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丨维持 [9]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近期垃圾焚烧项目向 IDC 供电受市场关注,报告梳理研究能耗管控政策,阐述其成 IDC 项目供电良好选择原因,展望向 B 端供电可行性,利于行业估值修复,还研究分析“隔墙售电”问题,看好未来垃圾焚烧绿电绿能直供 B 端企业带来现金流改善与估值修复 [3][1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能耗管控趋严,节能审批为项目建设重要环节 - 我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政策历经三个版本迭代,从 2010 年初步确立框架,到 2016 年精简范围、细化要求,再到 2023 年加强与调控政策衔接、强调监管,审查门槛逐步提高,新增化石能源消费控制和碳排放量核算要求等 [18][19] - IDC 项目需取得节能审查意见,其能耗远高于政策规定标准,大型项目年综合能耗超 10000 吨标准煤,中小型也远超无需单独审查标准,且国家和地方对 IDC 项目 PUE 要求趋严,垃圾焚烧供电可降低项目 PUE,已有黎明智算中心等案例落地 [6][24][32] - 不同地区节能审查流程时间差异大,部分地区超 1 年,流程包括申报、节能评审、节能审查、验收环节,各地区各环节时限不同 [22][23] 始于 IDC 不止于 IDC,垃圾焚烧绿能应用有望向 B 端进一步拓展 - 当前处于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型过渡期,未来新项目建设需考虑温室气体排放,国家明确重点用能单位及行业绿电消费比例,从企业自愿导向转向政策强制导向 [7][36][38] - 随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推进,工业企业可再生能源需求上升,垃圾焚烧企业有望从上网售电转向向工业企业售电,利于现金流改善和估值修复,近期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纳入碳市场,碳市场覆盖全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占比从约 40%增至 60%以上,利于垃圾焚烧绿证需求上行 [7][41] 动态角度看待“隔墙售电困境”,部分地区已开始进行绿电直连供电试点 - 当前垃圾焚烧直接供电 B 端受限核心原因是市场化直供电价格机制未捋顺,2017 年提出“过网费”概念,隔墙售电试点进展缓慢,且可能违背用户公平分摊成本原则,导致电网企业无法获得准许收入 [8][42][47] - 若垃圾焚烧项目直接向工业企业供电,可使垃圾焚烧企业、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受益,且不损害电网企业利益,已有江苏省将 5 个电池企业列为绿电直连供电试点项目,预计未来绿电直连供电成部分工业企业用电新趋势 [8][51][53] 投资策略:始于 IDC 不止于 IDC,利于垃圾焚烧向 To B 转型而获估值修复 - 国家能耗管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型,节能审批重要,使用绿电绿能可降低项目碳排放,垃圾焚烧有望向 B 端企业提供绿电及绿能,突破隔墙售电限制,加速向 To B 转型获估值修复 [54][55] - 推荐行业龙头瀚蓝环境、伟明环保、光大环境、三峰环境、永兴股份、盈峰环境、军信股份、绿色动力、兴蓉环境、粤海投资、海螺创业等 [8][56]
垃圾焚烧的绿能属性始于IDC,不止于IDC
长江证券·2025-04-11 1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