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买入(维持)[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6年7月1日将实施GB38031 - 2025版《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新标准相比2020版在触发手段、热稳定性要求、热失控观察时长、底部撞击测试、快充循环后安全测试等方面有升级[2] - 新标准使固态电池、复合集流体等新技术迫切性提升,行业格局有望向头部集中,第三方检测机构有望受益于增加的电池检测需求[3] - 新标准实施有望对行业中长期格局产生影响,固态电池等新技术重要性提升、产业化进度加速,建议关注固态电解质、固态电池设备、安全防护材料相关企业[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事件 - 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制定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GB38031 - 2025)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将于2026年7月1日起实施[1] 新标准变化 - 触发手段升级,在针刺、外部加热基础上,新增内部加热片触发热失控方法,模拟电池内部短路等复杂故障场景[2] - 热稳定性要求升级,热扩散试验新增要求不起火、不爆炸,保留热失控后5分钟内发出报警信号的要求,增加报警信号之后的5分钟内无可见烟气进入乘员舱的要求[2] - 热失控观察时长延长,试验后至少监测2小时,所有监测点温度须低于60℃,防止延迟性爆燃[2] - 新增底部撞击测试,要求电池包或系统在直径30mm钢球以150J能量撞击后无泄漏、起火或爆炸,仅允许离地间隙≥200mm的N类商用车豁免,乘用车全系纳入监管[2] - 新增快充循环后安全测试,针对超快充技术,要求300次快充循环(SOC区间20% - 80%,总充电时间不超过15min的电池单体)后仍需通过外部短路测试,要求不起火、不爆炸[2] 影响 - 固态电池、复合集流体等新技术迫切性提升,行业对于固态电池及主动/被动的电池安全防护措施需求有望提升[3] - 行业格局有望向头部集中,达不到标准的动力电池企业有望出清,中小厂商或难以负担产线升级改造和新技术研发投入,第三方检测机构有望受益[3] 投资建议 - 建议关注固态电解质企业宁德时代、上海洗霸、有研新材、厦钨新能、恩捷股份[3] - 建议关注固态电池设备企业纳科诺尔、利元亨、赢合科技[3] - 建议关注安全防护材料企业浙江荣泰、壹石通等[3]
碳中和领域动态追踪(一百五十四):《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技术要求提升,利好固态电池
光大证券·2025-04-15 1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