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icon
搜索文档
创新链系列:中国创新药研发投入景气度指标 10 月跟踪
长江证券· 2025-11-20 19:30
行业投资评级 - 投资评级:看好,并维持此评级 [11] 报告核心观点 - 中国创新药研发投入景气度呈现改善趋势,创新药产业链正进入新一轮景气周期 [2] - 创新药企业A/H股上市和增发带来充沛资金,二级市场估值重塑与一级市场退出通道打通,共同推动生物医药投融资生态走向正循环 [2][9] - 对外授权(BD)首付款已成为研发投入的新兴且主要资金来源,并拉动行业整体研发投入意愿 [9][43] 创新药上市与融资 - 创新药企业港股IPO热潮重现并持续升温,2025年前三季度已有13家企业上市,截至10月底达16家,数量已超过2020年全年 [6][27] - 未盈利企业科创板上市通道于2025年6月重新打开,10月28日首批3家未盈利企业上市,其中两家为创新药企业 [6][29] - 医药企业港股IPO募集资金自2025年4月以来明显改善,9月和10月分别维持在25亿元和24亿元的较高水平 [6][33] - 医药企业A股IPO募集资金规模开始向好,2025年10月达42亿元,环比明显改善 [6][33] 上市公司增发情况 - A股医药公司增发规模环比逐渐提升,2025年第三季度增发规模为39亿元,为2023年第二季度以来单季度最高水平 [7][35] - H股医药公司增发规模改善更为显著,2025年第三季度增发规模达367亿港币,为2019年以来单季度第二高水平 [7][35] 生物医药投融资环境 - 2024年7月国务院审议通过《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政策支持细化落地,各地产业投资基金加快设立,市场环境优化 [8][38] - 2025年第三季度中国生物医药投融资金额为17.6亿美元,为2022年第四季度以来新高;10月金额为5.9亿美元,维持在不错水平 [8][38] - 一二级市场联动推动投融资生态走向正循环 [8] 对外授权(BD)成为重要资金来源 - 对外BD首付款作为新的研发投入资金来源,其体量在近4个季度已提升至与生物医药投融资金额相当的水平 [9][41] - 2025年第三季度对外BD首付款金额为18.5亿美元,高于同期中国生物医药投融资金额(17.6亿美元) [9][41] - 2025年10月对外BD首付款金额达15.0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 [9][41] 创新链与产业链传导 - 医药行业内部形成“创新药 – CXO – 生命科学服务”的垂直型产业链(创新链) [19][20][22] - 创新药对CXO的外包率不断提升,2023年达49.2%;生命科学服务的客户结构中,70-80%为医药工业端 [22] - 新的管线兑现方式(如BD、NewCo)有助于提高研发投入回报率,进而提升企业研发投入意愿 [26]
敏实集团(00425):敏实集团深度:欧洲新能源加速主业成长,机器人+液冷+低空打造多维成长曲线
长江证券· 2025-11-20 19:19
投资评级 - 报告对敏实集团维持“买入”评级 [12] 核心观点 - 公司作为全球外饰龙头,电池盒业务已成长为全球头部,受益于欧洲新能源渗透率提升,主业加速成长 [3][6] - 公司前瞻布局机器人、液冷、低空经济等新业务,进展顺利,有望打造多维成长曲线 [3][8][9] - 公司进入产能收获期,资本开支见顶回落,经营效率提升,现金流改善,未来分红率有望提升,估值中枢有望回升 [6][10][18] 公司经营与财务表现 - 公司营收增速持续优于下游,2015-2024年营收CAGR约13.0%,显著优于全球汽车销量0.2%的复合增速 [20] - 公司盈利水平企稳回升,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12.8亿元,同比增长19.5%,净利率回升至10.4% [20][28] - 公司处于产能收获期,资产周转率持续改善,2024年固定资产周转率恢复至1.5,2025年上半年资本开支9.0亿元,同比下降17.5%,经营性现金流净额22.4亿元 [6][26][33] - 公司全球化布局完善,2024年海外收入达138.2亿元,占比59.7%,在全球14个国家拥有77家工厂和办事处 [37][38] 电池盒业务 - 电池盒业务高速增长,2025年上半年收入35.8亿元,同比增长49.8%,毛利率达23.0%,同比提升2.4个百分点 [7][35] - 公司为全球最大电池盒供应商之一,全球市占率预计已超15%,客户覆盖欧、日、美、中系主流车企及宁德时代等电池厂 [7][27][80] - 欧洲新能源市场加速,2025年1-8月新能源轻型车销量236.6万辆,同比高增31.9%,渗透率达21.6%,同比提升5.2个百分点,预计2027年达35.6% [7][71] - 远期展望,电池盒业务有望再造敏实,在中性预期下,2030年营收有望达282亿元 [90] 新业务布局 - **机器人业务**:公司基于汽车零部件技术,布局关节总成、电子皮肤、无线充电、结构件等产品,已与智元等机器人整机客户建立合作,并于2025年上半年完成小批量交样 [8][103][115] - **液冷业务**:公司2022年布局汽车水冷板,现正建设液冷板产能,积极把握AI算力中心快速发展带来的液冷需求 [8][93] - **低空经济**:公司成立敏翼科技,并与亿航智能于2025年7月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研发和生产eVTOL关键部件 [9][102] 研发与战略 - 公司研发投入持续高位,2024年研发费用14.5亿元,研发费用率达6.3%,2024年新增被受理专利499件 [28][29][95] - 公司发布240万股股权激励,重点授予机器人、eVTOL、AI服务器液冷等新业务核心研发人员,以加速新业务发展 [102]
再升科技(603601):再升科技(603601):盈利环比承压,关注冰箱能效提标
长江证券· 2025-11-20 18:15
投资评级 - 报告对再升科技的投资评级为“买入”,并予以维持 [8]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前三季度及第三季度业绩同比及环比多数承压,但需关注国内冰箱能效标准提升带来的真空绝热板渗透率提升机遇 [1][2][6][12]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9.9亿元,同比下降10%;归属母公司净利润0.81亿元,同比下降11%;扣非净利润0.48亿元,同比下降26% [2][6] - 单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3亿元,同比下降5%,环比下降2%;归属净利润0.21亿元,同比上升42%,环比下降22%;扣非净利润0.02亿元,同比下降75%,环比下降86% [2][6] 分业务收入表现 - 干净空气材料收入受市场需求波动影响,同比下降15% [12] - 高效节能材料收入同比下降12%,主要因VIP板材及棉收入受中美贸易摩擦影响减少,但AGM隔板收入受益于铅酸蓄电池趋势而快速增长 [12] - 无尘空调产品通过拓展新市场和应用,收入同比增长40% [12] - 单第三季度,干净空气与高效节能板块收入降幅收窄,无尘空调板块增速接近前期水平 [12] 盈利能力分析 - 前三季度毛利率为21.6%,同比下降0.8个百分点;单第三季度毛利率为17.8%,同比下降3.5个百分点,环比下降4.2个百分点,主因中美贸易摩擦导致高毛利的海外收入占比下降 [12] - 前三季度期间费用率为17.1%,同比提升1.3个百分点,其中销售费用率同比上升1.3个百分点;单第三季度期间费用率为18.2%,环比上升1.8个百分点,主要为管理及财务费用率环比上升 [12] - 前三季度归属净利率约8.2%,同比基本持平;单第三季度归属净利率约6.3%,环比下降2.0个百分点,盈利能力环比承压 [12] 行业机遇与展望 - 国内冰箱能效新规已于2025年5月30日修订完成,预计明年6月1日实施,新标下冰箱节能要求提升约40%并新增容积利用率要求 [12] - 真空绝热板材料性能优势契合新规,其节能性能更好且更轻薄,目前国内冰箱VIP渗透率不足5%,对标欧洲和日韩市场潜力巨大 [12] - 公司的VIP芯材及潜在VIP成品业务有望充分受益于能效标准提升 [12] - 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属净利润分别为1.1亿元、1.7亿元、2.2亿元,对应市盈率估值分别为46倍、31倍、23倍 [12]
吉利汽车(00175):吉利汽车2025年Q3业绩点评:单车盈利持续提升,极氪+领克业绩改善,业绩符合预期
长江证券· 2025-11-20 18:15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7][8] 核心观点 - 2025年前三季度业绩符合预期,营业收入达2394.8亿元,同比增长26.4%,总销量217.0万辆,同比增长45.7%,核心归母净利润106.2亿元,同比增长59% [2][4] - 2025年第三季度营收891.9亿元,同比增长26.5%,环比增长14.7%,归母净利润38.2亿元,同比增长59.3%,环比增长5.6% [8] - 新平台GEA架构支撑新车周期,极氪、领克、银河品牌全面向好,新能源转型顺利推进,规模效应逐步凸显带来盈利向上弹性 [2][8] - 公司燃油车基盘稳固,联营企业创新出海模式持续打开海外新空间,智能化战略加速提升智驾能力 [2][8] - 预计2025年归母净利润为170亿元,对应PE为9.2X [8] 财务业绩 - 2025年前三季度单车收入11.7万元,同比下降11.2%,环比上升6.3%,同比下滑主要因银河销量快速增长及极氪、出海销量同比下滑,环比改善因高端化销量提升及银河M9等高价格带车型交付 [8] - 2025年第三季度毛利率16.6%,同比上升1.1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5个百分点,单车盈利0.5万元,同比增长11.8% [8] - 规模效应下费用率持续优化,第三季度销售费用率6.0%,环比下降0.1个百分点,管理费用率(含研发)6.4%,环比下降0.6个百分点 [8] 销量表现 - 2025年第三季度总销量76.1万辆,同比增长42.5%,环比增长7.9%,其中银河品牌销量32.7万辆,同比增长169.7%,环比增长13.1%,领克品牌销量8.7万辆,同比增长25.5%,环比增长7.1%,极氪品牌销量5.3万辆,同比下降3.9%,环比增长7.1% [8] - 第三季度极氪和领克合计销量14.0万辆,同比增长12.5%,总营收315.6亿元,同比增长9.1%,净利润-4.6亿元,并表净利润约-3.1亿元,单车盈利约-0.3万元 [8] - 第三季度出海销量11.2万辆,环比增长19.0%,2025年前三季度市占率(批发全口径)达10.2%,同比提升 [8] 品牌与产品战略 - 2025年预计推出10款全新新能源车型,吉利品牌计划推出5款新车及多款改款车,包括3月上市的银河星耀8,年内还有两款SUV和两款轿车 [8] - 极氪品牌4月推出极氪007 GT,第三季度推出极氪9X,领克品牌第二季度推出领克900 EM-P,年内上市中大型EM-P轿车 [8] - 智能化方面,银河全新及改款产品搭载千里浩瀚智驾方案,燃油车迭代全面搭载Flyme Auto及千里浩瀚智驾,领克900 EM-P首搭英伟达Thor芯片及千里浩瀚智驾,极氪9X、领克900、吉利银河M9分别主搭载千里浩瀚H9、H7、H5辅助驾驶方案 [8]
小鹏汽车-W(09868):港股研究|公司点评|小鹏汽车-W(09868.HK):小鹏汽车-W(09868):小鹏汽车2025年Q3业绩点评:大众服务收入超预期,整体毛利率超20%,持续减亏
长江证券· 2025-11-20 18:15
投资评级 - 投资评级为“买入”,并予以维持 [6] 核心观点 - 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收入为203.8亿元,同比增长101.8%,环比增长11.5%,毛利率达到20.1%,环比提升2.8个百分点,净亏损为3.8亿元,同比收窄14.3亿元,Non-GAAP净亏损为1.5亿元,同比收窄13.8亿元 [2][4] - 公司智驾能力持续领先,新车周期强势开启,叠加渠道变革和营销体系加强,销量有望加速提升,规模提升、平台和技术降本效果将进一步体现,叠加软件盈利的商业模式拓展以及出海持续增长,财务有望持续改善 [2] - 公司处于强新车与强AI周期,AI科技日成果显著,AI定义汽车,智驾进展持续领先构筑AI时代核心护城河,2026年将迎来AI应用全面起势,预计2025-2026年收入分别为773亿元和1302亿元,对应PS为1.9倍和1.1倍 [8] 财务业绩 - 汽车业务2025年第三季度总交付量为11.6万辆,同比增长149.3%,环比增长12.4%,其中MONA M03、G7、新P7销量占比提升,分别交付4.6万辆、1.5万辆、0.9万辆,占比环比提升1.3个百分点、12.7个百分点、7.4个百分点 [8] - 汽车业务收入为180.5亿元,同比增长105.3%,环比增长6.9%,单车收入为17.6万元,环比下降0.8%,汽车业务毛利率为13.1%,同比提升4.5个百分点,环比下降1.2个百分点,环比下滑主要系产品换代所致 [8] - 服务业务收入为23.3亿元,同比增长78.1%,环比增长67.3%,服务业务毛利率为74.6%,同比提升14.5个百分点,环比提升21.1个百分点,环比提升主要系与合作客户在第三季度达成多个关键研发进展里程碑并确认相关收入 [8] - 研发开支为24.3亿元,同比增长48.7%,环比增长10.1%,研发费用率为11.9%,同环比分别下降4.2个百分点和0.2个百分点,S&G开支为24.9亿元,同比增长52.6%,环比增长15.0%,S&G费用率为12.2%,同比下降3.9个百分点,环比上升0.4个百分点 [8] - 运营稳健,现金储备规模达到483.3亿元,环比增长7.6亿元 [8] 业务展望 - 公司预期2025年第四季度交付量为12.5万至13.2万辆,同比增长36.6%至44.3%,预期收入为215亿至230亿元,同比增长33.5%至42.8% [8] - 与大众合作范围扩大,EEA合作拓展至油车和插混车,有望持续增厚服务业务收入 [8] - 智驾VLA升级有望带来飞跃,加速Robotaxi落地扩展智驾变现方式,下一代机器人发布在即,叠加包括飞行汽车在内的三大AI体系,2026年迎来量产 [8]
AI 产业跟踪:谷歌发布 Gemini-3,能力全面进阶,关注多模态与应用商业化落地
长江证券· 2025-11-20 16:48
行业投资评级 - 投资评级为“看好”,并维持此评级 [7] 报告核心观点 - 谷歌发布Gemini 3 Pro模型,在多项基准测试中表现卓越,标志着AI技术从“语言理解+知识压缩”向“自主推理+多模态执行”的新阶段进化 [9] - 模型发布后同步接入谷歌搜索,AI生成式搜索结果将覆盖数十亿次搜索请求,并引入“智能体优先”的开发体验 [9] - 行业焦点正从“比较模型能力”转向“比较应用落地”,后续需关注AI产品发布超预期情况及AI Agent的落地进展 [9] - 持续看好国产AI产业链、国产算力链以及国内AI企业的出海机会,重点推荐具有卡位优势的行业巨头和“铲子股” [2][9] 事件描述总结 - 11月19日凌晨,谷歌发布Gemini 3 Pro预览版,该模型采用稀疏MoE架构,输入支持最高约100万tokens,最大输出64K tokens [2][5] - Android Studio、Firebase、Gemini CLI等开发工具已全部接入Gemini模型 [2][5] - 模型定价为:当处理量在200k tokens以内时,每百万token的输入/输出价格分别为$2/$12;当处理量大于200k时,价格分别为$4/$18 [2][5] 事件评论总结 - **模型性能卓越**:Gemini 3 Pro在几乎所有主流AI基准测试中显著超越前代及竞争对手,以1501 Elo高分登顶LMArena,在HLE(无工具达到37.5%)和GPQA Diamond(91.9%)上获得最高分,展示博士级推理能力,在Math Arena Apex得分23.4% [9] - **多模态能力突出**:在MMMU-Pro和Video-MMMU上分别斩获81%和87.6%的高分,具备解析复杂科学图表和理解动态视频流的能力 [9] - **事实准确性提升**:在Simple QAVerified上取得72.1%的成绩,显示出在事实准确性上的巨大进步 [9] - **规划能力领先**:引入Deep Think模式和Thought Signatures(思维签名),API可返回加密的“思维过程”,开发者可通过Thinking Levels配置模型的思考深度 [9] - **技术路径进化**:其性能提升可能源于新的思维链机制、更有效的Agent调度结构及更深层的工具调用优化,表明AI正迈向“自主推理+多模态执行”的新阶段 [9] - **应用集成与交互革新**:发布日即同步接入谷歌搜索,覆盖数十亿次搜索请求,Gemini 3不仅能编写功能正确的代码,更能理解审美偏好,有望改变人机交互范式 [9] - **开发体验升级**:推出为Agent时代设计的Google Antigravity IDE,并将Gemini CLI更新为支持自然语言转Shell及系统级操作 [9]
战略数据研究|专题报告:红利择时看反弹的节奏和结构:AH红利资产的定价模式探索系列(III)
长江证券· 2025-11-19 22:45
市场风格轮动核心驱动力 - 长期风格由基本面景气度相对强势的预期驱动,中短期风格由流动性、宏观信用环境变化及事件催化决定[2][5][16] - 当前市场处于短期风险偏好修正后的中长期景气博弈阶段,关键事件包括中美关税博弈暂缓、四中全会落幕及三季报发布[2][5][16] 成长风格短期压力 - 公募基金三季报显示TMT行业重仓集中度过高,电子行业重仓占比达23.31%,超配中证800指数8.61个百分点[26] - 公募基金总份额呈净流出,叠加新的业绩比较基准指引,对高集中度成长股带来筹码压力[23][26] - 居民资金入市依赖收入与就业预期,央行调查显示就业感受指数降至25.8%,"更多储蓄"占比仍达62.3%[22][29][33][37] 红利资产结构性机会 - 2025年A股中期分红公司数量增至845家,分红总金额约6846亿元,同比增长近1000亿元[51][54] - 银行、油气石化、电信、保险、煤炭等行业中期分红金额靠前,煤炭、电子、电力设备等行业分红增长幅度较大[51][54] - PPI/CPI同比回升预示"反内卷"政策初见成效,关注周期、制造及消费领域具有业绩反转机会的板块[8][57][64] 历史周期与当前启示 - 2019-2020年红利相对收益衰减源于新能源产业链业绩弹性与美债利率下行的双重驱动[7][40] - 类比2013-2015年TMT行情,产业趋势明确时机构持仓拥挤度仅提示短期风险,业绩相对优势决定超额持续性[43][46] - 2016-2017年供给侧改革期间,红利资产相对全A表现较好,行情启动滞后于业绩边际改善[57][60][61][64]
通信行业 2025 年三季报综述:算力底座全面放量,AI 应用纵深延展
长江证券· 2025-11-19 19:05
行业投资评级 - 投资评级为看好,并维持此评级 [12] 核心观点 - 2025年第三季度通信板块延续高增长态势,AI驱动算力底座全面放量,应用端向纵深延展 [2][7] - 全球AI算力基础设施投资持续增长,数据中心互联需求走强,行业保持高景气 [2][7] - 25Q3板块基金持仓市值占比上升至9.32%,环比增加3.95个百分点,创历史新高;超配比例提升至5.31%,在长江一级32个行业中排名第2,环比增加3.18个百分点 [7] 行业概览 - 2025年前三季度通信行业整体(剔除三大运营商)实现营业收入6,597.66亿元,同比增长16.10%;实现归母净利润514.41亿元,同比增长19.20% [7][20] - 2025年第三季度单季实现营业收入2,254.13亿元,同比增长16.41%;实现归母净利润178.93亿元,同比增长26.42% [7][20] - 分子板块看,光器件营收及业绩延续高增速,IDC及配套业绩大幅提升,其余板块营收均稳健增长;25Q3光器件/IDC及配套/ICT设备及配套营收分别同比增长64%/17%/17% [7][29] 算力产业链 - 运营商收入增速小幅回升,利润稳健增长,报表质量持续改善;资本开支结构向智算中心倾斜,智算规模快速扩张,例如中国移动智算规模达33.3 EFLOPS(同比增长70%),中国电信达43 EFLOPS(同比增长105%) [8][57] - 光模块行业高速互联需求持续爆发,25Q1-3实现营收671.26亿元,同比增长66.18%;归母净利润172.34亿元,同比增长127.42%;25Q3毛利率达40.00%,同比提升6.67个百分点,因光芯片供给偏紧导致模块供不应求 [8][75][77] - ICT设备及配套板块25Q1-3营收同比增长15.50%,但归母净利润同比减少18.20%;25Q3毛利率为20.57%,同比下滑8.03个百分点,主因行业竞争加剧及核心元器件价格上行,但随国内AI大模型落地加速,盈利蓄势修复 [8][64][67] - IDC及配套厂商25Q1-3营收同比增长13.15%,25Q3营收同比增长17.05%;资产端快速扩张,进入新一轮CAPEX上升周期;IDC本体利润因上架周期略有滞后,配套设备商业绩已率先兑现,IDC厂商利润有望明年集中释放 [8][95][99] 大连接产业链 - 物联网行业在5G渗透、海外FWA需求向好及智能终端增长带动下,收入与利润稳步增长;模组龙头移远通信25Q3收入同比增长27%,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78%;控制器龙头和而泰25Q3收入同比增长14%,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58% [9][109] - 北斗导航及卫星通信行业收入与利润整体向上,卫星应用加速民用化落地;板块内部分化,端侧军品企业受采购节奏影响承压,但上游器件商与民用导航企业利润增长亮眼,整体毛利率保持稳定 [9][123] 投资建议 - 重点推荐七大方向:运营商(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光模块(中际旭创、新易盛、天孚通信等)、液冷(英维克)、光纤光缆(烽火通信、亨通光电等)、国产算力(华丰科技、润泽科技等)、AI应用(博实结、和而泰等)、卫星应用(海格通信、华测导航) [10]
SOFC 深度报告:北美负荷需求迎大级拐点,SOFC 迎发展新机遇
长江证券· 2025-11-19 19:04
行业投资评级与核心观点 - 报告聚焦于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行业,认为在美国电力供应紧张及AI数据中心负荷激增的背景下,SOFC凭借其技术优势有望迎来商业化加速 [4][7] - 核心观点指出,SOFC具有发电效率高、部署速度快、燃料灵活性强的特点,与北美AI算力需求高度适配,在政策补贴推动下已初步具备经济性,未来市场空间广阔 [4][7][8] SOFC技术特点与优势 - 发电效率高达60%,远超燃气轮机(40%)和天然气发电机组(35%),且作为热电联供系统时能源综合利用效率可进一步提升,例如潍柴动力的SOFC产品热电联供效率达92.55% [8][22] - 采用模块化设计,部署速度极快,Bloom Energy可在90天内提供50MW电力、120天内提供100MW电力,显著短于火电(3-6年)、核电(2-5年)等传统电源的并网周期 [8][22] - 燃料灵活性高,可直接使用美国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并兼容氢气、甲醇等多种燃料,保障了供电稳定性与灵活性 [8][26] 经济性测算与分析 - 在基准情形下,享受30%投资税收抵免补贴后,天然气-SOFC-HP系统的平准化度电成本(LCOE)为0.09美元/kWh,天然气-SOFC-CHP系统为0.12美元/kWh,已优于地热发电、火电、核电和燃气调峰电厂 [9][35][36] - 敏感性分析显示,若系统初始投资降至1700美元/kW且天然气成本不高于0.20美元/立方米,天然气-SOFC-HP的LCOE可降至0.07美元/kWh,具备与燃气轮机联合循环竞争的经济性 [9][48] - 美国能源部设定了降本目标,计划在2025-2030年将SOFC系统成本降至900美元/kW以下,同时氢气成本预计从2025年的超4美元/kg降至2030年的3.1-4.2美元/kg,为SOFC的长期经济性提供支撑 [9][40][42] 市场空间测算 - 根据NERC预测,2025-2030年美国电力缺口约为73.2GW,若数据中心增长超预期,缺口可能扩大至201GW [10][58] - 假设SOFC在新增电源中的渗透率达到5%、10%、15%、20%,则在NERC预测情景下,2025-2030年累计装机量分别为3.7GW、7.3GW、11.0GW、14.6GW;在数据中心超预期情景下,对应装机量分别为10.1GW、20.1GW、30.2GW、40.2GW [10][62] - 2022年全球SOFC装机量约250MW,主要应用于公用事业、商业活动和数据中心领域,未来增长潜力巨大 [10][57] 产业布局与商业化进展 - 海外龙头Bloom Energy已实现规模化商用,为超过40个数据中心部署SOFC系统,2025年前三季度产品销售收入达8.93亿美元,同比增长45.54%,毛利率为34.1% [11][64] - 日本企业在SOFC家用市场技术成熟,如三菱重工、京瓷等公司已推出商业化产品 [68][70] - 国内产业链初步形成,潍柴动力已发布120kW SOFC系统,佛燃能源、深圳燃气、壹石通、中自科技等公司均在积极布局示范项目或推进产线建设 [11][71][72][74]
零跑汽车(09863):零跑汽车三季报点评:毛利率持续提升,海外表现超预期
长江证券· 2025-11-19 18:45
投资评级 - 报告对零跑汽车的投资评级为“买入”,并予以维持 [8] 核心观点 - 零跑汽车专注全域自研构造成本优势,造就极致品价比,产品覆盖5-20万价格带 [2] - 公司2025年第三季度营收达194.5亿元,毛利率为14.5%,归母净利润为1.5亿元 [2][5] - 国内强势新车周期有望推动销量持续上升,规模效应及产品结构优化推动盈利提升 [7] - 与全球第四大汽车集团Stellantis合作,利用其全球资源实现轻资产出海,看好海外高单车盈利带来可观利润贡献 [2][7] - 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3亿元、50.1亿元、83.7亿元,对应市盈率(PE)分别为112.2倍、14.2倍、8.5倍 [7] 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表现 - 2025年第三季度销量为17.4万辆,同比增长107.3%,环比增长29.6% [9] - 第三季度海外出口1.7万辆,海外上牌数环比增长50% [9] - 2025年第三季度营收194.5亿元,同比增长97.3%,环比增长36.7% [9] - 平均单车收入为11.2万元,同比下降0.6万元,环比上升0.6万元 [9] - 毛利率达14.5%,同比提升6.4个百分点,环比提升0.9个百分点,提升主要源于规模效应、持续降本增效、产品结构优化及其他业务收入 [9] - 销售、行政及一般费用率为8.1%,同比下降0.9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4个百分点 [9] - 研发费用为12.1亿元,研发费用率为6.2%,同比下降1.7个百分点,环比下降1.4个百分点 [9] - 归母净利润为1.5亿元,同比实现扭亏为盈,环比下降6.3%,环比下降主要因第二季度有部分一次性收入 [9] - 净利润率为0.8%,同比提升7.8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4个百分点 [9] - 单车盈利为0.1万元,同比增加0.9万元,环比减少0.03万元 [9] 业务发展前景 - 公司产品覆盖5-20万价格带不同细分市场,并实现T03、C10和B10车型出海 [9] - 未来三年计划每年在全球推出2-3款新产品,2025年已上市B10和B01,并计划在年内再推出一款价格在10-15万元的新车型Lafa5 [9] - 国内渠道坚持“1+N”发展模式,截至2025年9月30日,共有866家销售门店(367家零跑中心,499家体验中心)和493家服务门店,覆盖292个城市 [9] - 2025年1-9月累计出口3.8万辆,10月海外终端客户签约数量较9月增幅超100% [9] - 已在欧洲、中东、非洲和亚太等约30个国际市场建立超700家兼具销售与售后服务功能的网点,其中欧洲超650家,亚太市场超50家,南美市场超30家 [9] - 在智能驾驶领域加大投入,2025年上半年智驾团队规模和算力资源投入均提升近100% [9] 海外合作与拓展 - 与Stellantis的合作模式具有初始低投入、布局更快速、调整更灵活的优势 [7] - 通过合作利用Stellantis强大的经销售后网络、工厂产能等全球资源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