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申万宏源(000166) - 2024年年度审计报告
000166申万宏源(000166)2025-03-28 22:09

业绩总结 - 2024年末公司资产总计6975.97亿元,2023年末为6354.37亿元[29] - 2024年末货币资金为1341.38亿元,2023年末为1109.40亿元[29] - 2024年末客户存款为1002.67亿元,2023年末为774.87亿元[29] - 2024年末融出资金为748.44亿元,2023年末为644.28亿元[29] - 2024年末买入返售金融资产为123.90亿元,2023年末为46.15亿元[29] - 2024年末交易性金融资产为2695.24亿元,2023年末为2364.88亿元[29] - 2024年末债权投资为25.13亿元,2023年末为35.17亿元[29] - 2024年末其他债权投资为655.42亿元,2023年末为733.99亿元[29] - 2024年集团负债合计564,247,667,656.41元,较2023年增长11.37%[31] - 2024年集团股东权益合计133,348,925,644.77元,较2023年增长3.53%[34] - 2024年公司资产总计84,921,248,639.48元,较2023年增长0.28%[36] - 2024年公司负债合计26,020,424,109.92元,较2023年增长1.72%[36] - 2024年公司股东权益合计58,900,824,529.56元,较2023年下降0.34%[38] - 2024年集团营业收入24,735,044,127.97元,较2023年增长15.04%[42] - 2024年集团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6,676,265,935.70元,较2023年下降4.72%[42] - 2024年集团利息净收入527,754,644.61元,较2023年增长59.19%[42] - 2024年集团投资收益11,631,036,650.01元,较2023年增长49.23%[42] - 2024年集团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 - 476,628,028.29元,2023年为1,757,758,095.71元[42] - 2024年度集团营业支出为173.39亿元,2023年度为153.44亿元,同比增长12.99%[45] - 2024年度集团净利润为62.51亿元,2023年度为54.75亿元,同比增长14.14%[45] - 2024年度公司营业收入为19.67亿元,2023年度为9.65亿元,同比增长103.81%[51] - 2024年度公司净利润为16.08亿元,2023年度为7.32亿元,同比增长119.47%[54] - 2024年度集团综合收益总额为75.23亿元,2023年度为68.03亿元,同比增长10.58%[47] - 2024年度公司综合收益总额为16.26亿元,2023年度为7.32亿元,同比增长122.12%[54] - 2024年度集团基本每股收益为0.21元,2023年度为0.18元,同比增长16.67%[48] - 2024年度集团稀释每股收益为0.21元,2023年度为0.18元,同比增长16.67%[48] - 2024年度集团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64.18亿元,2023年度为692.47亿元,同比下降61.85%[56] - 2024年度公司其他综合收益的税后净额为1891.93万元,2023年度无此项数据[54] - 2024年集团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161.96亿元,2023年为42.42亿元[58] - 2024年集团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5.42亿元,2023年为796.59亿元[58] - 2024年集团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56.55亿元,2023年为-754.17亿元[58] - 2024年集团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1295.23亿元,2023年为1037.64亿元[58] - 2024年集团筹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1408.09亿元,2023年为1125.84亿元[60] - 2024年集团筹资活动使用的现金流量净额-112.86亿元,2023年为-88.20亿元[60] - 2024年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小计8602.94万元,2023年为10.14亿元[63] - 2024年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小计12.19亿元,2023年为2.01亿元[63] - 2024年公司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6.24亿元,2023年为14.33亿元[66] - 2024年公司筹资活动使用的现金流量净额-22.19亿元,2023年为-7.95亿元[69] 用户数据 - 无 未来展望 - 无 新产品和新技术研发 - 无 市场扩张和并购 - 2015年1月15日公司设立申万宏源证券有限公司等子公司,1月20日申万宏源证券分别出资10亿和12亿元成立两家子公司[96] - 2015年1月23日宏源证券股票按1:2.049比例转换,公司增发81.40984977亿股,注册资本增加至148.56744977亿元[97] - 2016年公司以148.56744977亿股为基数,每10股派送3.5股,增加注册资本51.99860741亿元,总股本增至200.56605718亿股[97] - 2018年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净额119.7290076032亿元,实收股本24.79338842亿元,变更后累计实收股本为225.3594456亿元[98] - 2019年公司在香港联交所发售25.04亿股H股,发售后股份总数为250.3994456亿股[99] 其他新策略 - 无 人员情况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共有员工11547人,其中董监高19人[99] 审计相关 - 毕马威华振认为申万宏源集团2024年财报按企业会计准则编制,公允反映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3] - 申万宏源集团金融工具含第三层次金融工具,其公允价值评估因金额重大、复杂且涉管理层判断被列为关键审计事项[10] - 申万宏源集团可能在结构化主体享有权益,结构化主体合并范围确定因涉管理层重大判断且金额重大被列为关键审计事项[15] - 申万宏源集团运用预期信用损失模型确定融出资金等金融资产减值准备,过程涉关键参数和假设及较多管理层判断[17] - 融出资金、买入返售金融资产等减值准备确定因存在不确定性和管理层判断,被识别为关键审计事项[19] 会计政策 - 金融资产初始确认时通常按业务模式和合同现金流量特征分类,初始确认后一般不得重分类[112][113] - 公司将金融资产分类为以摊余成本计量、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115] - 公司将金融负债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财务担保负债、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负债[118] - 公司以预期信用损失为基础对部分项目进行减值会计处理并确认损失准备[123] - 公司发行权益工具收到的对价扣除交易费用后计入股东权益,回购支付的对价和交易费用减少股东权益[134] - 含权益成分的可转换工具初始确认时将负债和权益成分分拆,按各自公允价值计量[135] - 不含权益成分的可转换工具,衍生工具成分以公允价值计量,主债务工具按摊余成本计量[136] - 存货包括农产品、矿产品等大宗商品,取得时以成本计量,发出采用加权平均法[137] -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按被合并方股东权益账面价值份额作为初始投资成本[140] -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按付出资产等的公允价值作为初始投资成本[141] - 公司在个别财务报表中采用成本法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进行后续计量[142] - 合营企业和联营企业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初始投资成本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处理方式不同[149][150] - 投资性房地产采用成本模式计量,按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房屋及建筑物使用寿命20 - 35年,残值率5%,年折旧率2.71% - 4.75%[152][154] - 固定资产以成本减累计折旧及减值准备列示,按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不同类别固定资产使用寿命、残值率和年折旧率不同[155][156] - 自行建造固定资产成本包括工程用物资等,在建工程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转入固定资产,此前不计提折旧[160][161] - 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购建借款费用资本化计入相关资产成本,其他借款费用确认为利息支出[162] - 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按直线法在预计使用寿命期内摊销,以成本减累计摊销及减值准备列示[162] - 研究阶段支出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满足条件的开发阶段支出予以资本化[164] -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形成的商誉初始成本为合并成本大于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164] - 长期待摊费用按预计受益期间分期直线法摊销[166] - 至少每年对未达可使用状态无形资产、商誉及使用寿命不确定无形资产估计可收回金额[167] - 资产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时减记并确认减值损失,减值损失不转回[168][169] - 预计负债按履行义务最佳估计数初始计量,考虑货币时间价值等因素[172] - 买入返售和卖出回购业务买卖差价按实际利率法摊销[174] - 公司在客户取得商品或服务控制权时确认收入[176] - 合同包含多项履约义务时按单独售价比例分摊交易价格计量收入[176] - 手续费及佣金收入按已收或应收合同或协议价款公允价值确定,经纪业务收入在交易日确认,投资银行业务收入按履约情况确认,资产管理及基金管理业务收入按合同约定且累计收入很可能不重大转回时确认[182] - 大宗商品销售收入在客户取得商品控制权时确认,公司作为主要责任人按总额列示,作为代理人按净额确认[182][183] - 合同成本包括取得合同的增量成本和履约成本,增量成本预期能收回确认为资产,其他支出计入当期损益,履约成本满足条件确认为资产[184] - 与合同成本有关的资产按收入确认基础摊销,取得成本摊销期限不超一年的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184] - 当与合同成本有关资产账面价值高于预期剩余对价与估计成本差额时,计提减值准备[186] - 基本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缴费按国家规定基准和比例计算,企业年金计划按职工工资总额一定比例供款[187] - 辞退福利在不能单方面撤回或有正式重组计划且已实施或通告时确认负债并计入当期损益[189] - 政府补助满足条件且能收到时确认,货币性按收到或应收金额计量,非货币性按公允价值计量[188] - 与资产相关政府补助确认为递延收益,在资产使用寿命内平均分配计入其他收益或营业外收入,与收益相关按用途处理[190] - 当期所得税按应税所得额和税率计算,递延所得税根据暂时性差异确定,资产负债表日按预期税率计量[191][192] - 公司作为承租人的土地和建筑物租赁,选择不分拆租赁和非租赁部分并合并为租赁[194] - 分拆租赁和非租赁部分时,承租人按各部分单独价格相对比例分摊合同对价,出租人按规定分摊[194] - 纳税主体需拥有以净额结算当期所得税资产及负债的法定权利[195] - 评估合同是否让渡资产使用权需考虑资产识别、经济利益获取和使用主导权[196] - 公司作为承租人在租赁期开始日确认使用权资产和租赁负债[197] - 使用权资产按成本初始计量,用直线法计提折旧并按政策计提减值准备[197] - 租赁负债按租赁期开始日未支付租赁付款额现值初始计量,用固定利率计算利息费用[197] - 租赁期开始日后特定情形下,公司重新计量租赁负债并调整使用权资产账面价值[198] - 公司选择对短期租赁和低价值资产租赁不确认使用权资产和租赁负债[198] - 公司办公租赁通常为期1 - 5年[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