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核心观点 - 关税政策终结美国两年多牛市,美股已终结自2022年10月以来的牛市行情,二季度需观察原油价格走势,若加速上行滞胀风险将提升 [1] - 国内经济指标逐步好转,二季度A股将从情绪驱动转向业绩驱动 [1] - 美国关税政策为全球经济、股市带来不确定性,二季度港股将从上涨转向震荡,看好云计算、新消费与红利方向 [2] 关税政策终结美股两年的牛市 市场预期的变化 - 美股录得自2022年10月扩张期以来最差季度,本季度标普500跌幅为4.59% [11] - 市场担忧未反映到经济指标或企业盈利上,与2月相比,市场对GDP与通胀预期更向“衰退”方向调整,下修2025年GDP增速至1.9,上修CPI至3.0,下修美债利率至4.3 [11] - 季度预期中,市场将25年Q3的CPI上调到3.1,并预测于Q4逐步下行 [12]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引发市场的担忧 - 特朗普宣布多项关税政策,超市场预期,将大幅提升全球贸易成本以及美国通胀预期 [18] - 3月密歇根大学通胀预期大幅飙升,克利夫兰联储通胀预期则相反,反映出消费者担忧征税压力,企业高管担心衰退 [18] - 美国2月份核心PCE超预期,服务科目成本提升,时薪平稳使服务CPI难大幅下降,叠加关税政策,市场对未来缺乏信心 [20][23] 当下美国经济逐步呈现出增速乏力的局面 - 3月消费者信心指数大幅下行,消费信贷增速下滑,股市不佳也影响消费者信心 [24] - 衰退概率高点在今年8月,结合通胀预期高点在3季度,易出现美联储货币政策无法进一步实施的风险 [36] 企业盈利的跟踪:前瞻EPS没有下修 - 本轮美股下跌企业盈利未同步下修,标普前瞻EPS和纳斯达克100前瞻EPS保持稳定,下跌是因对政府政策不确定性的预期,经济影响数据可能滞后 [40][43] 小结 - 对美股看法转为中性,上升趋势已终结,但Q2可能反弹,因美联储会降息、企业盈利未下修、时薪较高 [44] - Q2需观察原油价格走势,若无法回到年内前高,下半年衰退概率高于滞胀概率 [44] 国内:经济数据逐步改善,后续可能从情绪驱动转向业绩驱动 经济数据逐步改善,货币扩张主要靠地方政府专项债驱动 - 社融数据持续同比改善,主要发力是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企业债券温和上升,人民币贷款同比未走出上升趋势,M1略有回落 [46] - 3月PMI攀升至50.5,为2024年3月以来新高,家电以旧换新、化债支持基建以及抢出口是主要原因 [49] - 一线城市房地产价格大幅回暖,但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1 - 2月同比未继续提升,一线优于二三线 [53] - 1 - 2月汽车和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明显改善,企业盈利好转,亏损企业亏损额累计同比大幅改善 [55][60] 2025年以来业绩调整情况 - 年初以来,多数宽基指数2025年净利润预期有不同程度下修,下修幅度较大的是国证2000、中证1000与中证500 [61] - 行业上,非银行金融尤其是保险业绩上修明显,家电、银行、综合持平,房地产、传媒等行业下修幅度较大 [64] - 春季行情股价与业绩修正负相关,后续股价可能与业绩正相关,国证2000等可能走弱,非银金融等行业可能走强 [65] 港股:内生业绩和国内政策成助力 港股3月微涨 - 3月恒生指数微涨0.8%,恒生港股通上涨1.2%,恒生科技指数下跌3.1%,港股略优于A股,大幅跑赢美股 [71] - 重点指数中,医疗、创新药、恒生消费涨幅居前,恒生科技、恒生港股通新经济、恒生汽车跌幅居前 [73] - 行业指数中,有色金属等行业涨幅居前,电力设备及新能源等行业跌幅居前 [75] - 风格指数方面,小型股明显占优 [77] 美债维持4.2%左右水平,对于港股估值压力不大 - 恒指和恒生科技前瞻EPS暂时震荡,恒生指数风险溢价有所提升,预计在5.0 - 6.0之间摇摆,对应恒指在23000点 - 25000点 [79][82] - 二季度恒指可能震荡,上涨动力是业绩和国内货币政策,压力是海外关税政策,中枢预计在23000点附近 [86] 港股通各板块业绩情况:呈现分化 - 2月以来,除恒生高股息外,港股几个重要行业指数业绩大多上修,港股通(有覆盖)422家公司上修比例为51%,港股业绩上修与股价正相关 [87][88] - 各恒生行业指数业绩上修主要标的涉及小鹏汽车 - W、万国数据 - SW等众多公司 [92][93] 资金的流入分析 - 3月份港股通流入资金为1498亿人民币,不断刷新2021年1月以来新高,港股对内地资金吸引力大 [94] 关于ROE选股模型组合 - 提供进攻组合、全天候组合、防御组合供投资者参考 [99] 南向资金的加减仓方向 - 3月南向资金净买入情况显示,阿里巴巴 - W、中国移动等净买入较多,香港交易所、华润啤酒等净卖出较多 [103] 投资建议 - 二季度港股将转向震荡,国内政策将发力,以AI、大消费对冲外部冲击,板块将从普遍上涨转向分化 [104] - 看好云计算、新能源车与零部件、新消费与医药、红利方向以及业绩上修的标的池 [104]
港股4月投资策略:美股牛市终结
国信证券·2025-04-03 1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