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科威尔(688551) - 2024 Environmental,Social and Goverance Report
688551科威尔(688551)2025-04-25 22:10

公司概况 - 公司于2011年成立,2020年9月10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27] - 有三个战略业务部门和三条主要产品线,员工超600人,在中国有9个分支机构[27] - 产品应用于可再生能源发电、电动汽车等多领域,部分替代进口并出口到欧洲、日本等地区[28] 业绩数据 - 总营收为4.78272亿人民币,总利润为4904.8万人民币,归母净利润为4730.02万人民币[50] - 环保总投资为1596万人民币,研发总投资为7892.67万人民币[50] - 现金分红总额(税前)为3330.39万元人民币,占归母净利润比例为67.90%,每10股税前现金分红4元[95] 人员数据 - 研发人员为672人,占总员工数的16.50%,女性员工占总员工数的38.69%,董事会中女性占比21.88%[50] - 员工平均完成培训时长为1.87小时,独立董事占董事会比例为12.50%,投资者咨询回复率为100%[50] - 董事会由8名成员组成,女性董事1名占比12.5%,独立董事3名占比37.5%[77] - 监事会由5名成员组成,含1名股东代表和4名职工代表[79][80] - 报告期内为董监高分配薪酬总额为699.46万元人民币[82] 治理结构 - 建立由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组成的治理结构,确保决策科学高效[51] - 建立ESG治理结构,董事会监督ESG活动决策和监控,ESG工作组负责执行[53] 会议决议 - 报告期内召开一次股东大会,采用现场和网络投票结合,审议通过12项决议[75] - 董事会召开6次会议,审议批准13项决议;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召开3次会议,审议批准8项决议;审计委员会召开4次会议,审议批准35项决议,平均出席率100%[77] - 监事会报告期内召开6次会议,审议批准22项决议[79][80] 信息披露 - 2023 - 2024年信息披露工作获上交所B级评价,违规事件为0起,发布定期报告4份、临时报告51份[90] 投资者互动 - 报告期内现场投资者来访5次,在sns.sseinfo.com上问答46次,业绩展示3次,接听投资者电话109次,参与人数超400人次,参加券商策略会和电话会议12次[91] 环境数据 - 综合能源消耗强度为每百万人民币营收0.86吨标准煤,温室气体排放强度为每百万人民币营收2.92吨CO₂e[50] - 直接温室气体排放(范围1)为9.19tCO₂e,总排放(范围1 + 2)为1396.30tCO₂e,间接排放(范围2)为1387.11tCO₂e[114] - 光伏系统发电741,944 kWh,相当于减少约603.94吨CO₂排放[117] - 产生废包装容器(HW41)0.12吨,废液(HW47)0.573吨[132] - 柴油消耗3600L,综合能耗413.20tce,综合能源强度0.86tce/每百万元收入,可再生能源占比22.07%,非可再生能源消耗322.02tce,光伏发电741,944kWh,可再生能源消耗91.18tce,水消耗17,801吨,水消耗强度37.22吨/每百万元收入,购电2,585,004kWh[154] 环保措施 - 支持中国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实施分布式光伏系统等绿色实践,降低环境影响[20] - 在采购中倡导绿色采购,优先选择有环保和社会责任的供应商[22] - 开展2次环保培训,参与人数103人次,总培训时长103小时[132] - 遵循“3同时”规则开展项目环境影响评估,SMT制造项目通过环保合规检查[129] - 每年委托第三方进行环境监测,依据结果持续改进环境治理[131] - 建立环境应急响应组织架构,制定应急预案应对环境事件[127] 研发情况 - 研发人员按学历划分,大专以下187人、本科学历55人、硕士及以上18人[185] - 研发人员按年龄划分,30岁以下(不含30)112人、30 - 40岁(含30,不含40)23人、40岁及以上125人[187] - 已授权发明专利48项、外观设计专利169项、实用新型专利222项,软件著作权总数73项[186] - 2024年总授权专利439项,研发团队总规模260人,占员工总数38.69%,总研发投资7892.67万元,占总收入16.50%,专利申请总数623项[188] - 建立综合研发体系和流程,采用集成产品开发(IPD)方法[170][172] - 与合肥工业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合作,加强创新能力[190] 技术成果 - 2024年3月为主要合资客户定制的自动化IGBT模块测试线发货,采用可生物降解绿色包装材料[164] - 2024年5月D2000系列双向可编程直流电源通过TÜV莱茵严格测试获CE认证[198] - 2024年7月助力能源领域首个重大技术装备项目完成并通过科技部中期评估[200] 战略合作 - 2024年7月与国家能源集团氢能科技有限公司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签署战略合作协议[191] 风险机遇 - 面临技术、政策法规、人才等风险,也有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等机遇[178] 未来应对 - 极端天气等急性风险和全球变暖等慢性风险会增加运营成本,将制定应急计划、强化基础设施等应对[109] - 积极识别和评估气候相关风险与机遇,制定针对性策略管理风险[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