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核心观点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是我国在岸金融市场发展主阵地,但国际化水平不足,呈现“在岸成熟、跨境受限、离岸薄弱”特征,发展“境内离岸”金融中心是提升国际化水平关键,券商在其中承担重要使命,可助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人民币国际化和金融市场双向开放 [3]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是我国迈向金融强国的必由之路 国际金融中心是全球资本流动、金融创新和监管体系的综合载体 - 国际金融中心是全球金融核心枢纽,具备发达金融市场、完善基础设施、国际化金融机构、丰富金融产品和自由资本流动等特征,有资金融通、资产定价、风险管理、金融创新和信息集散等功能 [6][7] - 国际金融中心分全球性、区域性和功能型三类,如纽约、伦敦属全球性,上海属区域性 [9]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是我国在岸金融市场发展的主阵地 - 上海服务内地经济和资本市场,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等,金融市场体系完善,2024年9月在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报告中位列第八 [12] -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是国家战略,自1992年开启序幕,历经多阶段发展,当前处于全面提升能级关键阶段,新修订条例提供法治保障 [12][14][15]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承载五要素,联动五中心发展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五要素内涵丰富 - 建设要素包括金融监管调控、要素市场、产品市场、基础设施和金融机构,需具备庞大市场体系、多样金融产品、完备基础设施、国际视野金融机构及软实力 [16][17] - 上海金融要素市场体系完备,2024年金融业增加值8072.73亿元,多个市场规模居全球前列,金融机构门类齐全,基础设施电子化程度高 [18][23]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有力推动上海其他四大中心发展 -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与其他四大中心联动发展,“上海价格”为国际贸易定价,金融赋能科技创新,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24][28]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存开放短板,国际化是未来着力方向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开放程度不高,国际影响力有限 - 上海金融市场国际化水平低,股市外资持有占比约4%,债券市场外资占比不到3%,金融机构国际化能级待提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不足,对外融资规模有限,“上海价格”国际认可度不高,境内离岸金融服务弱 [29][32][39] - 上海呈现“在岸成熟、跨境受限、离岸薄弱”特征,国际化水平与标杆城市差距大 [40]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与国际规则接轨,提升国际化水平迫在眉睫 - 上海试点对外开放制度改革,推动金融制度与国际标准趋同,完善境内外双向互联互通机制 [41][44] “境内离岸”金融中心建设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提升国际化水平的关键 “离岸金融”内涵和实践持续演进,境内离岸金融建设重要性凸显 - 离岸金融指跨越法区或关税区域的金融活动,分“境内离岸”和“境外离岸”,上海人民币离岸金融体系处于初级阶段,建设“境内离岸”市场是重点 [46][47][49] 发展人民币离岸交易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核心 - 上海将完善人民币离岸交易金融体系,推动基于人民币国际化的境内离岸金融市场建设,利用自贸试验区优势创新业务,丰富互联互通机制,加快法制建设,推动规则与国际接轨,放宽业务限制,构建风控体系 [50][58][62] 券商在上海离岸金融中心建设中承担重要使命 离岸资本市场是上海离岸金融中心建设的重中之重 - 政策支持上海构建离岸金融体系,发展人民币离岸交易,离岸资本市场业务重要,上海推进跨境金融有优势,政策指明四大任务,离岸资本市场是建设关键 [63][64][66] 离岸金融中心建设为券商打造国际一流投行提供更多业务机遇和发展空间 - 浦东离岸金融中心建设思路包括建立证券市场等,券商可助力上海离岸金融中心建设,发挥功能作用,开展业务,具体发力点有助力企业海外融资、在交易平台发挥作用、研发推广离岸金融产品 [66][67][70]
国际金融中心专题报告系列之上海篇:境内离岸金融中心建设正当时
国泰君安·2025-03-25 1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