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锂电池出海:产业链协同出海提升效率,海外储能需求激增成市场亮点
头豹研究院·2025-04-15 20:48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锂电池出海行业指中国锂电池企业向海外扩张,涵盖动力与储能电池的生产与销售,涉及海外建厂、供货、设备出口及国际合作。行业特征包括国际化布局深入、带动设备厂商出海,但面临需求放缓与贸易壁垒。市场规模增长源于全球能源转型、电动汽车与储能市场爆发及新兴市场电力短缺。中国企业的技术创新、成本优势及政策支持推动出口。未来变化受中国政策扶持、海外市场布局、贸易摩擦应对及全球供应链竞争影响,中国将抢占产能缺口,多元化出口结构,并保障原材料供应[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行业定义 锂电池出海指中国锂电池企业及其设备供应商向海外扩张,涵盖动力与储能电池全球化生产与销售,产品用于电动汽车、储能系统等,商业模式包括海外建厂、供货、设备出口及与国际车企合作,技术上通过复杂制造流程提供高能量密度与快速充电能力[4] 行业分类 按出海方式分为海外供货和海外建厂。海外供货是在中国境内完成研发、生产和组装后出口产品,2024年中国锂电池出口数量39.1亿个,金额611.2亿美元,短期内仍是主流但需应对碳关税;海外建厂是在海外投资建设生产基地,2023年超20家锂电企业赴海外建厂,三元前驱体和正极材料企业居多[6][7][8] 产业链出海 企业将锂电池产业链多环节向海外延伸形成全球化布局,2024年中国锂电产业链出海产能超400GWh,电池产业出海累计投资额超320亿美元[9] 行业特征 - 国际化布局逐渐深入:中国锂电池企业在多国设立生产或研发中心,响应海外市场变化,建立本地化团队,加强品牌建设与国际化营销[10][11] - 锂电池出海带动锂电设备厂商出海:为应对欧美政策壁垒,中国锂电企业本土化生产带动设备厂商同步出海,2024年中国锂电设备企业获多笔海外订单[10][13] - 需求放缓与贸易壁垒加大:欧美市场汽车电动化步伐减缓,影响动力电池需求量,美国提高关税,欧盟增加进入壁垒,影响锂电池出海速度[10][14] 发展历程 - 萌芽期(2015 - 2020年):中国锂电池产业早期以代工和技术引进为主,2015年后企业崛起,2020年出口额突破千亿元,以出口电芯和电池模组为主,未大规模海外建厂[16] - 启动期(2021 - 2023年):受国内产能过剩及欧美政策驱动,企业加速海外产能布局,2023年海外规划产能超500GWh,出口额达650.1亿美元,同比增长27.8%,中国锂电产能占全球份额超70%[17] - 高速发展期(2024年至今):材料企业、设备商、储能系统集成商协同布局,各区域市场差异化布局,欧洲因燃油车禁售政策成投资热土,东南亚依托资源和低关税吸引企业建厂,北美企业通过合资规避风险[18] 产业链分析 - 产业链上游:包括锂电材料和锂电设备厂商。锂电材料产能过剩,议价权弱化,推动锂电厂商成本下降,部分企业利润率回升,且材料厂商加速出海与中游产生协同效应;锂电设备加速创新和全球化布局,提高生产效率,加快海外资源获取[20][24][25] - 产业链中游:锂电出海呈现量升价减现状,美欧因关税等呈现高溢价,越南及印度等因成本低呈现制造业崛起。锂电制造厂商多路径对接海外需求,在欧洲加速布局产能、布局储能业务,在美国通过授权合作、本地化生产等方式应对政策,还转向东南亚市场[30][31][32] - 产业链下游:海外市场需求成为储能锂电池市场亮点,2024年中国储能锂电池出海订单超120GWh,出货量同比增长超60%,订单来源以美国、欧洲、东南亚、中东等为主,全球储能锂电池集中度进一步提升[35] 行业规模 2020 - 2024年,锂电池出海行业市场规模由159.43亿美元增长至611.1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39.92%。预计2025 - 2029年,市场规模由632.00亿美元增长至902.94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9.33%[36] 规模变化原因 - 历史变化原因:全球能源转型加速,电动汽车市场爆发、储能市场崛起、新兴市场电力短缺拉动需求;中国企业技术创新与成本优势,技术领先、产业链完整、规模效应显著[40][41] - 未来变化原因:政策支持与市场战略调整,包括国内政策扶持、海外市场布局、应对贸易摩擦;全球供应链竞争与市场多元化,包括抢占产能缺口、多元化出口结构、保障原材料供应[42][44] 政策梳理 - 印尼资源本地化与税收优惠政策:吸引中国企业投资印尼,整合镍矿资源并建立全产业链[45] - 《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调整:保护中国锂电池核心技术优势,防止技术外流,推动企业本土创新[45] - 《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对中国锂电池企业提出更高环保标准要求[45] - 《新电池法》:增加电池企业运营成本与合规难度[45] - 《通胀削减法案》:影响中国动力电池在美国市场竞争力,迫使企业寻找新市场或在美设厂[46] 竞争格局 - 概况:宁德时代和比亚迪电池出货量位居全球前二,未来领先地位有望强化;亿纬锂能、国轩高科、欣旺达、中创新航出货量显著增长,未来市占率有望上升[47] - 历史原因:宁德时代和比亚迪通过持续研发投入巩固技术壁垒,依托产业链实现成本优势,抓住能源转型窗口期扩张,全球化布局并绑定客户[48] - 未来变化原因:国轩高科、亿纬锂能、中创新航、欣旺达受益于技术路线多元化、储能市场红利,市占率逐步提升[49] 上市公司速览 报告列出宁德时代、亿纬锂能、国轩高科、欣旺达、比亚迪、孚能科技、珠海冠宇等公司的总市值、营收规模、同比增长、毛利率等信息[52][54] 企业分析(以宁德时代为例) - 公司信息:存续企业,总部位于宁德市,经营范围包括锂离子电池等产品的开发、生产和销售等[56] - 财务数据分析:报告列出宁德时代2015 - 2023年多项财务指标数据[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