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强于大市|维持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奶牛养殖具有周期性,本轮奶价下降已超3年,扩群和单产提升导致原奶供应过剩,2023年行业开始产能调整,2025年进入加速阶段,周期企稳可期,建议关注大型龙头牧场 [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一、奶牛养殖行业介绍 - 奶牛分为奶用和肉奶兼用两种类型,我国饲养的奶牛80%以上为中国荷斯坦牛及其杂交改良牛,适应性强、产奶量高、耐粗饲 [8] - 奶牛从出生到生理成熟需2年,经历4个阶段,母牛产犊后泌乳,产奶周期约305天,随后进入干奶期,集约化牧场平均淘汰年龄5 - 6岁,传统牧场7 - 8岁 [12] - 现代奶牛养殖模式有集约化、传统散养、放牧式、家庭农场、合作社或联合养殖等多种类型,各有优缺点和适应场景 [14] - 世界上最好的牧场集中于南北纬40 - 50°区间的温带草原,我国四大牧区为内蒙古、新疆、西藏、青海,2024年全国牛奶产量排名前10的省份牛奶总产量占全国82.7% [17] 二、奶牛行业具有周期性和季节性 - 原奶需求具有刚性,供给波动更明显,中短期供给波动大于需求,分析供应涉及奶牛存栏、单产、大包粉进口量等因素 [20] - 中国奶牛养殖业从传统散养到规模化、现代化转型,经历古代、计划经济、改革开放初期、高速发展、现代化转型等阶段 [23] - 原奶价格因供求关系呈周期性波动,2008年至今大致经历两个周期,当前处于2018年至今周期的下行阶段,奶价已连续下滑超三年,牧场大面积亏损 [24][25][30] 三、需求:阶段性调整,市场潜力大 - 2024年奶类消费量下降,进口已连续下滑三年,奶类表观消费量同比下降4.63%,乳制品进口同比减少5.9% [32][33] - 2022年后奶类消费疲软下滑,受宏观经济增速下降、新生人口减少、替代性消费兴起等因素影响 [36][38] - 中国人均奶类消费量增速下降,与国际平均有较大差异,人均摄入量不足、城乡差异显著、消费习惯有待培养 [39][42] 四、供给:产能去化进行攻坚时刻 - 2024年牛奶产量开始调整,为近7年来首次下降,此前2018 - 2023年连续6年上涨,年均复合增速6.42% [44] - 中国牛奶产量提升得益于存栏增长和单产提升,2019 - 2023年奶牛存栏增加177万头,增幅37.6%,平均单产从7.4吨增长到9.4吨 [47] - 2019 - 2023年牧场建设热潮,2024年后新建牧场遇冷,种牛需求量下降 [52] - 饲料是奶牛养殖最大支出,成本占60 - 70%,2021 - 2023年攀升至历史高位,2024年有所下降,但成本下降幅度小于原奶价格 [59] - 2024年奶价成本倒挂,行业亏损面积持续扩大,2025年1月扩大至90.9% [62] - 2023年以来行业开启去产能周期,2024年形势更严峻,奶牛存栏已下降12个月,主产区产能去化明显 [63][65] - 2024年产能去化加速,从中小企业蔓延至大型牧场,减少配种、淘汰后备牛,头部牧场奶牛存栏下降 [66][68] - 测算奶牛存栏降至590 - 600万头实现供需紧平衡,预计2025年产能深度调整,最快下半年实现供需平衡,因奶价接近现金成本、三季度青储压力、乳企限量收购等因素 [69][71] 五、格局:乳企抢占奶源,牧场话语权弱 - 牧场集中度高、规模化比例高,全国存栏百头以上规模养殖比例达76%,全国万头牧场165个,存栏接近200万头 [75] - 下游乳企争夺奶源,奶源格局基本稳定,集团牧场奶源大部分被锁定,乳企实现较高程度奶源自给,自控奶源比例估计超50% [76] - 私人牧场话语权弱,不同牧场价差明显,乳企收购原奶价格自有牧场>控股牧场>私人牧场,社会牧场抵抗风险能力弱 [80] 六、投资建议:周期企稳在即,关注大型龙头牧场 - 2025年产能去化加快,或于下半年周期企稳,建议关注大型龙头牧场,如优然牧业、现代牧业、中国圣牧、澳亚集团、原生态牧业 [84]
奶牛养殖行业深度研究报告:产能去化加速,周期企稳可期
中邮证券·2025-04-08 1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