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汽零业务盈利水平稳步改善,拓展机器人丝杠业务增量可期,随着产品结构优化,净利率有望提升至 5 - 10%,且依托工艺协同性和技术积累,拓展机器人丝杠业务打开远期成长空间 [8] - 压缩机、轻量化业务稳健增长,压缩机业务逐步扭亏,盈利水平持续好转 [8] - 人形机器人量产在即,布局丝杠迎第二增长曲线,行星滚柱丝杠市场规模增长空间大,丝杠业务有望成为公司重要的第二增长曲线 [8] - 公司转向器零部件、减震器零部件绑定头部 Tier 1 客户增长稳健,商用车空调压缩机持续减亏,盈利稳步提升,人形机器人丝杠业务打开公司远期成长空间,预计 25 - 27 年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22/2.02/5.65 亿元,同比 +70%/66%/180%,现价对应估值分别为 125x、76x、27x [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北特科技:深耕底盘零部件,轻量化 + 机器人增量可期 - 深耕汽车底盘领域廿余年,不断拓展高价值量业务,2002 年成立,最初加工制造金属制品,后聚焦汽车底盘领域,2018 年并购进入汽车空调压缩机领域、布局铝合金轻量化业务,2024 年配合客户开发丝杠零部件,拟 18.5 亿元投建行星滚柱丝杠研发生产基地 [14] - 股权结构集中,公司控制权稳定,截至 2024 年 12 月 31 日,实际控制人为靳坤先生及其一致行动人靳晓堂先生,直接持股比例超 39%,2024 年 4 月拟设立全资子公司上海北特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15] - 产品结构丰富,细分赛道行业领先,主要业务包括底盘零部件业务、铝合金轻量化业务、空调压缩机业务三大板块,底盘零部件业务在转向器齿条、减振器活塞杆行业内占主导地位,空调压缩机业务在商用车同行业中保持领先地位 [18] - 区域布局广泛,紧贴汽车产业集群,在上海、无锡、盐城、天津、长春、重庆等全国性汽车产业基地或主要客户所在地相继建立生产基地,有效降低物流成本,实现对客户的 JIT 拉动及供货与质量问题的快速反馈 [20] - 营收业绩齐增长,增长势头良好,2020 - 2024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年均复合增速达 8.2%,归母净利润年均复合增速达 23.6%,24 年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 7.6%和 40.4% [23] - 底盘业务稳健增长,轻量化业务增速显著,2024 年底盘业务收入同比 +7%,轻量化业务收入同比 +1%,空调压缩机业务收入同比 +10%,铝合金轻量化业务收入及盈利能力有望持续提升 [27] - 毛利率水平稳中有升,期间费用率较为稳定,2020 - 2024 年,公司毛利率均维持在 17%以上,2024 年综合毛利率同比提升 1.03pct 至 18.45%,2024 年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 1.7%/5.1%/5.0%/1.4% [32] 底盘 + 压缩机稳健增长,轻量化贡献新增长 底盘:转向器 + 减震器细分龙头,高精密业务步入收获期 - 底盘为整车核心部件,主要由传动系统、行驶系统、转向系统、制动系统组成,电动化、智能化带动底盘升级,单车价值量持续提升,底盘向线控化、一体化的趋势明确,是实现 L3 及以上自动驾驶的关键 [35][37] - 传统转向器齿条 + 减震器活塞杆国内绝对领先,市占率均达 40 - 50%,高精密业务步入收获期,24 年底盘收入 13.97 亿元,同增 7.3%,转向器类和减振器类产品市占率均达 40 - 50%,毛利率 22.2% [40] - 覆盖国内外头部客户,产品具备较强影响力,转向器类、减振器类、高精密类产品均有众多知名客户 [48] - 核心材料实现国产化,多元化布局抢占先机,通过产学研合作实现多款进口齿条、活塞杆材料的国产化,具备高精度、高性能汽车和机械行业优质结构钢棒材和零件的生产、加工能力,不断拓展新业务,开发多品类产品 [50] - 基地紧贴汽车产业集群,提高下游客户响应能力,在全国性汽车产业基地或主要客户所在地建立生产基地,有效降低物流成本,实现对客户的 JIT 拉动及供货与质量问题的快速反馈,及时掌握客户最新需求 [51] - 高精密业务步入收获期,积极拓展海外订单,后续盈利有望稳中有升,推进多款产品量产和交付,新获多个项目定点,海外订单逐渐量产释放,新开发多个客户 [52] - 底盘业务看,转向 + 减震业务稳健增长,高精密业务高速增长,2024 年转向减震业务收入 11.95 亿元,同增 5%,后续预计维持 5 - 10%增长,高精密业务收入 2.02 亿元,同增 25%,后续预计维持 20%以上增长,2024 年底盘业务毛利率 22.2%,后续盈利有望维持稳定 [53] 压缩机:拓展电动压缩机 + 商用车热管理系统,打造压缩机业务新增长点 - 热管理系统主要调控车辆温度,呈现集成化、智能化的趋势,传统燃油车和纯电动车热管理系统组成不同,压缩机为空调系统的核心,电动压缩机价格大幅提升,随着电动化的持续渗透,国内压缩机市场持续增长,30 年有望超 340 亿元 [55][57][59] - 传统热管理为国际巨头主导,新能源压缩机为国内企业主导,在传统汽车热管理零部件领域,国际巨头占据主导地位,在新能源压缩机领域,内资企业占据主导地位,国内企业仍有较大国产替代化空间 [60] - 国内商用车压缩机龙头,国内市场份额超 25%,2024 年压缩机业务收入 4.93 亿元,同增 10%,毛利率 7.7%,随着商用车销量回暖,电动化率的持续提升,后续预期增速恢复至 10%左右 [63] - 绑定主流商用车大客户,拓展新能源电动压缩机,主要客户包括知名整车厂和汽车零部件企业,电动压缩机产品起步早、品种全,第四代电动压缩机已实现量产,正在开发 GEH60 产品,推动公司压缩机业务持续增长 [65] - 布局商用车热管理系统,后续有望步入收获期,开发出 8 - 13KW 的热管理系统,实现新能源电动重卡电池热管理和驾驶舱制冷需求的模块化方案,集成式热管理系统已获客户项目定点 [67] - 压缩机业务看,公司通过产品结构优化,改善业务盈利能力,24 年实现营收 4.93 亿元,同增 10%,后续预计维持 10%增长,毛利率预计基本处于盈亏平衡,后续随着新能源电动压缩机、商用车热管理系统开启放量,盈利能力有望进一步改善 [69] 铝合金:轻量化成为主流趋势,产能扩张规模效应逐步释放 - 汽车轻量化已成为世界汽车设计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汽车整车质量降低可提高燃油效率、降低油耗、提升电动车续航等,《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 2.0》对不同类型汽车未来的轻量化系数做出指示 [72] - 公司铝合金轻量化业务产品主要包括集成阀岛、电池包连接块等,主要客户包括比亚迪、采埃孚等,为比亚迪全系纯电车供应阀岛产品,积极接洽更多铝合金轻量化零部件产品的开发 [73] - 生产线设备配置先进,具备全工序制造能力,引入国外先进自动化生产线及检测设备,拥有自主的模具设计等能力,具备铝合金产品全工序生产制造能力、机加工能力和完整的检测能力 [76] - 产销率 + 产能同步提升,轻量化增长潜力充足,截止 2023 年底,轻量化零部件产量同比 +125%,产销率同比 +8pct,产能利用率 79%,铝合金锻造三线、控制臂总成一期等项目于 2024 年投产,规模效应显现,预计将大幅贡献收入,盈利能力也将有所提升 [78] - 轻量化业务看,销量高于产量,产能进一步扩张,预计持续增长,24 年实现营收 1.33 亿元,同增 1%,后续预计有望维持 20 - 25%的快速增长,2024 年轻量化业务毛利率 18.5%,同增 10.7pct,预计后续随着新建产能逐步投产开启放量,盈利能力有望进一步提升 [79] 人形机器人量产在即,布局丝杠迎第二增长曲线 人形机器人量产在即,Tesla 引领行业快速商业化 - 人形机器人浪潮席卷全球,应用市场广阔蕴含很大想象空间,随着 AI 技术的发展,具身智能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全球科技巨头纷纷入局,人形机器人量产在即,可在细分市场率先商业化,更远期有望应用于航天航空领域 [82] - 出生率下降、人力成本抬升,人形机器人可对工人进行替代,24 年全球制造业和生活服务从业人员众多,对应全球人形机器人每年新增需求 0.8 亿台,单台价格 12 万/台,对应市场空间 10 万亿,其中中国市场空间为 2.3 万亿 [84] - 欧美劳动力成本高,人形机器人性价比突出,放量初期不同成本下,中美回本周期不同,成本下降后回本周期大幅缩短 [86] - 特斯拉机器人产品性能不断升级,性价比优势凸显,且产业化进展快,按最新计划,特斯拉人形机器人将于 2025 年量产,当年预计投入几千台,26 年量产放大 10 倍,27 年进一步放大 10 倍,最终产品目标定价 2 万美金 [87] - 特斯拉在软件和硬件方面能力均遥遥领先,控制能力、环境探索能力、学习能力强,硬件方面 28 个身体执行器基本已定型,技术性能已达到 80%,后续关注大规模量产降本 [88][91] - 旋转执行器主要实现关节旋转运动,线性执行器则是机器人的“肌肉组织”,线性执行器是人形机器人双足行走、双臂运动的核心驱动设备,需要兼具刚性、高负载、高运动精度、运动连续性的要求,预计特斯拉人形机器人 14 个线性执行器将使用 8 - 10 个滚柱丝杠和 4 - 6 个梯形丝杠 [93][95] 滚柱丝杠:生产设备与工艺是核心壁垒,良率和效率是关键 - 滚柱丝杠评估指标众多,人形机器人中看中高精度、负载大、结构紧凑等性能,精度是滚柱丝杠重要指标,在人形机器人应用时同时追求运动丝滑性,目前滚柱丝杠精度可达 C1 级别,实际精度表现优于滚珠同等级标定 [97]
北特科技(603009):汽零筑基擎双翼,丝杠拓疆启新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