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中国生物医药行业虽面临压力,但增长趋势有望持续,创新驱动和对优质医疗服务的需求将推动行业发展 [65] - 政府“全链条支持创新”政策将为行业带来机遇,加速整体成长,激励企业创新 [65][66] - 本土企业创新能力增强,有望拓展全球市场;跨国公司需转型并加强与本土企业合作 [65][66] - 企业运用政策时需重视税收与监管,提前规划以降低税负和提升税收效率 [6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中国生物医药行业概览:宏观趋势与变革动态,研发成为行业核心价值驱动力 宏观趋势与变革动态 - 总体规模:“十三五”至“十四五”期间,行业发展是国家产业战略核心,过去十年迅猛发展,近两年增速放缓,2022 年起下行,2024 年呈现复苏态势 [7] - 融资规模:生命科学与健康医疗行业处于融资严冬期,2022 年起非 IPO 融资项目数量和规模、IPO 数量和筹集资金规模均大幅下降 [11] - 外部不确定性:全球经济放缓和不利立法提案冲击中国生命科学企业,短期内行业发展有压力;但全球通胀缓解、降息周期及中国政府经济刺激,业内预期行业将受益 [16] 行业价值的核心驱动因素 - 研发实力提升:过去十年本土企业研发实力显著增强,在研管线数量飞跃增长,成为全球第二大创新药研发市场 [17][18] - 创新药物获批增加:获批新药临床试验申请(IND)和新药上市许可(NDA)的创新药数量显著增加,为市场扩大奠定基础 [22] - 研发支出稳定:A股和港交所上市的中国生物医药公司研发支出保持稳定,研发支出占营业收入比例相对稳定 [24] - 专业治疗领域融资与新技术:小分子药物、抗体药物和药物递送领域融资额上升,人工智能为行业带来发展机遇,中国企业研发能力增强,创新药市场活跃 [28][31] 政府政策:全链条支持创新 - 中央政府:推出“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战略,包括资金扶持、人才培养、引入人工智能技术、数据资源共享和推动审批流程高效化等 [34] - 地方政府:多地出台具体支持政策,涵盖优化营商环境、资金支持、人才引进、投融资支持、全球发展、数字化赋能、创新能力提升、临床试验支持、审评审批加速和创新产品推广等方面 [35][40][41] - 生物医药产业园:在政策扶持下,已孵化初创企业、助力成熟企业发展,其生态系统与全链条支持创新政策理念契合,将在政策落地中发挥重要作用 [43] 生物医药企业的应对策略 跨国公司 - 引入创新产品:加大将创新产品和治疗方案引入中国市场的力度 [48] - 加强研发合作:与本土企业合作研发,调整自主研发布局,在华研发项目和 III 期临床试验预计继续增长 [49] - 强化管线合作或收购:开展并购行动,收购本土企业管线或建立战略联盟 [53] - 供应链本土化及产品剥离:调整产品组合,加快导入新产品,转让成熟产品线,推行本地采购和降低成本 [53] 中国本土生物医药企业 - 建立研发基地:考虑在中国不同地区建立多个研发基地,各有侧重,利用各地资源与政策优惠 [54] - 跨境授权交易:通过第三方或集团内跨境授权交易,加速研发成本回收和拓展海外市场 [54] - 争取个性化政策:向当地政府争取符合整体研发战略的个性化支持政策 [58] - 多地布局研发:在中国多地布局研发活动,充分利用各地优势 [58] 生物医药企业的关键考量 跨国公司 - 新管线或产品导入:考虑合适的引进途径、转让定价方法和税务及监管合规性 [63] - 合作开发或收购管线:考虑收购方和持有方、特殊目的公司设立、权益区分和商业模式及转让定价政策 [63] - 供应链本土化和产品剥离:考虑海外主体利润获取、运营模式、税务影响和实施障碍 [63] 中国生物医药/生物科技公司 - 多地布局研发:考虑不同地区实体研发功能分配与知识产权策略和税务效率的关系 [64] - 跨境授权交易:考虑转让方式、授权主体和途径、收益分配和税收优惠政策 [64] 共同考量 - 考虑研发人才、基础设施、上下游企业集聚程度和行业监管等因素对商业和投资决策的影响 [64]
“全链条支持创新”,中国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新政及其影响
德勤·2025-03-27 1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