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对等关税”:特朗普的“七伤拳”对于科技产业链影响分析
海通国际证券·2025-04-08 10:19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小米集团、联想集团、比亚迪电子、华虹半导体、禾赛科技评级为Outperform(优于大市)[1] - 舜宇光学、瑞声科技、ASMPT、丘钛科技评级为Neutral(中性)[1] - 信利国际评级为Underperform(弱于大市)[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特朗普政府启动“全面对等关税”措施,对贸易伙伴加征10%“最低基准关税”,对贸易逆差较大国家征额外关税,中国被加征34%额外关税,总关税达54%,对产业链和全球经济冲击严重[3] - 半导体领域设“战略豁免区”,缓解核心部件供应压力,但推高数据中心建设成本,延长建设周期[4] - 消费电子产业受冲击,手机端关税或转嫁消费者,换机周期延长,苹果或让全球消费者承担关税,iPhone平均零售涨幅123美元[4] - 美国家电依赖海外供应链,企业通过多种方式规避关税,但部分产品仍提价,催生新型消费金融模式[5] - 中国对美采取“精准反制+战略防御”组合拳,对美能源及农产品实施阶梯式关税,强化战略资源出口管制[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特朗普两任任期关税政策对比 - 第一任期累计加征约3700亿美元中国进口商品,税率7.5%-25%,目标减少对华贸易逆差,分4个阶段,最终美国对2500亿美元商品加征25%税率,对1200亿美元商品关税降至7.5%[8][9] - 第二任期签署“对等关税”行政令,对全球超180个国家和地区实施政策,对约60个国家和地区征更高关税,中国被加征34%额外关税,叠加后总计54%,政策更激进、覆盖广、税率高、进展快[9][16] 对美国市场影响几何 CSP关税加剧时间与成本压力,或影响云服务价格与建设节奏 - 关税使产业链面临进口产品价格上升、交付周期拉长、供应链中断等压力,逻辑芯片对外依赖程度高,目前高端芯片约70%产能集中于台湾、韩国和中国,未来关税预计上调至25%以上[18][21] - 新一轮关税或由服务器厂商向下游顺价至消费者,供应链向本土迁移或延长数据中心建设进度,CSP可能延缓超大型数据中心规划与建设,提高云服务价格[21][23] - 头部科技企业可缓释风险,中小型数据中心厂商承压,部分硬件厂商已表达价格上涨预期,整体数据中心建设成本预计上升12.8%-23.5%[23][24] 软件本体受关税简洁影响,国产化进程加速降低外部依赖 - 电子下载类软件因上游硬件设备价格受关税上调影响,开发成本可能提高,促使企业提价,中国软件国产化进程加速,2023年部分软件国产化率超50%[28] - 美国软件自给,中国对美软件出口受影响有限,若中国反制,美国软件价格或上升,但中国对美国及其他国家软件依赖将下降[29] 消费电子面对大规模关税将冲击行业利润,涨价潮或席卷终端市场 - 苹果需为进口到美国的产品支付关税,新关税带来复杂税收环境,按现有供应链结构,美国部分产品单价成本将提升30%以上,iPhone成本将提升160美元[31] - 苹果面临两难选择,供应链成本压缩瓶颈显著,若自行承担关税,利润率将下滑,若转嫁成本,不同定价策略影响不同,且存在价格敏感型用户流失风险[34][36] - 苹果可通过游说争取关税豁免、高端产品涨价、转移产能获取区域优惠等方式降低损失,但仍面临市场占有率流失、隐性成本上升等问题[40] 家电行业虽提前布局,但大规模关税仍将冲击严重供应链 - 关税政策对电子制造业形成冲击,白电行业面临成本激增与供应链重构挑战,关税适用于钢材、铝材、半导体、电气元件等,60%-80%的关税成本通常转嫁给消费者[41][43] - 制冷系统和电视制造商面临挑战,企业加速供应链调整,近岸化策略使部分产品零售价涨幅可控,但也带来物流成本上升等问题,关税压力转嫁至终端市场,消费者行为改变[44][46] - 关税重塑白电行业格局,中国厂商抢占市场,美国本土企业押注技术升级,但系统性风险持续累积,企业存亡关键在于供应链弹性、材料创新速度和政策博弈能力[47][49] 对中国市场影响几何 关税反制与供应链博弈 - 2024年中美贸易额增长,中国对美出口增长,贸易顺差为3610亿美元,中国对美出口产品中高附加值品类占比提升,美国对华贸易政策收紧,或加速中国相关产业链海外布局和跨境电商重构供应链体系[50][51] - 中国采取“关税+管制”组合拳反制,对美能源加征关税,升级非关税壁垒,美国对墨西哥和加拿大加征关税,中国企业“中转避税”策略可能失效,低端制造向东南亚梯度转移[52] 原材料及低成本加工业产品需求价格敏感,技术密集型产品由供应链成本分摊 - 硬科技产业链突破驱动进口替代,2024年我国半导体自给率突破35%,新能源汽车全球市占率达65%,区域布局呈现“东部升级+中西部承接”特征[53] - 美国对华进口总需求弹性为-1.08,但结构分化,机电等战略物资需求刚性,塑料等消费品高度敏感,技术密集型产品依托全球供应链成本共担机制,关税传导呈现结构性约束[53][56] 六大战略性产业遭受美国关税“精准打击” - 消费电子产业链、新能源车、光伏、工程机械、纺织业、生物医药产业遭受美国关税打击,相关企业订单流失、市场份额下降、产能利用率不足等[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