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股市分化与资产重估可能性 - 近期中美股市分化,港股领涨全球,恒生科技年初以来最大涨幅达49%,万得全A最大涨幅15%,美股显著调整,纳斯达克、标普500最大跌幅分别为14%、10%,引发重估中国资产讨论[6] - “西降东升”难,“西平东升”更靠谱,历史上美股震荡走平时,日股、A股港股曾跑赢美股,此次港股A股走强或映射中国经济深层次转型[7] - 本轮中国股市走强与2000年代初类似,港股率先启动上涨,2003年港股领先A股,结构上周期资源涨幅居前;本次2022年底港股领先,结构上科技股领涨[8][9] 2000年代中国资产重估原因 - 1998 - 2000年中国陷入通缩,2000年代初城镇化、地产改革与加入WTO创造工业制造需求,2000 - 10年商品房销售面积年均增速16%,出口占全球比重从2000年的3.9%升至2010年的10.3%[19][20] - 2000年代中国具备劳动成本优势,15 - 64岁工作年龄人口占比从2000年的70%上升至2010年的75%,2000年美国制造业工人年均薪资约为中国30倍,2010年为11倍[20] - 供需优势支撑下工业制造崛起,2003年新经济/GDP(8.5%)首次超越老经济/GDP(7.8%),中国GDP/美国GDP由2000年的12%跃升至2011年的48%,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从2000年的6.1%升至2010年的17.8%,资产迎来重估,2003 - 2007年港股恒生指数最大涨幅约284%,2005 - 2007年A股上证综指最大涨幅约513%,2000 - 2010年房价增长超一倍[22][24][25][26] 此次重估中国资产的迹象 - 2023 - 24年经济再现通缩,GDP平减指数分别为 - 0.5%、 - 0.7%,处于新旧动能转换阶段,“新经济”有壮大迹象[33] - 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中国在全球创新力排名第11位,23年PCT专利申请占全球比重25.5%,为全球最大申请来源国[36] - 企业应用创新实力增强,如DeepSeek大模型训练成本低,中国在AI大模型领域排名第二,未来AI应用创新潜力大[37] - 工程师红利强化,2024年工科类STEM专业毕业生预计超700万,中国内地高校14个工学领域学科排名全球第一,且工程师薪资具备成本优势[38] - 智能制造前景广阔,战略性新兴产业占GDP比重由14年的7.6%升至22年的13.0%以上、24年预计升至15.7%,24年地产及相关产业在GDP中占比为26.7%,智能汽车、机器人、电子制造等新兴产业正在成长[45] 结论与展望 - 重估中国资产基础是新旧动能成功转换,当前类似2000 - 03年,转折点取决于中国智造成长速度和老经济趋稳情况,对中国资产战略乐观,战术跟踪基本面进展[57][58] - 存在稳增长政策落地进度不及预期、国内经济修复不及预期、技术突破和应用速度低于预期等风险[60]
重估中国资产的现实基础:类比20年前
海通证券·2025-03-30 1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