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文档
通信行业周观点:Oracle云业务高歌猛进,CPX聚焦超长上下文处理-20250917
长江证券· 2025-09-17 10:12
行业投资评级 - 投资评级为看好并维持 [12] 核心观点 - 通信板块2025年第37周上涨3.00%,在长江一级行业中排名第7位;年初以来上涨63.01%,排名第1位 [2][7] - Oracle云业务高速扩张,AI订单爆发,全球多云布局推进,资本开支高增 [2][8] - 英伟达Rubin CPX聚焦超长上下文推理,显著增强LLM长语境应用表现,Vera Rubin NVL144 CPX分离式推理架构亮相 [2][9] - 持续看好AI与算力主线 [2][10] 板块行情 - 2025年第37周通信板块上涨3.00%,在长江一级行业中排名第7位;2025年年初以来上涨63.01%,排名第1位 [7] - 个股层面,通信板块内市值在80亿元以上的公司中,本周涨幅前三分别为剑桥科技(+25.6%)、科华数据(+25.5%)、三维通信(+22.4%),跌幅前三分别为德科立(-9.0%)、博实结(-7.8%)、长芯博创(-3.8%) [7] Oracle云业务分析 - Oracle FY26Q1营收149.3亿美元,同比+12.2%;GAAP净利润29.3亿美元,同比持平 [8] - AI驱动订单爆发,截至季度末,剩余履约义务同比大增359%突破4550亿美元 [8] - 云业务表现强劲,FY26Q1实现收入71.9亿美元,同比+26.1%,环比+7.3% [8] - 云应用收入38.4亿美元,同比+9.7%,环比+3.8%;云基础设施收入33.5亿美元,同比+52.1%,环比+11.6% [8] - 预计云基础设施本财年增长77%至180亿美元,未来四年跃升至1440亿美元 [8] - 多云数据库服务已在AWS、Azure与GCP中嵌入OCI,FY26Q1收入同比大增1,529% [8] - OpenAI与Oracle签订3000亿美元算力采购合同,创云计算史上最大规模交易,合同自2027年起生效、期限约5年,折合年均规模约600亿美元 [8] - 全球多云布局持续强化,计划将数据中心由34个扩展至71个 [8] - FY26Q1资本开支85亿美元,同比+269%,预计FY26资本支出将达350亿美元,聚焦数据中心设备投资 [8] 英伟达技术创新 - 英伟达推出Rubin CPX,针对百万级Token长上下文推理场景,提供30 PFLOPs NVFP4算力与128GB GDDR7显存 [9] - 在分离式推理架构下,Rubin CPX负责计算密集的"上下文阶段",传统Rubin GPU担任带宽密集的"生成阶段",实现任务分工与性能优化 [9] - Vera Rubin NVL144 CPX平台整合144颗Rubin CPX、144颗Rubin GPU与36颗Vera CPU组成,单机柜可输出8 EFLOPs NVFP4算力、100TB内存与1.7PB/s带宽 [9] - 相较GB300 NVL72,其注意力处理速度提升约3倍,显著增强LLM长语境应用表现 [9] - CPX的长上下文处理能力将赋能创新应用爆发,在长视频生成、亿级token编码及智能Agent等领域释放潜能,预计2026年底正式商用 [9] 投资建议 - 持续看好AI与算力主线,具体推荐: [10] - 运营商: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 [10] - 光模块:中际旭创、新易盛、天孚通信、仕佳光子,关注太辰光、源杰科技 [10] - 液冷:英维克 [10] - 光纤光缆:烽火通信、亨通光电、中天科技,关注长飞光纤 [10] - 国产算力:润泽科技、光环新网、奥飞数据、华丰科技、光迅科技、中兴通讯、紫光股份,关注科华数据 [10] - AI应用:博实结、和而泰、拓邦股份、移远通信、美格智能、广和通、翱捷科技 [10] - 卫星应用:华测导航、海格通信、灿勤科技 [10] 重点公司业绩数据 - 中国移动2024年营收同比+3.1%,业绩同比+5.0%;2025Q2营收同比-1.1%,业绩同比+6.0%;预测2025年归母净利润1,455.41亿元,PE估值16.0 [18] - 中国电信2024年营收同比+3.1%,业绩同比+8.4%;2025Q2营收同比+2.6%,业绩同比+7.1%;预测2025年归母净利润349.47亿元,PE估值18.9 [18] - 中际旭创2024年营收同比+122.6%,业绩同比+137.9%;2025Q2营收同比+36.2%,业绩同比+78.8%;预测2025年归母净利润111.61亿元,PE估值42.0 [18] - 新易盛2024年营收同比+179.1%,业绩同比+312.3%;2025Q2营收同比+295.4%,业绩同比+338.4%;预测2025年归母净利润77.97亿元,PE估值45.6 [18] - 中兴通讯2024年营收同比-2.4%,业绩同比-9.7%;2025Q2营收同比+20.9%,业绩同比-12.9%;预测2025年归母净利润87.27亿元,PE估值23.1 [18]
整车管家系列:寻找整车估值的锚
长江证券· 2025-09-17 07:30
行业投资评级 - 投资评级为看好 维持 [13] 核心观点 - 报告旨在量化整车企业估值 建立统一估值框架 [5][8] - 理论PE估值解析解参数为预测期内净利润复合增长率g 预测期n和折现率r 一定折现率下PE随增速定价 [5][9] - 理论PS估值隐含PS=PE*净利率 净利率预期是影响PS估值的核心因素 [5][10] - 成长期车企从亏损转向盈利时应从PS估值转向PE估值 [5][10] - 对于具有远期潜力的业务如Robotaxi或机器人 可单独估值后与主业估值加总 [11] 估值框架推导 - 从DCF原理推导出理论PE估值模型 V=∑(CFt/(1+r)^t)+TV/(1+r)^n [20] - 在假设股权现金流等于净利润 t=0时CF0=1 预测期n内净利润复合增长率为g 永续期内净利润增速为0的前提下 得到理论静态PE和动态PE解析解 [21][22][23] - 理论PE是g n r的函数 PE=f(g,n,r) [24] - 整车行业一般产业周期为3-5年 取n=5 r=8% g取乘用车指数年化收益率14.49%时 理论静态PE为22.71 理论动态PE为19.84 [9][26] - 理论PE具有四大性质:增速越高估值越高 增长时间越长估值越高 折现率越低估值越高 增速预期降低时估值向成熟股靠拢 [31] 估值敏感性分析 - 成长股理论动态PE对g n r三个参数敏感 当n=5 r=8% g=14.49%时理论动态PE为19.84 [9][32] - 成熟股(未来0%增长)理论动态PE分析显示 当r=8%时理论动态PE为12.50 [9][33] - PEG估值方法具有一定合理性但非完全线性 理论动态PE所计算PEG落在0.78-2.82范围 [35][36] - 以n=5为例 在折现率8%情况下 净利润复合增长率与理论PE呈正相关关系 [39] - 折现率改变会使估值曲线上下移动 折现率越低任意增速水平上理论动态PE都更高 [40][41] 整车PE估值应用 - 丰田汽车作为成熟车企代表 过去十年净利润CAGR为5.9% 假设g=5.9% n=5 r=8% 理论动态PE为15.14 [43] - 特斯拉除汽车业务外还有储能 FSD Robotaxi 机器人等业务 对各业务板块单独估值后加总得理论动态PE为154.60 [9][48] - 特斯拉理论估值拆解显示:汽车业务g=20% PE=23.42 储能业务g=8% PE=16.96 FSD业务g=22% PE=28.72 Robotaxi业务g=17% PE=70.72 机器人业务g=4% PE=14.78 [48] 整车PS估值分析 - PS估值隐含PS=PE*净利率 核心影响因素是营收增速预期和规模效应后净利率预期 [10][52] - 理想 小鹏 零跑三家新势力车企单车均价差异明显:理想28.86-33.99万元/辆 小鹏21.38-22.24万元/辆 零跑5.54-11.62万元/辆 [54][57] - 假设理想 小鹏 零跑净利率预期分别为5-10% 5-7% 2-5% 则历史理论动态PS运行区间分别为1.99-3.98倍 1.56-2.19倍 0.74-1.84倍 与实际动态PS基本拟合 [10][58] 估值转换过程 - 理想汽车于2023年实现全年盈利 在2023年2月27日前为PS估值阶段 实际动态PS在2-5区间波动 理论动态PS对应5-10%利润率预期 [73][76] - 2023年2月27日后进入PE估值阶段 实际动态PE从高位逐步下降至50倍以下 理论动态PE能基本拟合市场实际定价趋势 [82][85] - 特斯拉于2020年实现年度盈利 在2020年1月29日前为PS估值阶段 实际动态PS在1-4区间波动 [91][93] - PE估值阶段特斯拉估值波动较大 因市场除汽车业务外还给予多个业务板块潜力定价 [96] 当前时点估值对比 - 已盈利车企理论动态PE与实际动态PE对比:比亚迪19.04 vs 18.72 吉利汽车15.20 vs 11.61 长城汽车15.93 vs 15.33 上汽集团50.56 vs 21.88 赛力斯22.87 vs 21.25 江淮汽车113.60 vs 323.55 长安汽车16.36 vs 17.24 理想汽车19.94 vs 19.39 [106] - 未盈利车企理论动态PS与实际动态PS对比:小鹏汽车1.42-1.99 vs 1.86(基于5-7%利润率预期) 零跑汽车0.58-1.46 vs 1.28(基于2-5%利润率预期) [106]
0916A股日评:泛科技内部轮动,机器人创新高-20250917
长江证券· 2025-09-17 07:30
核心观点 - A股市场呈现窄幅震荡格局 三大指数齐涨 科创50和创业板指表现占优 市场成交额维持高位 泛科技板块内部轮动特征明显 机器人板块表现突出 报告维持对中国股市的看多立场 预计将走出"慢牛"行情[1][4][8][13] 市场表现 - 主要指数表现分化:上证指数上涨0.04% 深证成指上涨0.45% 创业板指上涨0.68% 上证50下跌0.50% 沪深300下跌0.21% 科创50上涨1.32% 中证1000上涨0.92%[1][8] - 市场成交额约2.37万亿元 保持高位运行[1][8] - 行业表现方面:计算机(+2.06%)、纺织服装(+1.95%)、社会服务(+1.91%)、汽车(+1.80%)领涨 保险(-1.28%)、农产品(-1.23%)、银行(-1.05%)领跌[8] - 概念板块表现:宇树机器人(+4.98%)、汽车配件(+4.19%)、减速器(+4.04%)和拼多多合作商(+3.96%)等概念涨幅居前[8] - 风格表现排序:高估值>成长>盈利质量>红利>低估值[8] 驱动因素分析 - 泛科技板块内部轮动特征明显 机器人板块今日爆发 前期涨幅较高的锂电、CPO等板块涨幅落后[8] - 宇树宣布开源UnifoLM-WMA-0消息 马斯克计划对A15芯片设计进行技术评估 下周将召开人工智能/自动驾驶系统、擎天柱机器人、车辆产量会议[8] - 腾讯表示腾讯云已经全面适配主流的国产芯片 GPU板块反复活跃[8] - 农林牧渔、银行、有色金属板块走低[1][5][8] 后市展望 - 维持《源头活水——2025年A股年度投资策略》和《中国资产重估三重奏——2025年度A股中期投资策略》观点 2025年宏观线索的关键是"货币之活水"[8] - 在基本面缓慢回升中预计股市走牛 可追溯1999年、2014年和2019年的牛市经验[8] - 中国资产正处于重估趋势中 短期回调不改长期向好趋势 预计市场将走出"慢牛"趋势[13] - 短期视角:股市微观流动性相对充沛 A股市场有望维持相对强势 长线资金不断入市 居民存款或逐步成为股票市场资金新来源[13] - 中期视角:需要宏观政策和科技产业逻辑进一步配合 AI、机器人等产业正经历"0>1"的技术商业化关键窗口期[14] - 长期视角:基本面是决定股市走势的根本因素 房价"止跌回稳"、"反内卷"政策效果显现叠加科技产业逻辑兑现业绩将助力A股市场持续走牛[14] 配置方向 - 短期关注9月美联储降息落地带来的机会 重点关注AI、机器人、港股互联网和创新药等科技方向 以及机械、轻工等对美出口链方向[8] - 中长期科技成长方向:继续看好AI算力、机器人、港股创新药和军工 增加对相对低位的AI应用、港股互联网、低空和深海方向的关注[8] - 供需格局改善方向:关注受益于"反内卷"行情的金属、交运、化工、锂电、光伏、生猪养殖等方向[8] - "慢牛"行情中的价值方向:关注非银板块[8]
精测电子(300567):订单大幅增长,半导体业务实现盈利
长江证券· 2025-09-16 23:34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8]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13.81亿元,同比增加23.20% [2][6] - 归母净利润0.28亿元,同比减少44.48% [2][6] - 扣非净利润-0.25亿元,同比减少742.46% [2][6] - 毛利率44.05%,同比增加1.0个百分点 [2][6] - 2025年第二季度营收6.92亿元,同比减少1.61% [2][6] - 第二季度归母净利润-0.10亿元,同比减少115.10% [2][6] - 第二季度扣非净利润-0.37亿元,同比减少279.51% [2][6] 业务分部表现 - 平板显示业务营收6.71亿元,同比减少13.54%,毛利率43.09%,同比增加1.62个百分点 [12] - 半导体业务营收5.63亿元,同比增加146.44%,毛利率48.69%,同比增加8.09个百分点 [12] - 新能源业务营收1.20亿元,同比增加27.32%,毛利率28.74%,同比减少3.16个百分点 [12] - 半导体业务实现净利润1.58亿元,同比增加2316.39% [12] 订单情况 - 截至2025年上半年在手订单总额约36.09亿元 [12] - 半导体领域在手订单约18.23亿元 [12] - 显示领域在手订单约14.40亿元 [12] - 新能源领域在手订单约3.46亿元 [12] - 显示领域订单明显好转,半导体业务成为经营业绩核心 [12] 研发投入 - 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3.20亿元,同比增加6.31%,占营收比重23.17% [12] - 半导体领域研发投入1.67亿元,同比增加24.37% [12] - 显示领域研发投入1.30亿元,同比减少3.80% [12] - 新能源领域研发投入0.23亿元,同比减少26.81% [12] 技术进展 - 14nm先进制程工艺节点明场缺陷检测设备正式交付客户 [12] - 28nm制程工艺节点明场缺陷检测设备在客户端完成验收 [12] - 半导体前道量测领域部分主力产品完成7nm先进制程交付及验收 [12] - 更先进制程产品正在验证中 [12] - 先进制程产品占整体营收和订单比例不断增加 [12] 业务展望 - 平板显示检测业务随下游市场温和回暖逐步修复改善 [12] - 半导体检测和新能源检测业务形成第二增长曲线 [12] - 基本形成前道、后道全领域布局 [12] - 部分产品已取得批量订单 [12] - 半导体检测业务具备深厚发展潜力 [12] 盈利预测 - 预计2025年归母净利润1.96亿元,对应市盈率104倍 [12] - 预计2026年归母净利润3.18亿元,对应市盈率64倍 [12] - 预计2027年归母净利润5.90亿元,对应市盈率35倍 [12]
中科飞测(688361):盈利能力提升,新产品稳步推进
长江证券· 2025-09-16 23:34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6][9]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H1实现营收7.02亿元,同比增长51.39% [2][4] - 2025H1归母净利润-0.18亿元,同比改善73.01% [2][4] - 2025H1毛利率54.31%,同比提升8.1个百分点 [2][4] - 2025Q2实现营收4.08亿元,同比增长78.73% [2][4] - 2025Q2归母净利润-0.03亿元,同比改善96.68% [2][4] - 2025Q2毛利率51.59%,同比提升13.7个百分点 [2][4] 产品线收入结构 - 检测设备2025H1营收4.26亿元,同比增长38.9% [9] - 量测设备2025H1营收2.56亿元,同比增长70.5% [9] - 检测设备毛利率62.2%,同比提升11.6个百分点 [9] - 量测设备毛利率41.3%,同比提升4.7个百分点 [9] 研发与运营指标 - 2025H1研发投入2.85亿元,同比增长37.79% [9] - 研发人员总数577人,硕士以上学历占比56% [9] - 合同负债6.08亿元,与去年底基本持平 [9] - 存货22.70亿元,较去年底明显增加 [9] 产品进展与订单驱动 - 图形晶圆缺陷检测设备新增近百台交付量 [9] - 3D AOI设备在HBM等先进封装领域推动订单增长 [9] - 新一代介质薄膜膜厚量测设备订单持续增长 [9] - 暗场纳米图形晶圆缺陷检测设备订单持续增长 [9] - 明场纳米图形晶圆缺陷检测设备在国内头部客户产线验证中 [9] 成长驱动因素 - 国产替代需求持续强化 [9] - 先进制程对量检测设备需求提升 [9] - 美国对华半导体出口管制推动核心设备替代 [9] - 新产品落地节奏加速,先进型号进展顺利 [9] 财务预测 - 预计2025年归母净利润1.55亿元 [9] - 预计2026年归母净利润3.90亿元 [9] - 预计2027年归母净利润6.62亿元 [9] - 对应2025年PE 187倍 [9] - 对应2026年PE 74倍 [9] - 对应2027年PE 44倍 [9]
正帆科技(688596):OPEX占比提升,外延并购接力成长
长江证券· 2025-09-16 23:17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对应2025-2027年PE分别为15x、11x、9x [7][10] 核心观点 - OPEX业务收入占比显著提升至37.3% 较2024年31.0%增长6.3个百分点 半导体业务收入占比提升至57% [10] - 通过收购汉京半导体62.23%股权切入高精密石英和先进陶瓷材料领域 拓展核心零组件业务 [10] - CAPEX业务保持稳健 OPEX业务有望打开成长空间 预计2025-2027年营收达69.9/87.8/108.5亿元 归母净利润达7.0/9.3/11.5亿元 [10] 财务表现 - 2025H1营业收入20.17亿元(+8.88% YoY) 归母净利润0.94亿元(-10.20% YoY) 毛利率23.71%(-3.2pct YoY) [1][5] - 2025Q2营业收入13.40亿元(+6.06% YoY) 归母净利润0.60亿元(-25.27% YoY) 毛利率22.35%(-4.3pct YoY) [1][5] - 鸿舸半导体实现营收3.05亿元(-10.6% YoY) 汉京半导体2024年营收4.61亿元 净利润0.87亿元 [10] 业务结构 - OPEX业务(气体/核心零部件/MRO)占比提升至37.3% 新兴市场(新能源/新材料)占比增长至18.5% [10] - 半导体业务收入占比57% 较2024年50.0%提升7个百分点 [10] - MRO市场受益于国内FAB厂投产后的消耗性零部件替换需求 [10] 发展战略 - 通过建设气体及先进材料制造基地、兼并收购等方式聚焦OPEX业务发展 [10] - 收购汉京半导体延伸至高耗零部件领域 突破技术壁垒和国产替代瓶颈 [10] - CAPEX业务依托集成电路领域订单保持稳健 规模效应有望增强整体盈利能力 [10]
港股日评:指数分化,机器人概念领涨-20250916
长江证券· 2025-09-16 23:14
市场表现与交易数据 - 2025年9月16日港股市场大市成交额达2940.7亿港元 南向资金净卖出31.89亿港元[2][5][7] - 恒生指数回调0.03%报26438.51点 恒生科技指数上涨0.56%报6077.66点 恒生中国企业指数微涨0.02%报9386.39点[5][7] - A股市场呈现分化:上证指数上涨0.04% 沪深300回调0.21% 万得全A上涨0.48% 红利指数下跌0.27%[5][7] 行业板块表现 - 中信港股通一级行业涨幅前三:纺织服装(+1.99%)、汽车(+1.80%)、家电(+1.10%)[5][7] - 跌幅前三行业:建筑(-2.35%)、计算机(-2.15%)、钢铁(-1.72%)[5][7] - 概念板块表现突出:工业4.0指数大涨6.55% 光伏太阳能指数上涨2.98% 国内零售指数上涨2.64%[5][7] 政策驱动因素 - 汽车产业链政策密集落地:9月15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汽车整车企业供应商账款支付规范倡议》 9月14日福建省推出绿色转型行动方案 9月12日国家发改委印发《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专项行动方案》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联合发布《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7] - 政策组合拳系统性提振市场对汽车产业链成长预期 直接利好Wind香港汽车与零配件及Wind香港电气设备指数[2][7] 科技催化事件 - 马斯克宣布将于周六启动A5芯片技术评估 并计划下周召开人工智能/自动驾驶系统、擎天柱机器人及车辆产量会议[2][7] - 该消息显著提振机器人产业链预期 催化Wind香港机械板块相关个股走强并驱动指数整体上行[2][7] 市场展望与驱动条件 - 港股未来创新高需三大条件兑现:AI科技与新消费领域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南向资金持续流入提升边际定价能力 宽货币到宽信用传导配合美国降息改善全球流动性[7] - AI产业业绩兑现将成市场重要支撑 在信用扩张前"反内卷"政策加速供给端出清 相关行业底部反弹后有望补齐牛市短板[7]
永兴材料(002756):2025年中报点评:成本领先优势巩固,盈利能力韧性十足
长江证券· 2025-09-16 22:42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6] 核心观点 - 尽管2025上半年锂价持续下跌 公司成本优势突出 盈利韧性明显 [10] - 公司在手资金充裕 年中分红比例达40% [10] - 公司拥有上游优质锂矿资源 能够锁定上游原材料成本 [10] - 公司作为成本曲线左侧且仍持续推进降本增效的优质云母提锂企业 伴随后续采选冶产能规模配套同步扩张 以及1万吨电池级碳酸锂技改项目落地投产 量增降本共振下 盈利能力值得期待 [10] 财务表现 - 2025Q2实现归母净利润2.09亿元 同比-30% 环比+9% [2][4] - 2025Q2扣非归母净利润1.45亿元 同比-51% 环比-20% [2][4] - 2025上半年锂盐销量约12050吨 [10] - 2025H1电池级碳酸锂均价7.04万/吨(含税) 同比-32% [10] - 2025上半年锂电新能源业务实现毛利率29.76% 同比-2.94个百分点 [10] - 特钢业务2025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8.31亿元 同比-6.28% 毛利率11.52% 同比-0.79个百分点 [10] - 截至2025Q2末 账面货币资金52.24亿元 几乎无长期负债 [10] - 2025Q2产生财务收益1132万元 [10] - 实现年中分红1.59亿元 占比上半年归母净利润约40% [10] 资源储备 - 控股子公司花桥矿业拥有的化山瓷石矿矿权面积1.8714平方公里 累计查明Li2O≥0.20%陶瓷土矿矿石量41,000.80万吨 [10] - 联营公司花锂矿业拥有白水洞高岭土矿矿权面积0.7614平方公里 保有高岭土矿资源储量1,013.58万吨 [10] 业务展望 - 通过将销售模式由现货销售变更为"现货销售为主 期现结合"的方式 与下游优质客户保持稳定合作关系 [10] - 结合实际产能和期现价格走势 适时适量开展碳酸锂期货套期保值业务 降低价格波动影响 [10] - 特钢业务保持稳健运营 [10] - 报表端健康 在手资金充足 结合特钢的稳定盈利 提振分红预期的同时有望赋能锂板块发展扩张 [10]
中矿资源(002738):锂价下滑压制盈利,静待小金属和铜资源放量
长江证券· 2025-09-16 22:42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6] 核心观点 - 锂价下滑严重压制公司盈利 2025年第二季度归母净利润亏损0.46亿元 同比下滑121% 环比下滑134% [2][4] - 铷铯板块表现亮眼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7.08亿元 同比增长50.43% 毛利5.11亿元 同比增长50.15% [9] - 铜冶炼业务受行业加工费下降影响亏损约2.00亿元 公司正通过关停产线和释放锗业务产能应对 [9] - 公司积极推进多元化金属布局 锂板块通过非洲硫酸锂项目和加拿大Tanco矿提升产能与效率 铜板块赞比亚Kitumba铜矿建设进展顺利 稀有金属板块加速纳米比亚锗镓锌项目 [9] 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二季度归母净利润-0.46亿元 扣非归母净利润-0.35亿元 [2][4] - 2025年预测每股收益0.53元 2026年预测升至1.47元 2027年进一步升至2.09元 [15] - 2025年预测净资产收益率3.1% 2026年预测升至7.8% 2027年预测达到10.0% [15] - 2025年预测净利率7.0% 较2024年的14.1%显著下滑 但2026年预测回升至16.9% 2027年预测达20.9% [15] 业务运营 - 锂业务:2025年上半年自有锂盐销量1.79万吨 同比增长6.37% 自产锂精矿销量3.48万吨 公司通过调整原料结构降低生产成本 [9] - 铷铯业务:铯铷盐精细化工营收4.07亿元 同比增长24.93% 毛利3.11亿元 同比增长26.63% 甲酸铯租售业务营收3.01亿元 同比增长107.63% 毛利2.01亿元 同比增长110.63% [9] - 产能建设:3万吨锂盐技改项目于2025年6月启动 为期6个月 预计提升冶炼产能5000吨并降低成本 赞比亚Kitumba铜矿350万吨采选和6万吨冶炼项目已开工 纳米比亚Tsumeb项目规划年产锗锭33吨、工业镓11吨、锌锭1.09万吨 [9] 市场表现 - 当前股价41.65元 总股本7.21亿股 近12月最高价45.08元 最低价27.01元 [6]
柯力传感(603662):传感器业务新增并表贡献业绩,深度参与人形机器人产业布局
长江证券· 2025-09-16 22:20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预计2025-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6亿、4.2亿 对应PE分别为58x、50x [9][12] 财务表现 - 2025H1实现营收6.85亿元 同比+23.40% 归母净利润1.73亿元 同比+47.93% 扣非归母净利润1.09亿元 同比+8.59% [6] - 2025Q2实现营收3.70亿元 同比+20.41% 归母净利润0.97亿元 同比+31.66% 扣非归母净利润0.66亿元 同比+7.65% [6] - 2025H1销售毛利率44.04% 同比+0.61pct 销售净利率28.48% 同比+4.93pct [12] - 期间费用率同比+2.15pct 其中销售/管理/财务/研发费用率分别同比+1.06pct、+0.85pct、-0.50pct、+0.73pct [12] -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4790万元 较去年同期有所提升 [12] 业务发展 - 传感器业务新增并表子公司贡献业绩 主业经营稳健 [2][6] - 围绕"传感器森林"战略布局和机器人传感器核心方向 在产业投资、关键技术突破、客户拓展与产能建设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 [12] - 工业级多物理量传感器领域的投资与并购持续推进 进一步丰富产品矩阵和技术路线 [2][12] 人形机器人布局 - 深度参与人形机器人产业布局 2025H1完成对开普勒人形机器人、他山科技、猿声先达及无锡北微传感的战略投资 [2][12] - 实现从机器人本体到底层关键力学传感元器件的全覆盖 初步构建以六维力/力矩传感器为核心 融合触觉、IMU等多模态感知能力的机器人传感解决方案 [12] - 2025H1已向超过50家国内人形机器人、协作机器人及工业机器人企业送样 六维力传感器实现出货近千套 [2][12] - 部分客户已由送样验证进入小批量订单阶段 获得市场认可 [2][12] - 新购置自动化测试与机加工设备已投入使用 实现全自动化标定与检测 显著提升产品精度、一致性与生产效率 [12] - 积极推进MEMS硅基六维力/扭矩传感器研发 着力实现产品向微型化、高频响、嵌入式力控算法集成等方向升级 [12] - 联合生态企业共同开发多模态传感器 探索"触觉+力觉"、"IMU+力觉"等融合感知方案 [12] 财务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总收入分别为15.57亿元、18.48亿元、21.86亿元 [17]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56亿元、4.19亿元、4.87亿元 [17] - 预计2025-2027年每股收益分别为1.27元、1.49元、1.73元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