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新能源产业是实现减排、提升气候韧性的关键力量,也是各国迈向“双碳”目标的核心路径,但在建设与运营过程中对生物多样性产生的影响需引起国际社会高度关注 [6][8] - 国际社会对企业生物多样性管理与披露的要求日益严格,国内也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披露要求,然而新能源行业在生物多样性管理与披露方面现状不容乐观 [6][8] - 加强新能源企业生物多样性管理与披露至关重要,既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满足国内监管、消除风险、满足利益相关方期望的必然选择 [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第一章 背景 - 新能源产业为能源转型注入动力,是实现“双碳”目标的核心路径,但在建设运营中会对生物多样性产生影响,如破坏生态系统、干扰动植物生存等 [6][8] - 国际社会对企业生物多样性管理与披露要求提高,相关组织发布提案和标准,国内也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披露要求 [6][8] 第二章 调研名单及方法 - 分析选取新能源行业相关上市企业42家,其中国内36家、国外6家,主要依据企业规模、行业覆盖及地域代表性选择 [9][10] - 国内企业报告来源于各交易所公开发布的资料及青悦ESG报告提取库,国外企业报告源自其官网 [9][10] 第三章 生物多样性管理与披露现状 MSCI评级结果 - 国外领先(AAA/AA)3家,主动(A/BBB/BB)2家,未深入评级1家;国内A级(6/BBB/BB)9家,CCC级(8/CCC)8家,未纳入评级19家,整体国内企业多数未纳入评级,纳入评级的企业表现一般 [11][16] 生物多样性议题披露 - 治理方面,国内大部分企业建立了ESG治理架构,但提及设立生物多样性保护小组/部门的企业较少,国外企业在生物多样性风险纳入决策流程方面表现较好,国内企业普遍缺乏实质性规划 [13][19] - 战略方面,国内企业在政策、规划、指标体系方面披露存在不足,与国外头部企业有差距,如国内金风科技在生物多样性管理方面有一定表现,但仍需完善 [30][31] - 风险管理方面,国内企业对生物多样性风险披露较少,风险评估体系不完善,国外企业如GE Vernova披露了详细的风险管理体系 [35][37] - 指标与目标方面,国内外企业多数未明确设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量化目标,国内长江电力在指标目标披露方面相对较好 [38][40] - 案例披露方面,国内企业案例数量少、内容不丰富,国外企业如NextEra Energy案例依据充分、内容完善 [43][45] 披露现状分析 - 国外新能源上市企业在生物多样性管理与报告方面整体表现更优,国内企业在各关键环节披露有待提高,需加强对生物多样性的重视和管理 [47] 第四章 国内新能源企业披露典型案例 报告披露案例 - 优秀披露案例:电能实业设立可持续发展管理架构,将生物多样性作为环境责任领域重点关注内容,披露自身管理战略及目标 [48] - 管理提升案例:浙江新能2023年在生物多样性披露方面有进步,但与领先企业仍有差距 [52] - 有待改进案例:中国电建虽进行了实质性议题分析,但未将生物多样性置于高实质性议题中,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内容披露不够深入 [53] 生态破坏处罚案例 - 多家新能源企业因违法占用土地、破坏森林、违规排放污染物等行为受到处罚,涉及华能、大唐、华电、中国电建等企业 [59][61][62] 第五章 总结与建议 - 新能源行业在生物多样性管理与披露方面现状不佳,企业表现参差不齐,多数企业未明确设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量化目标,披露内容不完善,无法满足利益相关方需求 [16][34][42] - 企业应制定明确、可量化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建立有效监测和披露机制,提升管理和披露水平 [42]
2025年新能源行业上市公司生物多样性管理与披露现状调研报告
上海青悦·2025-04-27 17:40