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养老保险体系研究(六)海外养老保险体系改革历史实践与经验启示
平安证券·2025-04-15 08:4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随着中国加速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养老保险体系可持续性面临严峻挑战,报告通过分析英国、德国、加拿大和智利等国改革经验,为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提供参考 [2] - 英国改革成功在于促进职业养老金制度发展,明确基本养老保险兜底性目标;德国引入可持续性因子降低支出压力;加拿大分年龄提升缴费率、对应提升待遇水平缓解收支压力;智利完全积累制存在保障职能损失问题 [2] - 中国可参考英国自动注册机制建立强制性第二支柱补充养老险;借鉴德国和加拿大经验在开源节流方面针对性改革;进一步明确个人养老金定位并修正税惠政策等 [2][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引言 - 工业革命推动公共养老金制度形成,1889 年德国《老年和伤残保险法》是首个国家主导、立法设立的公共养老金制度;大萧条和两次世界大战推动福利国家及全民养老金制度出现,二战后西方国家普遍建立全民养老金制度,但现收现付制养老金可持续性面临挑战 [7][8] 一、英国:兜底养老是消除老年贫困的最优解 1.1 英国现代养老保险体系的建立:福利国家的建立 - 二战前英国养老金体系分散、低效,虽缓解老年贫困但成本高昂、覆盖面狭窄、制度设计有缺陷且管理部门分散 [10][14][20] - 二战期间英国尝试优化社保制度,贝弗利奇提出建立新社会保障体系设想,引发民间强烈支持,最终“消除贫困”成为国民愿景影响政策走向 [24][25] - 二战后英国建立税收型三级养老金制度,包括基本国家养老保险(BSP)、国家援助(NA)和分级退休福利(GRB) [27] 1.2 英国现代养老保险体系的扩张:福利国家的调整期 - 兜底型福利从国家援助调整为 Pension Credit,通过分级制度实现提供最低收入保障和鼓励储蓄的目标 [37][38] - BSP 待遇水平经历“慷慨 - 收紧 - 更慷慨”调整模式,同时英国不断尝试提升退休年龄以控制养老金支出 [42][47] - 分级退休福利从 GRB 调整为 S2P,S2P 按收入水平分级给予差异性待遇积累系数,实现转移支付 [51][53] 1.3 英国现代养老保险体系的整合:福利国家的合并期 - 21 世纪英国老龄化率攀升、养老金领取人数增加、老年福利支出占 GDP 比重跃升,英国通过引入“强制提供”和“自动注册机制”、成立国家职业储蓄信托(NEST)发展职业年金,降低国家养老金支付压力 [58][60][61] - 2016 年英国整合 BSP 和分级退休福利建立新国家养老金(NSP),长期来看有利于降低养老金运行成本,英国老年贫困率显著下滑,改革取得一定成效 [62][67] 二、德国、加拿大:养老保险体系的可持续性如何保证? 2.1 德国养老金体系改革的创新:支出端,可持续因子的引入 - 19 世纪中后期俾斯麦建立德国社会保障体系,1889 年《伤残和老年保险法》是德国养老保险体系开端;1957 年德国将积累制转变为现收现付制,养老金待遇明显提升 [75][76][77] - 20 世纪 80 - 90 年代德国经济社会与人口结构变化,养老金体系收支压力增大;1992 年德国颁布《1992 年养老金改革法》,采取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提高养老金缴费率、调整养老金积分公式等措施 [81][83] - 1999 年德国在养老金公式中加入“人口因子”,2004 年颁布《养老金可持续法》引入“可持续发展因子”,控制了养老金支出占 GDP 的比重 [87][88][89] 2.2 加拿大养老保险体系改革的创新:收入端,新老划断提升缴费率 未提及相关内容 三、智利:完全积累制是改革的方向吗? 未提及相关内容 四、政策建议 - 中国可参考英国自动注册机制,建立强制性第二支柱补充养老险,明确基本养老保险兜底作用,采取针对中低收入群体的高效改革措施降低老年贫困率 [2][3] - 参考德国和加拿大经验,在开源节流方面针对性改革,引入可持续性因子防止支出压力增长过快,提升缴费率时对应上调未来养老金待遇水平缓解代际矛盾 [2][3] - 进一步明确个人养老金定位,修正税惠政策、扩大税惠力度,考虑加入收益保底机制强化制度吸引力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