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区域金融机构价值挖掘系列:安徽篇(上)
华福证券·2025-04-11 17:47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报告围绕安徽省区域经济、财政、债务及金融机构展开分析,指出2024年安徽经济稳定增长、财政表现稳健但债务负担较大,金融机构数量和资产规模处于全国中上游水平 [2][3][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区域经济表现 - 2024年安徽省GDP规模50625亿元,位列全国第十一位,增速5.80%;社融规模11827亿元,位次升至全国第六,社融增量/GDP比重23.36%,经济表现较好 [2][14] - 金融本外币贷款规模86260.89亿元,位列全国第十一位,同比增速10.60%,高于全国平均4.24个百分点;存贷比94.05%,高于全国平均5.09个百分点 [17] - 合肥GDP规模一枝独秀,与第二的芜湖差距近8400亿元;多数地级市经济增速超5.5%,芜湖和铜陵增速均为6.4% [2][25] - 省内金融资源集中在合肥、芜湖、阜阳和滁州,合肥贷款余额占全省近36.14%;合肥、滁州和蚌埠存贷比超100% [28] 区域财政实力 - 安徽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税收收入排名稳定在第十位和第十一位,2024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041.21亿元,税收收入2601.25亿元,税收收入占比64.37%,财政收入结构良好 [33] - 2024年财政自给率44.93%,位于全国第十三名,略高于全国均值 [37] - 合肥财政实力最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55亿元;合肥和六安增速最快,分别为6%和6.2%;合肥、安庆、铜陵和淮北税收占比超70% [43] - 各地级市财政自给率分化明显,省内均值45.17%;芜湖最高为67.54%,合肥为60.40%;阜阳和六安较低,分别为29.46%和29.95% [49] 区域债务情况 - 2024年安徽省地方总债务45456.25亿元,同比增速25.90%,排名全国第十,债务负担较大 [52] - 债务率处于全国中等水平,2024年降至294.76%;GDP对债务覆盖率逐年下降,2024年为111.37% [56] - 合肥总债务规模最大,超8000亿元;池州债务增长速度最快;合肥、芜湖债务压力相对较小,合肥、芜湖、宣城、滁州债务率较低,合肥、芜湖和黄山GDP对债务覆盖率超130% [60][63] 区域金融机构 商业银行 - 超半数城农商行在2006 - 2013年成立,注资规模分布均匀但头尾差距明显,7家银行注资超15亿元 [70] - 有1家城商行和82家农商行,数量合计排全国第十;总资产规模3.83万亿元,排全国第九;徽商银行和合肥科技农商行资产规模分别为18061.44亿元和1481.03亿元 [73] - 不良率、拨备覆盖率、净息差优于全国平均,资本充足水平低于全国平均;2023年不良率0.97%,拨备覆盖率251.44%,净息差2.12%,发债银行资本充足率均值14.50% [82] - 2004年以来注销银行数量位于全国上游,2011 - 2015年最多,多为农商行和信用社 [92] - 15家有存续债商业银行,徽商银行存续债数量和规模最大,有8只存续债,规模890亿元 [95] 非银机构 - 两家证券公司为国元证券和华安证券,数量排全国第10位,资产规模合计排第12位;国元证券资产超1300亿元,存续债规模345亿元;华安证券资产795.58亿元 [99] - 一家保险公司为长安责任保险,实控人为民企股东,2023年9月末资产75.94亿元,有1只存续债,规模5亿元 [106] - 徽银金融租赁有限公司资产675.19亿元,有2只存续债,规模35亿元;奇瑞徽银汽车金融股份有限公司资产507.76亿元,有14只存续债,规模134.90亿元 [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