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核心观点 - 南向资金有“逆势操作”风格特点,投资风格在不同时期有区别表现,当前风格重心向科技成长倾斜,港股短期或横盘整固,“哑铃型”配置可逐步增加科技成长风格 [4] 南向资金流动与市场表现 - 4月初以来特朗普政府关税政策波动加剧,对港股扰动加大,但南向资金净流入规模突破新高;4月22日美国对华降关税预期上升,港股上涨,南向资金净流出 [4][5] - 南向资金有短期逆势抄底行为特征,在港股急促下跌时抄底,上涨时获利了结 [4][5] - 定义“异常跌幅点”,捕捉到多个市场动荡时期,如2020年疫情冲击期、2022 - 2023年通胀与加息忧虑高峰期及2025年4月美国超预期关税冲击 [6] - 统计显示,30个交易日滚动区间内,南向资金净买入额与恒指对数收益率近3年Pearson相关系数整体平均值为–0.21,极端情景下强化至–0.65;日度样本散点回归检验,Pearson相关系数为负且显著,线性拟合斜率为负,反映恒指跌幅越大,南向资金单日净买入规模越大 [8][9] 南向资金风格选择 - 2024年上半年南向资金投资风格以高分红行业为主,今年因国内AI突破、海内外利率下降,风格重心向科技成长倾斜,2025Q1公募在科技成长方向持续加仓 [12] - 特朗普超预期关税冲击下,南向资金维持“哑铃型”持仓结构,净流入金融行业237.8亿港元,加大对非必需性消费(商贸零售)和资讯科技行业持仓,分别净流入494.8亿港元和277.8亿港元,净流入规模前五个股累计加总净流入528亿港元 [14] 港股市场展望与投资建议 - 港股短期或横盘整固,“哑铃型”配置结构可逐步加强科技成长风格 [17] - 电讯、公用事业、资讯科技和医疗保健等内资话语权高的行业受外资波动小、底部支撑强,盈利稳定的高分红行业可抵御外部波动 [17] - 自主可控和进口替代逻辑下,半导体、电子、互联网和创新药等或受益于特朗普关税政策 [17] - 外需走弱、外部压力加大背景下,内需相关行业或受益于消费政策预期升温 [17]
港股策略:关税摇摆中的内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