展培训等 [200][204] - 帮助客户解决可持续发展挑战,如汽车、航空、水泥等行业项目,还参与国际活动和制定标准 [215][232] - 2024年计划审查近期SBTi目标、实施Carbon Guru工具、更新内部移动政策、加强ESG透明度等 [253][256] 第三章:Responsible business - Living our values - 公司秉持诚信和责任文化,遵循行为准则和9项承诺,进行风险管理和合规培训 [260][262] - 严格筛选客户,避免与受制裁或涉嫌非法活动的实体合作,有严格尽职调查和审批流程 [269][271] - 采取措施打击贿赂和腐败,遵守人权原则,确保供应商履行相关义务 [272][276] - 要求员工报告违规行为,有举报系统和评估调查机制,确保全面透明和数据保护、网络安全 [279][284] - 2023年加强风险和合规职能,未来将继续投资,实施人权政策,加强与员工沟通和培训 [287][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